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學術聚焦意昂3  學術研究  學術聚焦

第2期 | 劉放桐:從馬克思主義哲學對現代西方哲學的比較研究增進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三個自信”

時間:2020-10-11


【摘要】: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和製度的“三個自信可以而且應當從不同方面來確立。將馬克思主義哲學和西方近現代哲學作比較研究也是重要方面之一。社會主義的道路🙋🏼🐨、理論體系和製度相對於資本主義的道路👱🏿‍♀️、理論體系和製度而存在,它們都與各自的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各個方面以及與之相應並作為其理論升華的哲學密切相關。要做到在更深層次上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三個自信👨🏿‍🎓,就要對這些方面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作深入具體的分析。從哲學上說,就需要分析和認識西方近現代哲學的轉化及其與馬克思在哲學上的革命變更的關系👩🏽‍🦱。既要認識到西方現當代哲學對近代哲學的進步以及它們所體現的現當代資本主義對近代資本主義的進步,更要揭示它們所存在的深刻的矛盾和危機。最為重要的是要認識到🧭,只有馬克思主義哲學才能體現當代時代精神的發展趨勢💇🏿‍♀️,只有以馬克思主義為理論基礎的科學社會主義才能體現當代社會發展的前進方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正是科學社會主義在當代的最為突出的表現形式,完全可以而且應當從道路、理論體系和製度上對其有高度的自信。

【關鍵詞】🕗:比較研究 聯系 趨勢 轉型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三個自信

【中圖分類號】🏜:D61B08

三個自信是黨的十八大的報告中首次提出的,指的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的自信。它們涉及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各個方面,是對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和實踐的全方位的自信。報告指出三個自信是黨和人民90多年奮鬥🍂、創造🥷🏽、積累的根本成就,必須倍加珍惜、始終堅持、不斷發展🤦🏽‍♂️。其後,習近平總書記在系列重要講話中多次強調三個自信✝️。結合學習十八大報告和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重要講話🫣,許多學者從不同角度發表了大量關於三個自信的論著。我在此僅從將馬克思主義哲學和近現代西方哲學相比較的角度對如何更加全面和深刻地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念、從而增進這三個自信說點認識*️⃣。

研究西方哲學與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三個自信的聯系

學習和研究西方哲學與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三個自信乍看起來並不相幹🌾。但如果對二者都能有較全面的理解,就會發現它們實際上有著重要聯系。三個自信是黨和人民90多年奮鬥、創造、積累的根本成就🤹‍♀️,我們當然必須從這樣的奮鬥、創造、積累中去認識其淵源、性質和意義👩‍🦱𓀘。但是這三個自信又是與資本主義的道路、資本主義的理論和資本主義的製度相比較🦹🏻、特別是與對後者的批判而存在的。沒有這樣的比較和批判🏬,就難於深刻理解三個自信的獨特含義;也難於在與資本主義各國建立某種共處、合作和競爭關系以及所謂新型大國關系中既借鑒它們的某些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又避免資產階級自由化和西化等傾向的侵襲;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三個自信就難於牢固樹立起來,難於排除各種幹擾而始終堅持和不斷發展。

資本主義的發展道路🍔、資本主義的理論體系和資本主義的製度都要涉及到資本主義的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理論和實踐,它們都是以資本主義的哲學(西方近代和現當代哲學)為理論核心,歸根到底都由這些哲學來論證🧕。為了求實地剖析和批判地對待資本主義的道路👩🏼‍⚕️、資本主義的理論體系和資本主義製度🚶🏻‍♂️,就必須對它們由以論證的西方哲學有較全面的認識,既不簡單否定它們過去曾經具有、至今在一定範圍內還存在的積極作用🏷,更要認識到它們一開始就已存在的片面性和局限性👩🏿‍⚖️、特別是它們在現當代所陷入的困境以及由此不能不作出的某些變更🧑🏽。

這樣的認識只有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指導下才能有效地進行,因為只有這樣的馬克思主義才最能體現當代社會發展的前進方向和時代精神的精華🖱,從而也最能揭示這一時期西方哲學的積極和消極方面🕞。而對馬克思主義哲學本身及其較西方哲學的這種優越性的正確認識也只有在將其與西方哲學進行比較研究🤹🏽、並由此對後者作出求實的分析批判的條件下才能變得更加深刻。如果我們能認識到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自信是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三個自信的理論前提,那麽我們就應當將馬克思主義哲學與西方哲學作比較研究🤦🏽‍♂️、揭示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對西方現當代的優越性,由此從更高層次上堅定我們對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自信🎥。正因為如此,我們才說,在馬克思主義哲學指導下學點近代和現當代西方哲學,將這兩種哲學作比較研究🧑🏻‍💻,可以增進我們對馬克思主義的自信,由此也可以增進我們對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為根本理論依據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三個自信🔄。

資本主義市場經濟與西方近代哲學發展的基本趨勢

什麽是西方近現代哲學的發展趨勢和價值取向?除了從哲學本身的性質(如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等)來思考外,還可以、而且應當從與資本主義的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各個方面及它們之間的聯系來思考。資本主義的道路、理論、製度等都各有其獨特意義,但都離不開與其相應的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各個方面之間的聯系🫶🏿。從依存關系說,資本主義的經濟基礎決定著其政治🦵🏼、思想🚔、文化等上層建築的各個方面📄,但這些上層建築又都在不同程度上對經濟基礎起著反作用。西方資本主義社會的發展趨勢和價值取向(包括道路、理論和製度)正是由這些因素的作用與反作用的對立統一中體現出來🧚🏽‍♀️,而西方近代和現當代的各種哲學流派和思潮則按各自特有的方式從更高的理論層次上為之作出論證。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揭示資本主義的經濟基礎的根本性質🐊,是認識整個資本主義社會及其各個方面的(包括其道路、理論、製度等層面)的重要前提,而對西方近代和現當代哲學發展的基本趨勢的分析和研究則有助於這種認識的深化和升華。

資本主義在西方各國代封建主義而起在經濟基礎方面的標誌,就是以其市場經濟(商品經濟)代替前資本主義的自然經濟作為占支配地位的社會生產方式。其根本特點是不僅勞動產品、連勞動者本身都成了通過市場買賣的商品。從封建農奴製下解放出來的農民及其他勞動者變得除了自己的勞動力以外大都一無所有,成了無產者🤹🏻‍♀️。為了生存,他們不得不向擁有資本(生產資料和貨幣資本)的雇主(資產者)出賣勞動力,充當雇傭勞動者🥓🧛🏿,即工人🤱🏼;而資產者為了使自己的資本增殖,也需要雇傭工人來從事勞動(生產和經營)👷🏿‍♀️,然後將產品(服務)出售,其所得勞動價值除了支付工人工資(社會必要勞動,相當於維持工人的生存所需要的價值)及其他成本外還有剩余(剩余價值)😓,資產者正是通過攫取(剝削)這種剩余價值使其資本增殖🥳👩🏽‍⚕️。資本的本性就是無限地追求增殖。

不過⛄️🌍,與奴隸製度下奴隸對奴隸主、封建製度下農奴對農奴主的人身依附關系不同👨🏻‍🦽,資本主義製度下的工人與雇主、無產者與資產者的關系是通過市場實現的買賣關系。買方和賣方在形式上是自由和平等的。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對勞動者的一種解放🧍‍♀️🧎🏻‍♀️,使他們具有了一定自主性(主體性)👨🏿‍🦱,提高了他們的勞動積極性。這是西方歷史上出現的一個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事件。正因為如此⏬🧚‍♂️,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

但是🧛🏻,這種進步帶有很大的局限性😍🫶。因為勞動力市場上買方和賣方外表上的自由🧑🏻‍💼、平等掩蓋了資產者對無產者事實上的奴役和剝削🥷🏿。由此形成了新的階級對立。資產階級依靠榨取剩余價值而越來越富有,而無產階級則越來越貧困,有時甚至是絕對貧困。資產階級的這種剝削和壓榨必然激起無產階級的反抗🏗,由此出現了這兩個階級之間尖銳復雜的鬥爭。這種階級鬥爭構成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它體現在經濟基礎及政治和思想上層建築的各個方面🧔🏽‍♂️。資本主義社會的發展道路、資本主義的理論體系以及資本主義的社會政治和意識形態等領域的各種體製所存在的矛盾歸根到底都源於這個基本矛盾🤾‍♀️。西方近代哲學的興起和發展從更高層次的理論上體現了這個矛盾🎥。

資產階級為了維護和鞏固資本主義製度,竭力掩蓋資本主義製度下的自由、平等和與之相關的民主等體製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以及它們的內在矛盾,而對它們作出普遍化和絕對化的解釋,似乎它們體現了人類的普遍的自然權利。他們的思想家們分別從各自不同的角度(例如經濟、社會、政治、歷史等等)紛紛對自由、平等、民主👆🏽、人權等概念作了各種不同的論證。他們的共同之處就是把這些觀念(概念)當作具有普遍和絕對意義的觀念🛏,也就是把西方資產階級的價值觀念當作全人類的普適概念。他們的哲學家們則通過從哲學上對主體性等概念的強調為這些概念作了更高層次的論證🥝🧑🏽‍✈️。西方近代哲學的各種理論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是西方資本主義市場經濟製度派生的上述價值概念的升華。對於西方哲學從中世紀向近代的轉化的意義🦻🏼,哲學家們可以從不同角度作出解釋,其中實現了認識論的轉向得到相當普遍的認可。對認識論的轉向的意義也可以作出不同解釋,在以將主體和客體(對象)區分開來為前提、以探討二者的關系為主要內容上各種理論上有共同之處。恩格斯曾提出思維和存在的關系的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而這個問題只有在經過歐洲中世紀的長眠後才在近代被明確地提出來📖。這與西方哲學家所講的近代哲學實現認識論的轉向大體一致。由於主體和客體(對象)的區分以及主客關系的研究的首要意義都是從哲學上把作為主體的自我或者說人突現出來作為獨立的實體並由之出發來對整個哲學加以重構,由此近代哲學在一定意義上往往被當作主體性哲學。從這一時期重構的哲學都帶有形而上學的意義說,它們又往往被當作主體性形而上學。文藝復興時代的人文主義運動就是強調人的作用的運動。從培根🚛、特別是笛卡爾以來的西方近代哲學史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是主體性形而上學的變更史👳‍♀️🕵🏿‍♂️。

總的說來,主體性形而上學是西方近代哲學的一種基本傾向🚮👃,這種傾向正是由西方資本主義市場經濟製度對具有主體性的人的肯定所決定的🔗。資本主義市場經濟製度下的個人雖然是通過市場買賣關系實現的,存在著嚴重的內在矛盾⚔️。但它畢竟在西方歷史上首次肯定了包括勞動者(無產者)在內的所有的人的自由、平等和民主等權利,從而相對於前此的奴隸製度和封建製度具有重要的進步作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正是在這種意義上既批判地肯定早期資產階級思想家的哲學理論,也批判地肯定他們關於自由💇🏼‍♂️、平等📿、民主、人權等價值觀念。美國的《獨立宣言》正像其後不久的法國的《人權宣言》一樣最為集中和突出地體現了資產階級的自由平等民主人權等價值觀念📰,而馬克思對其作了高度的評價,贊美它是“世界上第一個人權宣言🥘🪸。

總之😎🌧,正像資本主義市場經濟製度代奴隸製和封建農奴製而起意味著西方社會經濟基礎發生了具有重要進步意義一樣,與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相聯系的上層建築領域中對人的自由、平等、民主、人權等資本主義基本價值觀念的倡導(雖然只是抽象的肯定)以及哲學上對主體性形而上學的強調👩‍🦲,相對於奴隸製和封建農奴製的人身依附等基本價值觀念、以及當時哲學上的對主體性的蔑視,也同樣具有重要的進步意義👨🏼‍💼。對此🤴,我們大可不必回避。我們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西化是相對於社會主義的,而不是相對於傳統封建製的♧。站在封建傳統的立場上來反對自由、平等、民主等資本主義的價值觀念與站在馬克思主義立場上來反對這些觀念有著根本性的區別。馬克思主義者應當善於識別這種區分。

19世紀下半期以來西方資本主義的變更與西方哲學的現當代轉型

但是,正如我們上面已指出的那樣,無論是資本主義市場經濟還是與之相應的哲學🫙、政治和思想文化等各種觀念體系(包括道路理論和製度等基本價值觀念),都存在著內在矛盾。從經濟上說是生產資料私有製和生產社會化的矛盾;從政治上說是外表上的民主自由與事實上資產階級對無產階級專政的矛盾;在思想文化領域也是對自由👩、平等🐰、民主𓀕、人權等思潮的高調宣揚與在這方面事實上的欺騙和蒙蔽的矛盾🤷🏼。當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尚符合資本主義製度生產力的發展⏱👂🏼,當資本主義的政治和包括哲學在內的思想文化理論體系尚能適應整個資本主義製度的發展的要求時❓,這些矛盾處於相對隱蔽狀態🙏。這使資本主義的各個方面都能得到一定🥡、甚至於較快的發展✩。英法德美等國資本主義早期的發展莫不如此🏋️‍♂️。

從19世紀30年代起,隨著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出現,資本主義的各種內在矛盾也逐漸開始暴露。工人階級已由過去的自在的階級逐漸成長為認識到必須與資產階級作鬥爭、反對資本主義的自為的階級。這時英法等國都出現了有組織的工人罷工。在19世紀40年代👩🏼‍💼☝️,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鬥爭越來越激化。無產階級的革命導師馬克思和恩格斯適時地寫下了《共產黨宣言》,號召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正是在《宣言》的鼓舞下🏄🏼ℹ️,歐洲資本主義各國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鬥爭越來越風起雲湧。

1871年🦶🏽,巴黎工人通過武裝起義建立了全世界第一個無產階級革命政權巴黎公社🧑。雖然起義後來遭到失敗,但它標誌著資本主義永恒存在的神話瀕於破滅,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逐漸興起的時代即將開始👩🏼‍⚕️。

巴黎公社的革命對歐洲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都發生了深刻的影響,極大地改變了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方向。對於資產階級來說⛑🪳,為了阻止工人階級進行反對資本主義的鬥爭,單靠過去那種簡單鎮壓或收買少數人的辦法已經難以奏效;必須采取某些緩和階級鬥爭、盡可能使工人階級不與自己對抗的措施。宣揚並實行將資產階級的民主主義與無產階級所追求的社會主義融合在一起的社會民主主義就是其主要措施之一。這類措施雖然不能從根本上改變資本主義走向沒落的命運,但還是起到了延緩資本主義滅亡的目的✒️。

巴黎公社的失敗也使歐洲無產階級認識到在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同時進行無產階級革命的條件尚未成熟🕠,在不放棄武裝起義的前提下利用資產階級實行股份製和普選製等手段壯大自己的力量、為自己盡可能爭取更大的利益的努力也是鬥爭的重要手段。馬克思在《資本論》的第三卷中既強調由資本主義過渡到社會主義(即所謂“聯合的生產方式)的必然性🏌🏼‍♀️,又指出在實現過渡的時間和方式上要有新的思考🉐。他對資本主義製度下的股份製經濟有所肯定🦁,甚至設想通過在大企業中公有股份能控製多數的途徑來實現社會變更🪛。恩格斯在《卡·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蘭西階級鬥爭〉一書導言》(1895)中對於馬克思和他在19世紀中期關於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決戰等一系列觀點重新作了反思🔇🍨,承認當時的一些考慮已過時🧕🏻😎,並明確肯定資本主義經濟在一定時期內還有活力。他一再提到在堅持社會主義必將取代資本主義的前提下要利用資本主義在經濟上的股份製和政治上的民主製等對社會主義有利的體製⏬。

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發展進入了帝國主義時期。列寧的《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1917)對帝國主義的特征曾作過精辟的概括🧙🏻🌵。20世紀兩次帝國主義世界大戰的爆發證實了列寧的論斷。戰爭既給廣大人民帶來了災難,也教育了人民,削弱了資本主義,為社會主義運動進入新的高潮創造了條件🦹🏿‍♀️。一戰後🤰🏿,俄國無產階級在列寧領導下取得了十月革命的偉大勝利,建立了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二戰後,形成了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陣營,中國人民先後取得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更是極大地改變了世界的形勢🫶🏼。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矛盾由此代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成為當代世界最突出的矛盾。

但對列寧的帝國主義論和俄國的十月革命道路又都不能絕對化,因為從那時以來資本主義的發展又出現了許多新情況,不能簡單地套用列寧的概括👴🏼。雖然因資本主義的矛盾和危機的激化而爆發過兩次世界大戰👨🏼‍🦳,戰後資本主義也在某些國家遭到了失敗🥵,但在多數國家還是得以保存下來並得到了較大發展。部分資本主義國家(特別是在社會民主黨執政的一些國家)采取了一系列促進社會財富分配相對均等和政治民主的措施,緩解了資本的擴張導致的勞資對立。即使在堅持帝國主義和霸權主義政策的美國,也未出現實行無產階級革命的條件。因此,盡管資本和資本主義的本性沒有改變,但其存在的條件發生了變化🌘。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歷史規律沒有也不可能改變,但這種滅亡和勝利的道路需要一個相當長的歷史過程,其形式也將是多樣的🤘。如果仔細分析這一時期西方各國哲學發展的狀況👦🏿🦈,我們對此就會有更為深刻的認識。

西方近代哲學中的一個重要矛盾是主體性形而上學中的主體被絕對化的體系所窒息🪝;從其社會表現來說就是人的自由發展受到資本主義社會的壓抑。這一矛盾發展到19世紀中期已變得十分尖銳了。黑格爾哲學中體系與方法的矛盾在一定意義上就是其被絕對化了的體系與體現著他的辯證法的自我意識的運動的矛盾。這一矛盾的展開與放大則是當時西方各國中幾乎都出現了反對以黑格爾為代表的思辨形而上學體系和與之相關的實體本體論的思潮,它們都以不同形式直接或間接地張揚與人的自主能動性相關的變化、沖動、活動、行為、實踐。這是西方哲學從近代到現代的變更🦗,也是西方哲學史上繼認識論的轉向之後實現的另一次具有根本性意義的思維方式的轉向。

在上述哲學變更中🦮,最具有標誌性意義的是馬克思在哲學上的革命變革。這一變革的目標是促進無產階級和全人類的解放,其核心的觀點是實踐的觀點(以物質資料生產為基礎的整個人類實踐,特別是無產階級的革命實踐),其基本內容是既具有辯證性又具有歷史性的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馬克思的哲學變革是對以往全部哲學🦘、特別是近代主體性形而上學的超越🖤,是整個人類哲學發展中的劃時代性的轉折。我個人關於這方面的問題的觀點曾多次闡釋⛹🏿‍♀️。此處再一次強調一點🏅:對把社會實踐觀點作為整個哲學核心觀點的肯定🙍🏿‍♂️⤴️,既是馬克思建立其“新唯物主義、實現哲學上的革命變革的前提,也是馬克思主義哲學隨著現實生活和實踐的發展而不斷豐富和發展的前提,更是使馬克思主義哲學運用於社會的革命和改造💒、促進資本主義消亡和社會主義勝利、實現無產階級和全人類的解放的前提☮️。

與馬克思的哲學變革的同時,在西方哲學家那裏也發生了重要變更,我把它稱為西方哲學從近代到現代的轉型。這一轉型在不同國家和哲學派別那裏有不同表現和稱謂,我認為它們歸根到底都從屬於向實踐的轉型。它們都存在很大片面性🧕🏽🫢,與馬克思的實踐轉向不能相提並論,但在某些方面與馬克思的實踐轉向畢竟存在共同之處,它們對延緩資本主義消亡也產生了較大影響。

最早起來反對以黑格爾哲學為最高表現形式的傳統形而上學的首推非理性主義哲學家叔本華。他的生命(生活、生存)意誌論雖仍有明顯的柏拉圖主義傾向💘,但他畢竟是以生活、活動代替實體的現代哲學的重要先驅↙️。叔本華的後繼者尼采的權力(強力)意誌論因其抽象性而被不同立場的人(例如反舊傳統的進步人士與法西斯主義者)所利用,但他的理論是一種堅決排斥實體性形而上學而強調活動的理論🍍。柏格森的生命沖動說在對變異、活動的闡釋上更是明顯地超越了前此西方哲學家𓀘。胡塞爾的現象學企圖建立一個嚴密的哲學體系,這個目標與現代哲學的精神相悖🤽🏽‍♀️,但他以先驗自我的意向性為出發點⏺,把意向活動看作是一種超越傳統形而上學的活動。海德格爾的生存哲學不論是前期對此在的分析還是後期對在本身的分析所強調的都是存在的活動性、過程性和歷史性👱🏼。在當代分析哲學傳統中,哲學分析被歸結為語言分析,存在的問題被歸結為語言的問題,哲學的現代轉向被歸結為語言的轉向🧹。這種語言的轉向從一個側面體現了實踐的轉向。

在眾多西方現當代哲學流派中🍜,實用主義哲學家杜威對實踐的論述雖然同樣存在抽象性和含混性等缺陷而被作不同解釋並為持不同立場的人所利用,但如果對其作求實的具體分析💹,可以發現他在將實踐的觀點當作整個哲學的基本觀點以及他要求實現哲學中的哥白尼式的革命並強調理論與實踐、知識與信仰、現實與理想、科學與哲學等的統一上最具有現代哲學的特色,甚至與馬克思的哲學在某些方面有著重要的共同之處,對當代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現實生活和實踐具有最廣泛的影響🤾🏽‍♂️。人們不必是杜威的信奉者,甚至可以根本不知道杜威其人,但他們所奉行的往往可能是杜威等人倡導的哲學。

總的說來🔐💶,從19世紀中期至今的西方現當代哲學(也就是與馬克思主義哲學處於同時代的哲學)由於在認識論的轉向的基礎上實現了實踐的轉向,較多關註現實生活世界🪲,因此對現實生活和實踐的影響也較大。這種影響既有直接反對馬克思主義和科學社會主義的方面🏄,又有促進資本主義實行社會改革👇🏽、從而延緩其消亡的方面🧙🏿‍♂️。後者主要表現在它們大都突破了傳統形而上學思維方式的束縛,對現當代資本主義社會各方面存在的許多現實問題(甚至也包括科學技術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作了較多探索和研究,在一定範圍內促進了這些問題的解決。可以說它們是現當代資本主義實施的那些社會改革的理論基礎,而這些改革在一定時期和一定範圍內可能有效。19世紀下半期、特別是70年代以後歐洲資本主義之能獲得和平發展,與當時實證主義、新康德主義甚至新黑格爾主義等哲學流派的改革主張密切相關🧑🏻‍⚖️。20世紀以來的西方當代哲學情況也是如此🚶🏻‍♂️‍➡️。我們在下面還將談到🧜🏿。因此🔍,對西方現當代哲學的這些現實影響既不能簡單肯定,也不能簡單否定,而要作具體分析🪜👨🏻‍🦽。

當代社會和哲學的發展趨勢與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三個自信

19世紀中期以來的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都經歷了一個曲折的漲落過程☕️。二者的漲落在趨勢上完全不同👞。一種是向下並逐漸衰落🧘🏿‍♂️,最終將走向消亡🎶🤜🏼;一種是向上並逐漸成長,最後將取得全面勝利。但這兩種趨勢又是一個相互交錯👩🏼‍🦰、而且可能相當漫長的歷史過程。其中二者既有相互對立和鬥爭🥀,也有相互借鑒和統一。結合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發展的不同進程從哲學上認識這兩種不同的趨勢🕶,有助於從根基上促進我們堅定對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的自信😭,從而也從根基上堅定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三個自信🧖。

二戰以後,隨著社會主義運動進入新的高潮,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矛盾更加尖銳復雜。如何通過熱戰和冷戰以及和平演變🫲🏼、顏色革命等的形式來顛覆社會主義國家以及其他被認為對西方秩序造成威脅的國家🧳、扼製社會主義思潮的發展,成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主要關註。他們的這些行動在特定條件下在一定時期內能夠得逞。其中最突出的是在上世紀90年代初促發了蘇東事變〽️,顛覆了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和二戰後形成的東歐各社會主義國家。這一事件在世界各國社會主義運動中引起了連鎖反應🧏🏻,致使社會主義運動驟然陷入低谷🫸🏽🫷🏻;資本主義卻變得處於強勢,美國更成了世界上唯一超級大國。但是,同時也應當看到,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中國人民頂住了資本主義的壓力💼,在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前提下實行了改革開放政策,在各方面取得了舉世公認的重大成就,成了當代社會主義的中流砥柱。世界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關系由此出現了新形勢。美國如何應對崛起的中國成了這兩種主義的新關系的突出表現🫃🏿。

進入新世紀以來,世界社會主義運動處於低潮的狀況雖然沒有根本改變,但以美國為中心的金融危機的爆發使世界資本主義陷入了二戰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盡管西方資本主義尚未因此走入窮途末路🐃,但西方各國為了穩定資本主義製度在各方面不得不作了較多改革和調整。盡管資本主義的基本價值觀念沒有變🖖👩‍🦲,最大限度地保護富人的利益的方針也不可能變,但在某些情況下又不得不采取一些緩和階級矛盾的措施💇‍♀️👿。有的國家(特別是社會民主黨執政的一些國家)實行了一些相對公平分配社會財富、保障社會弱勢群體的權益等措施。這些在一定意義上未嘗不是對原始資本主義的一種限製,對社會主義有利✍🏽。

社會主義盡管仍處於低潮🤸🏿‍♂️🩷,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成功的榜樣作用以及資本主義固有的矛盾引起的種種弊端的頻現🏋🏽,使不少人重新反思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近些年來馬克思和他的《資本論》在西方重現熱潮在一定意義上正是這種反思的體現。盡管現在社會主義不再有統一的運動,但畢竟存在各種名目的社會主義。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民主主義或民主社會主義不同於原始的純粹資本主義。一些發展中國家有的也自稱實行社會主義,例如有所謂“勞工社會主義”“社群社會主義”“21世紀社會主義”“生態社會主義⛺️📀,等等🤦🏼。它們雖然都不是科學社會主義,但科學社會主義應當適應時代的變遷對它們采取團結和包容態度💝,甚至在某些方面改變自己的形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原為資本主義經濟基礎的市場經濟改造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便是科學社會主義在當代的創造性發展🐇。

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的趨勢🤸🏽。但是這種取代的實現除了通過武裝起義外,也可適應時代的發展采用資本主義社會內部的改製等形式。馬克思和恩格斯早就預見到通過這種改製來實現社會主義的可能性👓。只是因為後來十月革命的武裝起義的道路被絕對化⇢,這種改製才被籠統地歸結為資產階級改良主義而被全盤否定🍃。其實🧑🏻‍🍼,從現當代西方歷史和現實的情況看,這種體製內的變更在一定情況下未嘗不是某些西方國家走向社會主義的道路之一。在具備武裝起義條件的地方當然不應放棄武裝起義。但從當代資本主義發展的現實看,這種起義的條件在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短期內難以具備。發展中國家發生的一些武裝起義有時采用社會主義的名義,其實並不是真正的社會主義。我們能做的只能是促使其中有的國家以曲折方式最後通向社會主義。

總的說來,19世紀中期以來的西方資本主義曾出現過嚴重危機,以致馬克思和恩格斯號召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進行推翻資本主義的鬥爭;但它們也出現過和平發展時期🕴🏼,在蘇東事變以後更可謂出現了亢進局面,這時當然難以通過武裝鬥爭來推翻它們。但資本的本性不會改變,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也不會消失,它必然會導致新的矛盾和危機,最後必然通過內部改製或外部革命等方式走向滅亡。至於社會主義👨‍👦‍👦🤳,盡管在它的成長中遭遇到種種挑戰,特別是經受的和右的傾向的破壞👱‍♀️,以致數度陷入低潮。但作為一種按社會發展規律必然取代資本主義的社會製度,它一定能夠克服重重困難,通過外部革命或內部改製等方式最後取得勝利🐛。

如何從哲學上認識現當代社會中這兩種主義的發展趨勢,是我們能否從根基上認識當代社會發展趨勢的關鍵,也是我們能否從根基上確立對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三個自信的關鍵🌩。在這方面最重要的是正確認識如下三個問題🌒。

第一是如何從哲學上認識現當代資本主義的興衰。

我們在上面曾談到🤷🏽‍♂️,由於實現了實踐的轉向,19世紀中期以來的西方哲學在一定程度上成了當時資本主義在其體製範圍內實行某些社會改革的理論基礎。此處補充說明的是:從20世紀初以來的約一個世紀中🔁,以美國為中心的西方資本主義世界仍然不斷發生危機,甚至是嚴重的危機,但它們大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度過🩶,甚至使資本主義在某些方面能有所發展,這與當代西方哲學大體上延續並發展了實踐的轉向密切相關。這一點突出地表現在👩🏻‍🦲:在美國奉行的實用主義哲學融匯了源出歐洲的分析哲學和現象學運動📼、以法國解構主義為集中表現的後現代主義等哲學流派從不同側面體現的西方哲學的現代轉向,並對這一轉向作了除馬克思主義以外最為集中🧑🏻‍💼、全面👩🏻‍🦳🎙、深入的闡釋,使之滲透到了經濟、政治、社會、軍事⛪️🙎🏽‍♀️、思想文化等各個方面🧄,從而發生了更為廣泛、全面和深刻的影響🧑🏻‍💻,使美國在這些方面的發展都走在西方各國前面🙇🏿‍♂️,成了資本主義的頭號強國。例如,20世紀以來,在美國哲學發展中,社會哲學和政治哲學具有重要的地位🐐🦴,而這些哲學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實用主義的影響。從羅斯福的新政到對黑人民權運動的應對🚣🏿,從新保守主義到新自由主義,美國的內外政策都有實用主義的影子💆🏼。它們雖然都有片面性💇‍♀️,但又都能使美國暫時擺脫某些困擾。正是實用主義使美國在各方面都能取得比其他資本主義國家更多的成功💇🏻‍♂️,這大概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但是,包括美國實用主義在內的西方哲學的實踐轉向是不完全和不徹底的,與馬克思的實踐的轉向存在原則區別。它們可以使資本主義取得暫時的和局部的成功,但這些成功後面可能是在整體上的失敗;它們雖然苟延了資本主義的生命💣,但並不能挽救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的命運。這一點我們在下面比較兩種主義和這兩種哲學的關系時還將談到。

第二是如何從哲學上認識現當代社會主義運動中的成敗🚶🏻‍♂️👨🏿‍🔬。

一百多年來的社會主義運動極大地改變了整個世界的面貌,但也經歷了種種曲折。從哲學上說,成敗的根本原因就在於是否堅持了馬克思在哲學上的革命變革中所確立的社會實踐的觀點。俄國十月革命的偉大勝利以及其後反對帝國主義的武裝幹涉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都是由於創造性地運用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這一根本原則。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以及其後的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同樣如此。指導中國革命和建設取得成功的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都是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和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產物3️⃣,是發展中的、中國化了的馬克思主義。黨的十八大對“三個自信的提出以及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中對三個自信的闡釋5️⃣,也正是在當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具體實踐基礎上創造性地運用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的最新形態。

國際和中國的社會主義運動也曾遭受過許多挫折和失誤。從哲學上說,它們也大都出自未能堅持以實踐觀點為核心觀點的馬克思主義,脫離實際,以致往往犯了右的、特別是以教條主義為主的“的錯誤。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在十月革命的影響下🏋️‍♂️,在中西歐一些國家曾出現過無產階級革命的有利形勢👩🏼‍🦱🧑‍🧑‍🧒,但主要由於沒有根據這些國家的實際環境,而是照搬十月革命的模式,以致都遭到失敗。上面提到的上世紀90年代初的蘇東事變,從內部原因來說,先是由於在經濟上把社會主義經濟製度等同於僵化的計劃經濟製度🏂🏿😘,致使經濟發展凋敝;在政治上偏離了社會主義的民主製度,導致官僚主義盛行。這種狀況嚴重地損害了黨的威信,以致社會出現動蕩。蘇共領導人由此對社會主義失去自信,轉向極右🫲🏻,在西方敵對勢力影響下,徹底背叛了社會主義🛸。在改革開放以前的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中也曾出現過較多失誤🤵🏿‍♂️,發生過主觀主義的偏差🪪,犯過把階級鬥爭擴大化和在經濟建設上急躁冒進的錯誤👨🏿‍🔬,包括文化大革命這樣全局性的、長時間的嚴重錯誤🧚🏿‍♀️。發生這些錯誤的主要原因也大都是脫離實際🥤。由鄧小平主導製定的《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幹歷史問題的決議》對此作過精辟的分析🦸🏼‍♀️。

第三是如何從哲學上認識兩個主義之間的對立統一關系。

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明確宣布“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又明確指出🧛‍♀️:無論哪一個社會形態,在它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產關系,在它的物質存在條件在舊社會的胎胞裏成熟以前,是決不會出現的。前者講了兩個必然,後者講了兩個決不。兩個必然揭示了現當代社會發展的總的趨勢☞,但它們與兩個決不又密不可分✝️,或者說是通過超越兩個決不的界限來實現的。 

兩個決不意味著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在世界範圍內將長期共存。二者既對立,又統一💝🆑。對立蘊含著相互鬥爭🎮。這種鬥爭在政治上特別突出,資本主義不會忘記顛覆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的目標就是取代資本主義🧨。但也不能把顛覆和取代簡單化。資本主義的顛覆往往利用了社會主義發展中的某些不符合社會主義的弊端,例如未能建立適應現代社會要求的市場經濟製度和健全的社會主義民主製度。這些弊端使社會主義不能得到應有的發展,反而可能被社會主義的敵人所利用。為了防止顛覆,既要揭示敵對勢力的顛覆陰謀🧔🏼,又要盡可能完善社會主義的製度建設。社會主義的取代也並不是對資本主義的全盤否定,它還需要利用資本主義發展中的某些積極因素🧗🏻‍♀️。在經濟方面📞,社會主義的公有製和資本主義的私有製雖然根本對立,但馬克思和恩格斯早就提到過在資本主義製度下通過股份製揚棄私有製。在意識形態和思想文化領域,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對立更是突出。資本主義對社會主義的顛覆首先是通過意識形態和思想文化領域進行的,我們在這方面必須高度警惕👨‍🔧。但是,資本主義的意識形態和思想文化畢竟是對奴隸製和封建製的超越。社會主義當然要超越奴隸製和封建製,在這方面可以而且必須借鑒資本主義💂🏿。另外,資本主義為了求得穩定和發展,也需要在思想文化方面容許有一些符合現實的內容🏠,而這些內容社會主義也是可以借鑒的🙇🏼。因此🧑🏻‍🏫,社會主義在和資本主義的對立中又蘊含了統一。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的過程就是這樣一個復雜的對立統一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資本主義為社會主義在某些方面準備物質條件,社會主義在揚棄資本主義的同時又借鑒資本主義的某些成果。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就是借鑒和改造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形成的🪐。在其他方面同樣是既批判又借鑒的關系。在處理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關系上🛖,既要旗幟鮮明地守住社會主義的底線,特別是在政治上要牢牢把握社會主義的革命政權,嚴防西化🏌🏻‍♀️🏊🏽‍♂️、資產階級自由化等思潮的侵襲,反對把西方的模式普適化和絕對化;又要善於學習和借鑒西方資本主義中一切有益於社會主義的東西,不能簡單說“

上述現代社會發展的總的趨勢在哲學上的體現🧱,就是堅持和發展19世紀中期以來以不同形式、在不同程度上實現的實踐的轉向的趨勢。馬克思和恩格斯確立了科學的實踐觀🎵。他們所實現的轉向由於把實踐看作是以物質資料生產為基礎的社會實踐🤖,特別是無產階級的革命實踐,它蘊含著以生產關系的變更為基礎的社會製度的根本變革𓀖,強調了無產階級的解放與全人類的解放的統一🧑🏼‍🤝‍🧑🏼、個人的全面發展與社會整體發展的統一,因此它能引向作為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最高形態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道路。馬克思主義哲學所實現的這種哲學上的轉向才是徹底的、科學的實踐的轉向,才能準確和科學地體現由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轉向的這個現當代社會發展的總的趨勢🤽🏿‍♀️。

西方資產階級哲學家所實現的轉向也有其積極方面🤌🏼,正因為如此👼🏽,它促使資產階級能夠實行某些改革和調整🈲,使早已陷入深刻矛盾和危機的資本主義得以暫時緩和矛盾和危機並由此延遲了資本主義的滅亡,在特定條件下甚至還能使之獲得較多發展🙋🏿,使資本主義能暫時處於強勢。我們應當看到並研究這一方面,從中吸取有益因素。但是,西方哲學家實現的實踐的轉向由於其階級基礎等原因決定了必然存在很大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他們必然排斥無產階級的革命實踐🏍,也不可能著眼於無產階級和全人類的解放👩🏼‍⚖️;而只能是用於維護資本主義製度。也正因為如此,他們大都不可能通過實踐來科學地解決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知識與價值、理想與現實等等之間的對立統一關系。即使撇開他們對行動、實踐的那些隱喻、晦澀🌲、神秘、非理性等等的解釋,他們大都最多也只是把它們當作臨時應付某些特定問題的手段🧑🏿‍🌾,不可能深刻地揭示它們的現實的認識論和存在論的意義。現當代西方哲學家可以在哲學的某些特定方面作出深刻細致的研究,但他們不能像馬克思那樣實現哲學上的根本性變革。他們的哲學無法醫治資本主義社會的痼疾🤏🏽,它們可以用來延緩🌓7️⃣、但不能挽救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的命運🧑🏼‍🦳。

正是由於馬克思主義的實踐的轉向科學地👰🏻‍♀️、準確地體現了當代哲學發展的趨勢,能正確地指導無產階級和人民大眾自覺地爭取自己的徹底解放😴,樹立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理想。盡管這也是一個曲折的過程,在前進的道路上會遭遇到“和右等各種幹擾以及資產階級的殊死抵抗。但馬克思的社會實踐觀的優勝地位使它能指導人民擺脫各種幹擾和抵抗🍾🪅。過去是這樣👨‍🦰,現在和將來還是這樣💀。我們完全可以相信馬克思主義將指導世界人民最後取得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勝利。

只要我們從根基上認識發展中的馬克思主義的優越性,我們也必將從根基上樹立對社會主義必勝的信念。既然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三個自信是建立於對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的自信,我們當然也必然由此從根基上確立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三個自信

《中國浦東幹部意昂3學報》,第10卷第2期


意昂3平台专业提供:意昂3平台意昂3❤️‍、意昂3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3平台欢迎您。 意昂3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