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周一談治學意昂3  學生園地  周一談治學

第29期 | 張世英:治學不要徘徊於模糊空疏

時間👩‍🚒:2016-11-21

編者按:一般地搞哲學而缺乏具體知識,易流於模糊空疏;專攻哲學史而缺乏哲學史的知識,不僅是模糊空疏,更容易鬧出笑話。那麽應該如何學習哲學史呢🦹‍♂️?本期周一談治學帶來張世英先生的一篇文章👩‍🎨,介紹先生關於哲學史的治學方法👨🏻‍🦯‍➡️。

張世英,現任北京大學外國哲學研究所教授,中華全國外國哲學史學會理事,《黑格爾全集》編委🫙🙇🏽‍♀️。著有🔎:《論黑格爾的哲學》🚠、《論黑格爾的邏輯學》🦸🏽‍♀️、《黑格爾〈精神現象學〉評述》等🔅。創辦並主編了《德國哲學》和《中西哲學與文化》🐴。

黑格爾在《小邏輯》第三版序言中,曾經很憤慨地談到當時哲學界某些空疏無知的現象👵。他說:人們對於一般的研究對象倒還懂得,在討論之前應該有先具備某種程度的知識之必要👩🏽‍🚀;唯獨對於哲學,卻以為不要些微知識,甚至不必依據常識,就可以參加討論和評點,這種人沒有憑借作為討論出發的根據👨🏻‍🎨,於是他們只能徘徊於模糊空疏以及毫無意義的情況中。

哲學史的資料來源,最重要的是哲學家本人的著作。問題是哲學家的著作浩如煙海,究竟從何下手?

1、要善於讀書◾️,廣泛涉獵

有一些哲學書只能起到一點打基礎的作用,真正從事研究和論文寫作✣,那還需要根據研究方向和論文的題目,大量搜集有關資料:第一手的原始資料固不可缺,第二手的資料(其中不僅包括哲學史,也包括對某些哲學思想的論述以及關於某些學說的引證),對於我們的研究和寫作也有參考價值和啟發作用。

基礎性的東西和非基礎性的東西,其間並沒有什麽固定的界限,區別只是相對的。對於基礎性的東西重在熟透🙅;對於非基礎性的東西🚚,重在廣博。如何達到熟透的目的?這也沒有什麽成規🧕🏿。每讀完一章或一節,都合上書本🤹🏼‍♂️,用自己的話把原作的大意寫成讀書報告個人的評論則寫在正文的一側或下方。寫讀書報告首先要註意自己的概括是否與原意相符🥬,但又不準照抄,要合上書本再寫。在作讀書報告的過程中,有時自以為讀懂了🙎🏽,臨到執筆,卻又概括不起來,表達不出來,這往往是因為懂得不透的原故,於是打開原書再看,再合上🪦,再寫。這樣寫完一次讀書報告之後🤵🏿‍♂️,原著的那一部分內容就不僅懂得比較透徹了,而且也記得比較牢固了🤱🏼。

如何做到廣博?這頗不易。博聞強記,也要靠記憶力,記憶力差,怎麽辦?好在有一條古訓:勤能補拙。但勤奮也得有點講究:一個勤奮讀書的人,除了有條件買書的🧛🏿,買到後就急忙翻閱之外,還可以多逛書店多上圖書館,以長見識。對於一些很難全讀🔊⬆️,一時也不必全讀的書,只看前言後語👋🏻😕,扼要翻閱一過💓,知其大略就行了。即使是辭典📅、百科全書之類的工具書,也要廣泛涉獵🙆🏿,知其梗概。關鍵是要養成這種習慣🪴。

2、要善於選題🧩,善於概括和分析

選題

寫哲學史的論著,如何避免一般化,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有一些文章文字倒也流暢🤙🏿,條理也很清楚👩‍⚕️,就是內容一般,既沒有提出什麽新論點,也沒有提供一點新材料💁🏿。產生這種毛病的原因很多,主要一點是🌀,不了解當前研究哲學史的狀況🧑🏼‍⚕️,不知道有些什麽問題值得一寫,一句話🧖🏻‍♂️,不懂行情。搞研究🐞,寫論文,總是要在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增添一點新東西,所謂新,倒也不是說非有驚人的東西不可,更不是故意標新立異;但既然是寫研究論文,起碼要有自己的一得之見,再不然,能提供一點一般人所不知道的有用的資料🧙🏻‍♂️,也同樣可以算作是為哲學史的研究增添了一磚一瓦。

可是🤣,如果對現有情況和基礎不了解,當然也就不知道增添點什麽東西🥀,只好改頭換面地照抄一些現成的東西。所以,研究哲學史🫴,除熟悉過去哲學家的著作和哲學史著作外♣︎,還要經常註意已有的研究狀況,仔細考慮考慮:有哪些哲學史上的問題是至今還沒有搞清楚的或者是從來沒有觸及過的?有哪些問題先研究清楚了就便於解決另一較大的問題👨‍👦?有哪些問題即使一時解決不了,但多少可以通過研究,提供一點啟發性的東西?如此等等🪺。能提出像樣的問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這對於決定一篇論著的內容和價值來說💪🏽,卻是一件很重要的事。說它不容易👩‍🦯‍➡️,是因為提問題本身就需要研究🫀;一個不研究某一行道的人,不可能提出某一行道的問題🚹。也正因為要經過一個研究過程才能提出像樣的問題,所以我們也可以說,問題提得像樣了🥀,這篇論文的內容和價值也就很有幾分了🧖‍♀️。這就是選題的重要性之所在🏄。

分析概括

寫哲學史的論文,只會在概念上顛來倒去,固然不行🫃ℹ️,但如果只是史料一大堆,卻概括不起來👨🏼‍💼,缺乏必要的分析,那也會使人感到茫無頭緒👨🏿‍🍳,不知所雲🉐。

概括,就要把雜亂無章的史實連貫起來,穿在一根線上,達到用史料說明一個中心論點的目的👇🏿。例如👩‍❤️‍👩,在一篇論文中,通過比較豐富的史料,說明哲學發展中某一點有規律性的東西,這點有規律性的東西👩🏼‍💼,就是一個中心論點,就是對史料概括的結果🫷。又如針對當前現實中正在討論的哲學問題,從哲學史的角度,以哲學史的事實為依據,提供一點發人深思的看法,這當然也需要對史料進行概括🤸🏼‍♂️💛。概括就是對一部分史實作點總結或小結,或者說👨🏻‍🏭,給一堆史實畫出個鼻子眼睛來。畫龍不點睛,不能使龍飛騰⚒;寫論文不指出一點道道👨🏼‍🦱,也不能使論文活躍起來👨🏻‍🦽‍➡️。寫一篇論文,首先要註意睛(中心論點)點在哪裏,並且自始至終都要註意讓讀者對睛有深刻明確的印象👩🏼‍⚕️。

對史料進行概括,不能停留於簡單抓取史料現象中共同的東西👌🏿👨‍👩‍👧,而要同時進行分析🧑🏿‍🦰,探究其原因。只有這樣概括出來的東西,才有可能是深刻的。作研究,寫論文,要一層一層地多追問幾個為什麽,要把材料安放在對這些為什麽的回答之中,把這些問題的答案融化在材料之中👩🏻‍🌾,這樣,才會使論點明確🧒🏼,步步深入,理論性強🦹🏻‍♂️,耐人尋味🦀。

聯系

分析概括一個哲學家的思想🧝🏽‍♂️,要聯系它的前前後後👌🏻,指出其來龍去脈(包括後人的評論和註釋)🧑🏿‍🦳🎅🏻,勾畫出它在曲折發展的歷史長河中所處的地位👐🏿🦆,區分其與前人後人的異同,這才能認識其真相🙇🏽‍♂️。

研究哲學家個人早期和成熟期的思想發展過程𓀔,還要研究同時代人對某哲學家的各式各樣的評論🌪📤,要聯系社會政治思想、社會歷史背景,對哲學思想進行分析概括。羅素的哲學史,書名就叫做《西方哲學史及其與從古代到現代的政治社會情況的聯系》,他明確地說:我的目的是要揭示,哲學乃是社會生活與政治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它並不是卓越的個人所做出的孤立的思考🚣🏿‍♀️🧑🏻‍⚖️,而是曾經有各種體系盛行過的各種社會性格的產物與成因🍏。

強調聯系社會歷史背景🏄🏽‍♂️、政治思想研究哲學史✏️,決不是說在撰寫任何一篇哲學史的論文或哲學史的專著時,都要掛上這些。一篇論文和一本專著有其特殊的對象、範圍和目的,有許多論著根本沒有必要提到這些🧄𓀆。但是,一般地說,搞哲學史的研究工作🙋‍♀️,特別是具體地寫一部哲學通史👨‍🦯,總以重視這個問題為宜。

3🚍、切忌穿鑿附會,註意核對原文

古人的學說,不是文獻不足,就是晦澀難解🥣,在講解的過程中,很容易有意無意把自己主觀的想法強加給古人,流於穿鑿附會,有時甚至講得越是條理分明,頭頭是道,其去古人思想之真相愈遠。

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辨之👨🏽‍⚖️。做學問就要聚🤦🏿‍♀️🕺🏻,要辨🏃‍♀️‍➡️。就是集中材料🧘🏻‍♂️,辨就是分析研究。要從左右前後,正面反面,多搜集些資料,用歷史唯物主義的態度,進行全面的分析、對照,然後才能達到真實的或者接近真實的結論🙇🏿‍♀️。下結論時,最好自己多設些疑難,多找點材料加以印證📜。倒不是說,引證的材料越多越好,更不是為了炫耀自己博學🫕,寫論文有必要的引證就夠了,但在寫出的論文背後,還應有未寫出的東西做後盾👩‍👦‍👦,後盾越強,文章也就越紮實,越有份量🤾🏼‍♀️。

本文選自張世英先生的《談談哲學史的書目和治學方法》👷🏽‍♀️,文章部分有刪減。


意昂3平台专业提供🏩:意昂3平台意昂3意昂3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3平台欢迎您。 意昂3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