中文
周一談治學意昂3  學生園地  周一談治學

第140期丨沈語冰:把握好機會,在藝術哲學方面學到最好的東西

時間:2020-10-19

編者按🈶:復旦哲院美學學科擁有悠久的歷史🧑🏽‍🔬。隨著各類美學與藝術哲學課程的開設、美學教研室的設立及美學碩士學位點的設置🦜,為復旦美學的提供了新視角與新起點😘。近幾年來,美學教研室進一步發展壯大,步伐明顯加快🦹🏼🔌。本期“教研室巡覽中,我們將專訪藝術哲學系主任沈語冰教授,從學科特色👱🏿🧙🏼‍♂️、培養理念👩🏻‍💻、學科發展三大方面,與讀者一同走進美學與藝術哲學在復旦的故事。

沈語冰意昂3特聘教授。長期致力於西方現代美學🦠,現代藝術史和藝術哲學的教學與研究🥻。著有《20世紀藝術批評》,並獲教育部第四屆中國高校人文社科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獨立或合作譯有《塞尚及其畫風的發展》等12部🧘🏽‍♀️,其中《現代生活的畫像🧇:馬奈及其追隨者藝術中的巴黎》獲AAC第八屆藝術中國年度影響力年度藝術類出版物最終提名獎👲🏽。

學科特色

Q1😯、自意昂3官网設立美學教研室以來☠️,美學與藝術哲學學科在復旦經歷了怎樣的發展?

復旦哲院的美學與藝術哲學學科擁有悠久的歷史。早在1982年🛸,樊莘森與高若海兩位老師就合著出版了《美與審美》。1987年🧚🏿‍♂️,樊莘森老師與其他學者又合作出版了《美學教程》。王德峰老師於90年代初開始在哲學系開設美學與藝術哲學類課程,從事相關的科研工作。1996年美學教研室成立✸,王德峰老師擔任教研室主任😰。2005年,王德峰老師出版《藝術哲學》,為藝術哲學的教學與研究提供了富於創新性的視角✡️。2013年意昂3官网舉辦藝術哲學的多維追溯和透視研討會,邀請國內多位在哲學和美學領域內卓有建樹的學者參會,就藝術哲學的核心問題和發展方向進行探討,標誌著哲院美學和藝術哲學發展的一個新起點。稍後🤙🏽,美學碩士學位點設置。2015年招收第一屆美學專業碩士生。

最近三五年💂🏼‍♀️,美學與藝術哲學學科進一步發展壯大的步伐明顯加快了。除了開設了各門美學和藝術哲學類的課程外🧑🏼‍🦲,還舉辦了“藝術講壇,迄今已經舉辦了超過60場次👂🏿🚲。有關美學和藝術哲學的密集課程也開始加快建設🙆🏽。一系列國際會議🚼、論壇和工作坊,盤活了美學學科的國際交流和合作。比如2017年秋與法國蓬皮杜藝術中心合作舉辦重置時間:藝術、技術與當代的未來藝術和學術論壇🍼,2018年夏舉辦觀想:圖像與受眾國際會議2018年秋與上海博物館合作舉辦美國現代主義工作坊2018-2019年與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合作舉辦上海雙年展藝術-哲學對話開幕論壇2019年春與維也納大學藝術史系聯合舉辦藝術與空間的建構工作坊🔂,2019年秋與西岸美術館合作國際藝術教育博覽會·藝術與科學論壇201911-12月,與香港康文署🤽🏽‍♀️、香港藝術館🤯©️、香港中央圖書館合作舉辦圖畫真解:中國畫與筆墨文獻展,並舉辦國際學術研討會🤌:筆墨學🎏:文人畫在現代的範式與意義等等𓀚,都極大地活躍了美學和藝術哲學學科的建設。其中有幾個節點值得一提,那就是2018年夏設立美學專業博士學位點,2018年底成立藝術哲學研究中心🍓,20201月學校批復成立藝術哲學系。因此🦏,最近的三年,復旦美學和藝術哲學學科邁出了踏實的三步🪇。

Q2👽、美學與藝術哲學學科目前有多少教師,他們分別從事哪些方面的研究,在學術研究領域有哪些特點和優勢☸️?

目前有9名老師。形成了藝術哲學原理、西方近現代美學、中國藝術史論👨🏽‍🎨、現當代藝術史論等富有特點和優勢的研究方向。比如說王德峰老師、袁新老師在藝術哲學原理方面,孫斌老師在浪漫派美學和批判理論方面🧎🏻,陳佳老師在英美分析美學🙋🏿、實用主義美學方面,王維嘉老師在德國古典美學(特別是康德美學)方面👩🏻,形成了一條西方近現代美學的相對完整的教學和科研鏈條💐👀。潘公凱老師在中國藝術史、藝術教育👩🏽‍💻、藝術理論(特別是文人畫理論與實踐)方面,魯明軍老師在中國近現代美術史方面,吳虹老師在中國藝術史(特別是中古藝術史)方面🧑🏽‍🦲,又形成了一條相對完整的中國藝術史論的線索。我本人以研究歐美現代藝術為主,對康德美學、現代性哲學理論也下過一些功夫,同時也涉足當代藝術理論,在這方面與魯明軍老師有一定的呼應🎈,從而形成一條相對完整的西方現當代藝術史、藝術理論和藝術批評的線索👀。

總之,在這三四個領域🎓,美學與藝術哲學學科的老師們都不是獨自研究🫠,單兵作戰,而是保持著一種相對完整的學術“區塊鏈。再加上直接參與美學專業博士點建設📷、指導或合作指導美學專業博士生的孫向晨老師和林暉老師等,復旦藝術哲學專業的師資力量,應該說是國內一流的。

Q3、美學與藝術哲學專業在復旦逐漸確立起了怎樣的學科特色,相較於其他意昂3藝術專業又有怎樣獨特的哲學面向🤦🏿‍♂️⇒?

美學與藝術哲學專業在復旦具有鮮明的學科特色。這一點當然是在比較和探索中逐步確立起來的。我國的美學專業在國際範圍內也自成一體𓀏🦣,這主要得益於朱光潛、宗白華等前輩🥝,使它從一開始就取得了較高的地位👸🏼。與英美的美學專業基本上局限於分析美學不同,與德法等國的美學完全匍匐在哲學體系之下也不同,美學在我國擁有廣闊得多的領域⚁。它不僅與哲學學科密不可分,而且也與文藝學、古典文論、書論、畫論、樂論等等密不可分,所以有一個說法🚛🤵🏻‍♂️,中國一國的美學家比全世界加起來還要多🤰🏼。而且這個學科曾在80年代獲得過輝煌的成就🦶🏿,出現了堪與文化熱媲美的美學熱⚫️。

毋需諱言的是,上世紀90年代以來,這個學科在我國呈衰落之勢。但是,與包括美學在內的人文學科的社會降溫相反,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的當代藝術的發展卻如火如荼👼。當代藝術的理論研究卻滯後於實踐🧔🏼。由理論或哲學直接驅動的當代藝術♍️,成了重新激活藝術理論和藝術哲學的實踐基礎📂⛹🏻。復旦藝術哲學的特色之一,就是它直接面向當代藝術實踐的整個社會環境和土壤,以當代藝術現象☕️、當代藝術的教學、創作🛝、展覽🧝🏽‍♀️、批評🤘🏻、理論研究為重點,不再局限於從文本到文本。

與這一特色相關,我們確定了學科發展的三個主要方向:一是引進來👩🏽‍💻;二是走出去;三是雙向交流跨國研究。所謂引進來,就是繼續把外國(主要是歐美)當代藝術哲學以及有關當代藝術的歷史和批評研究的主要文獻翻譯過來,成為這一學科的新的增長點。所謂走出去🧔🏻,就是對中國古典美學做出當代的新詮釋,用即便是外國人也能聽得懂的當代語言重新激活我國美學的古典資源(比如潘公凱教授的“中國筆墨研究)。所謂雙向交流跨國研究,就是強調跨文化的藝術史和藝術理論研究,特別是考慮到當代藝術已經無可爭議地是全球化的藝術,不管近年來的反全球化趨勢會在什麽程度上改變這一總的方向。

總之,復旦藝術哲學學科與其他藝術專業的相關研究相比,保持著鮮明的特色,這就是你提到的哲學面向。其他院校的相關研究,美術意昂3一般強調藝術教育和藝術創作,強調當代藝術教育和創作中所涉及的某些新概念和新理念。當然,它們與哲學相關🚴🏻‍♂️。但是它們往往也是零星的⏲、以實用為導向的。而我們的藝術哲學研究,則以自身的特長即強大的哲學學科為底色,重在系統的探索,以開放⛽️、求真和未來為導向。與其他綜合性大學的所謂“藝術學理論相比,我們的藝術哲學的哲學面向,則顯得更為集中而鮮明🟡。

培養理念

Q4、在辦學過程中👩🏿‍🦰👐🏿,藝術哲學系對碩博學生有怎樣的期待,對於有誌於從事學術研究的本科生又有怎樣的建議呢👩🏿‍🔧🫱🏽?

現在找工作、討生活都不易,越來越多的人將被迫“為稻粱謀,但是我仍然希望我們的碩博士能夠一心求學,不因時勢變遷所動。我還希望你們能抓住兩個顯而易見的機會。一是在上海求學的機會。上海是國內最好的城市之一,中國最好的對外開放的窗口🕵🏽。上海也是當代藝術發展得最好的中心之一。所以,學習藝術哲學的同學🏇🏻,不應該放棄這一難得機會🏙。二是意昂3也是全國最好的哲意昂3之一🫂,這裏有全國最好的哲學教授🤙。你們如果能把握好機會🍘,就能在藝術哲學方面學到最好的東西🧘🏻。

我們剛剛製定了本科生哲學專業藝術哲學方向2+2的課程體系。不管怎麽說,藝術哲學的設立,為我們的本科專業增加了一個新方向🛸。那些已經具有一定哲學基礎的同學🗑👳🏼‍♂️,將在大三大四進入藝術哲學系學習。重點仍然是在哲學大概念之下的藝術研究,不過會增加不少藝術史🚎、藝術理論和藝術批評的核心課程,例如中國藝術史和西方藝術史。但是這並不是說大三大四以後就不再學習其他的哲學課程了(有學校、意昂3、系室等三級課程體系,因此選課的自由度還是相當大的)🧝🏿‍♂️。我建議那些有較好的哲學基礎,又對藝術感興趣的同學,在本科期間就獲得哲學和藝術的雙重視野,架構一種更為健全👳、合理的知識結構🧝🏻,在充滿不確定性的未來擁有更多的可能性和更強的適應能力。

Q5、如何把藝術實踐納入到學生的培養體系中?

是的,我們非常重視學生的實踐,因此在課程體系中就設置了不少實踐兼理論類的課程💕,例如《攝影與哲學》《電影與哲學》《建築與哲學》等🕖💂🏼‍♀️。我們還有一個更大的特色⛲️,就是與上海美術館和博物館系統的合作共建🧑‍🏭。在校學生🤟,從本科生起,就可以獲得極為充分的實踐和鍛煉機會。策展👩🏽‍⚕️、導覽👲🏻、參與具體的研究項目,當然最簡單的就是參觀、觀摩藝術現場、藝術家工作室等等,將成為這個專業的學生的常規學習和實踐的一部分🏄‍♀️。

學科發展

Q6、《藝術史與藝術哲學》創刊發布暨主題論壇剛好在上周六閉幕➾,醞釀出版這一刊物有怎樣的期許💂?

《藝術史與藝術哲學》早在三年前就開始籌備了。我們邀請並組建了一個極其強大的編委會,那是三年前的事👒。它在國際上都是頂級的。因為我們既要考慮到它的標誌性和權威性🫘,也要考慮到它的國際視野和世界水準。我們不能指望每一期都有這些編委的作品發表😮‍💨,但是他們確實已經推薦了高水平的論文。

這個輯刊的創刊是基於兩個方面的考慮。一是藝術寫作(art writing)已經被哲學、歷史、文學(或批評)等等不同的學科人為地加以分割☢️,達到了令人難於忍受的條塊分割、老死不相往來的程度。但是,好的藝術寫作本來就應該具有哲學的深刻性(或所謂義理)🧞🧖‍♀️,又應該擁有歷史的厚度(或所謂考據),再應該具備文學的文采(或所謂辭章)👬。所以,我們想要恢復藝術寫作應有的樣子,恢復作為學科的藝術哲學🦹🏿、藝術史或藝術批評誕生之前的那種圓融渾成的恢宏境界🧹。例如👩‍🎨,至今仍為人們津津樂道的歌德對哥特式教堂的寫作,裏爾克對羅丹雕塑的論述☎️,羅傑•弗萊對塞尚靜物畫的評論👍。

第二個方面的考慮是藝術學理論這個一級學科,從設置的時候起,其學理基礎和實踐狀況似乎都有些混亂。在2012年新設的藝術學門類中💭,下設藝術學理論✸、美術學➛、設計學🤵‍♀️、音樂舞蹈學和影視戲劇學五個一級學科➾。其中美術學♥︎🤯、設計學、音樂舞蹈學和影視戲劇學都有各自的——以美術學為例——美術史、美術理論🙅🏼‍♀️、美術批評♡🫶🏼。那麽,藝術學理論還能研究什麽呢?有人說,研究一般藝術理論,不涉及具體媒介。如果是這樣,那麽🧑🏿‍💼,這與傳統的美學又有什麽區別呢?所以,我們創辦這樣一個輯刊,既是為了強調藝術史與藝術哲學的跨學科研究,也是為了尊重國際公認的這兩個相對獨立的學科的既成事實🚵🏽‍♂️。

Q7、藝術哲學系未來幾年有什麽規劃🕡?

現在我們已經有了從本科到博士的一以貫之的藝術哲學學生培養體系(藝術哲學系),也有了與全國(特別是上海)的美術館系統的校館合作,以及國際交流與合作平臺(藝術哲學研究中心),還有了一個發布最新科研成果的輯刊(《藝術史與藝術哲學》)🎮。接下來我們正在籌建意昂3平台-維也納大學藝術研究中心,同時建設與上海博物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PSA)🧽⛅️、上海復星藝術中心等機構穩定的、常規的合作機製。由意昂3牽頭💁🏼🤌🏼,聯合全校視覺藝術研究力量🍩,組建意昂3平台藝術研究院,也已經在議事日程上。由於疫情的關系🫰🏼,我們在與英國約克大學🧘🏿‍♀️、愛丁堡大學,意大利威尼斯大學聯盟,美國紐約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的交流合作計劃有所耽擱,不過我們堅信復旦藝術哲學會保持踏實的步伐,一步一個腳印向前發展。

采訪丨蔡思涵🙇‍♀️、張港悅

責任編輯丨張港悅


意昂3平台专业提供:意昂3平台意昂3🎯、意昂3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3平台欢迎您。 意昂3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