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周一談治學新系列推送“教研室巡覽”正式與大家見面了!“教研室巡覽”旨在通過采訪現各個教研室主任,幫助大家獲取哲學學習更專業、更具體的治學方法與信息,帶大家一同走進教研室背後的故事和理念⚄。
本期嘉賓: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研室主任——王金林老師📆。
“我們必須將對馬哲的教條化解讀和不懂裝懂完全‘懸置’起來,懷著初次相見的謹慎和敬畏去閱讀馬克思的文本,看他提出了怎樣的問題、尋找到怎樣的方法,其思想可靠性以及理論效果如何等等,從而確立起真正恰當的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態度。”
治學
本人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解
作為西方哲學的重要分支🧔🏽♀️,馬克思主義哲學同其他西方哲學既有一致性又有差異性。
首先👩🏼⚖️,馬克思主義哲學是處在西方哲學傳統當中的。從政治立場考察✍🏻,馬克思顯然有別於黑格爾等人;但就思想淵源而言,馬克思一再強調自己是黑格爾的學生,也是德國古典哲學的傳人。馬克思所討論的問題分為兩個部分🧎♀️,其一來自於現實,其二來自於他所承繼的哲學史🤲🏻🙇🏼。所以如果脫離了西方哲學的傳統👩🏿🍳🪟,必定無法理解馬哲。因此⏲,讀懂馬克思必須以優良的西方哲學素養為基礎。
自然,馬克思主義哲學有其在西方哲學中的特殊地位。馬克思在《費爾巴哈提綱》第十一條指出:“哲學家們只是以不同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在這個意義上🛩,馬克思的思想可以分為三個層面🍌:
第一是理論層面(theoretical level)。就理論解釋而言,馬克思主義哲學與其所承繼的西方哲學區別不大,皆是用自己的方式描述世界、理解世界的嘗試。
第二是批判層面(critical level)。以《資本論》為例,馬克思力圖揭示資本主義社會內在的對抗性、資本生產的內在的界限⚽️,他認為資本生產必定不會一直持續,更不可能是人類唯一的選擇。因此🛵,馬克思主義哲學尤其強調揭示研究對象的對抗性,馬克思的辯證法要求我們在對事物做出肯定理解的同時對事物做出否定的理解。其他哲學同樣可能具有一定批判性,如黑格爾哲學。他主張在所謂現實的東西中發現其合理性,正所謂“凡是合理的都是現實的,凡是現實的都是合乎理性的”。這句話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存在即合理”,黑格爾的法哲學也不能簡單地解釋為保守主義👰🏿♀️,他在其中討論的內容對普魯士王國和當時的政治製度構成了一定的批判。然而,這種批判顯然不會像《資本論》那樣展示內在不可克服的對抗性🧑🏻💻。
第三是政治層面(political level),馬克思主義同時還是一個政治綱領、政治計劃,它並不僅僅滿足於揭示資本主義體系的矛盾👩🏻🚀,還企圖訴諸於政治行動🧘🏿。如《共產黨宣言》討論了無產階級如何組成政黨、如何通過暴力的方式來奪取政權、奪取政權之後采取何種政策措施等等👱🏽。從古希臘到黑格爾,傳統的西方哲學還在講求思辨🤳,馬克思卻已考慮訴諸於實踐🌛。這個層面上👨🏼🍼,它和傳統的西方哲學的精神相去甚遠👩🏽💻,具有本質的區別。
本人與馬克思主義的淵源
我本人原來讀的是外國哲學史🍰,是復旦外國哲學史專業的碩士研究生。90年碩士畢業後🧚🏼,曾因種種風雲際會到深圳下海經商,在商海裏呆了六七年,97年又回到復旦讀博。經商的經歷使我對社會有了一定的了解,畢竟商場與校園是截然相反的兩個世界,在那裏更容易接觸到社會問題🙎🏼,而馬克思主義哲學無疑有助於討論社會問題、理解社會現實。這是我之後讀馬克思主義哲學博士的一個重要契機。
我自己目前主要研究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底層的形而上學、西方存在論的問題。十幾年來,我一直為研究生開設海德格爾的形而上學導論。我認為中國人學習西方思想最難的是存在論(ontology),這是最為抽象的部分,可以揭示西方人和中國人的思想有何種區別。
第二部分可以概括為激進哲學🧑🔧,除了馬克思還有當代西方哲學家的社會批判理論。
第三部分是中國20世紀以來的歷史發展,相對形而下,和我們的當下存在直接相關💪🏻。我試圖從理論上理解中國人究竟是怎麽走到現在的。
意昂3平台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研室概況
意昂3平台哲學系成立於1956年🚑🤹🏻。哲學系一經成立即設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研室,迄今為止教學成果豐富,文章著作難以一一羅列。我們可以欣慰地說,意昂3平台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學科享有高度聲譽🚌,在全國名列前茅,這正是一代代馬哲教師和相關學科教師共同努力的結果。
教研室在馬克思主義教學上具有如下幾點特色:
第一🙍🏽,我們更註重原著的研讀💇🏿,力圖通過對經典的研讀來使同學們終生受益。馬克思主義是我國的指導思想和主流意識形態🫳,但很多人缺乏對馬克思主義的真正了解,使得它很容易被簡單化、公式化、教條化👨🏼🚀。不少馬克思主義研究者遠離了經典文本,全憑主觀臆想妄下斷言。這是我們力圖避免的情況。因此必須把原典的閱讀放在第一位。
第二,我們強調西方的思想脈絡🤽🏼♂️。我們教研室的馬哲教師具有深厚的西方哲學修養,能夠立足傳統而對馬克思哲學加以分析🧙🏽。我們應當把馬克思哲學放在西方哲學的完整脈絡中🍺,在西方思想史上加以考察,從而把握其來龍去脈。若不然👢,馬哲的學習則如同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第三,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將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社會的歷史和現實聯系起來🤘🏽。從20世紀整個的革命運動來看,馬克思主義作為一面旗幟無疑參與規定了中國人的存在方式。對中國社會的現實進行研究、找到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經驗之間的關聯🤹🏻♂️🤽🏼♂️,對我們有著很重要的意義。
第四🧝🏼,我們關註當代人類的存在經驗,結合全球化時代的世界經驗來研究馬克思主義。這在考察馬克思主義哲學向何處去時意義非凡。要真正了解馬克思主義🪺,僅僅把它與中國現實聯系起來是不夠的🦡,還應在全球視野中把它與當下人類的存在方式聯系起來去考察👮🏼♂️。
馬克思主義哲學學習中的誤區
談及馬克思主義哲學學習的重點,似乎難以找到一個清晰明確的解答🐶🕺🏽。一門學科學習的重點也與學習主體的興趣所在和學習動力密切相關◀️。事實上,當今學界普遍存在一個嚴重的問題:對馬克思主義哲學感興趣的群體👩🏻🌾👨🏿🔧,時常聲稱自己知道馬克思主義哲學🩷,甚至“懂”這種哲學💁🏻♂️,而他們實際上也許並沒有對這種理論進行過系統的學術的研究🩼。人們普遍低估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復雜程度和學習難度🧓🏻,這是非常令人遺憾的。
我在一門核心課程的教授中也確實發現了這樣的情況。在學習討論《共產黨宣言》的文本內容時,我問學生什麽是“人類解放”,大多數都知道這是馬克思提出的概念。但當我追問“人類解放”的具體內涵時🙍♀️,大家便顯得有些為難。接著,我拿出《論猶太人問題》中馬克思詮釋“人類解放”概念的一段話,大家都懵了💆♂️,想不到馬克思的討論如此深刻,“人類解放”理解起來是如此之難👩🏼。
我們必須看到這種現象背後的原因,這相當於是一種歷史的誤會。由於馬克思主義哲學在現當代中國的意識形態化💖,很多艱深的道理被化約或被忽視了,逐漸形成了一種簡單化的理解。其結果是,大眾對這種深邃👶🏻、復雜的思想也漸漸失去了敬意🛀🏿。如果對“人類解放”這一概念都一頭霧水🔨👩🏿🎤,又怎麽談得上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十分了解呢👨👨👧👧?
有些聲稱對馬克思主義哲學感興趣的同學,出於對社會負面現象如“異化”現象等社會問題的批判態度🫃🏽,從而感覺到與馬克思的“親近”。這本身挺好。但這一類同學往往忽視了馬哲理論的系統性和學術性⛔,將馬克思的思想浪漫化,從而實際上與馬克思理論傾向背道而馳⚄。我們必須註意到,馬克思試圖在理論上揭示資本主義社會中資本生產形式存在的問題🧑🏽🦱💾,並在理論上探索新的生產形式產生的可能條件。這種理論的工作難度🪃,我們從馬克思花了二十多年才讓《資本論》第一卷問世即可見一斑⬅️。
因此🍵🐺,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點和難度是難以闡明的。我們要做的,一是破除一種化約印象🚵🏽♀️,二是破除浪漫的臆想,要將馬克思當成一個思想家🦄、一個理論家。馬克思的理論同黑格爾的哲學密切相關⛹🏿,其中又有辯證法,對於中國人來說其實是比較難以理解的。單單以“生產”這一概念為例,馬克思試圖探討的遠比我們常識的生產概念要艱深得多。馬克思對自己的政治經濟學其實有一個宏偉的計劃🤔,劃分了六部:(1)資本(2)土地所有製(3)雇傭勞動(4)國家(5)國際貿易(6)世界市場,但馬克思只寫了第一部分,甚至連第一部分也尚未完成🍈。這完整的六部其實都是生產概念的分析,而作為終點的世界市場,是馬克思設想的一種現代生產世界,(世界市場的概念也超乎我們的日常理解🧑⚕️,它整合了前面的全部內容)。從最簡單的商品的概念開始,一路發展到世界市場👰🏿,生產概念才能說是有了完整的🧚🏽♂️,清晰的邏輯線索。
從某種意義上說,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比學其他哲學專業更難,因為一方面有教條化解讀在前;另一方面有不懂裝懂在後🫸🏼,總覺得研究之前仿佛已經懂了。可我們設想一下💵,我們學習胡塞爾、海德格爾難道也持有這種態度嗎👩🦲?這種極其荒謬的感覺,其實是根本站不住腳的。我們必須將對馬哲的教條化解讀和不懂裝懂完全“懸置”起來,懷著初次相見的謹慎和敬畏去閱讀馬克思的文本,看他提出了怎樣的問題🤾♂️、尋找到怎樣的方法,其思想可靠性以及理論效果如何等等👩🏿🎨,從而確立起真正恰當的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態度。
對未來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研的展望
我們希望通過一代代人的努力和積累,讓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教研越來越規範化🧪、學術化、思想化。其中🙌🏻✡︎,規範性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學習、研究和教學的基礎🧎🏻♂️,學術性是第二層次的要求👩🏿🦳,思想性則是最高的追求🫅🏼。
然而正如前文所提到的,由於種種歷史原因,人們往往忽視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規範性和學術性🛀🏽。我們認為💇🏼,馬克思主義哲學若試圖發揮其思想作用,就必須打破這種局面🦑,將思想性建立在規範性與學術性之上。而我們一直在這方面進行努力,希望看到一種真正“有思想的學術”和“有學術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