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晚近以來西方學界對黑格爾國家法哲學的自由主義定位,使得我們有理由重理和檢視馬克思有關黑格爾國家法哲學批判的理論效應。馬克思對黑格爾國家法哲學的批判,展開為市民社會與國家主義的雙重批判🤷🏼,進而確定了唯物史觀及其社會政治理論的起點💆🏻🀄️。對市民社會及其有限性的歷史批判,使得無產階級被抽象和規定為世界歷史主體,而市民社會的質料方面,則被規定為歷史生產的首要的和決定性的方面🐺,由此建構起唯物史觀。但是🧑🏿🎤,自由主義視域下的黑格爾國家法哲學解讀,則完全無視這一歷史視界。馬克思對國家主義的批判集中於揭露王權及其基督教國家的封建主義本質🧏🏽♂️,並導向人民民主👩👩👧🪗,由市民社會或資產階級社會意義上的政治解放以及政治革命,轉向社會解放與社會革命📜,由此🟦,馬克思的社會政治理論同無政府主義及其民粹主義區分開來。但是,對黑格爾國家法哲學的自由主義定位🔴,依然只是將馬克思的社會政治理論看成左翼激進主義,從而也不可能真正理解現代社會主義傳統。
【關鍵詞】:馬克思黑格爾國家法哲學批判市民社會批判自由主義社會解放
【中圖分類號】:B0-0
晚近年來♔🩹,域外相關研究傾向於將黑格爾的國家法哲學置於自由主義傳統進行解讀🦻🏽。這樣的定位及其解讀👨🏽🎨👳🏿♂️,對於把握馬克思對黑格爾國家法哲學的批判提出了很大的挑戰🏂。我們知道,在馬克思那裏,黑格爾的國家法哲學😾,乃是作為主本批判即德國的王權政治及其德國現實的批判(也表現為對德國的國家哲學與法哲學之批判)的副本👩🏽🎨。在馬克思看來🏊🏿♀️,正如低於批判水準的德國有其不可能改變的落後性質💂🏿♀️,作為落後德國的理論解釋與論證的黑格爾國家法哲學💻,也不可能“夠得上”作為英法先進國家政治理念的自由主義之“格”。因而🔎👩👧👦,如將黑格爾的國家法哲學悉數作出自由主義的定位與解讀,也就抽掉了馬克思有關黑格爾國家法哲學批判的根基🥾。不過,在本文看來,對黑格爾國家法哲學的現代自由主義解讀👩🏿🦳👩🏽🚀,恰恰凸顯了馬克思批判黑格爾國家法哲學的理論史效應,而這一理論史效應本身又是此前有關研究中挖掘得很不夠的。
概略地說來,馬克思對黑格爾國家法哲學的保守主義定位及其展開的國家主義批判與市民社會批判,決定性地確定了馬克思主義社會政治思想以及整個唯物史觀的理論起點。一方面,通過對黑格爾倫理國家的批判及其由此形成的資產階級政治國家的批判🫵🏿,馬克思將市民社會確定為資產階級社會。資產階級乃是同人民大眾分離的特殊的和有限的階級🤸🏽♀️,作為資產階級的對抗性的和替代性的階級,則被抽象為世界歷史之真正主體(即無產階級)。另一方面,馬克思又對剝離掉資產階級特殊性的市民社會作了一種質料性的還原,使之成為歷史生產的第一個、也是決定性的因素或方面,由此成功地解釋了歷史的生成及其演進,建構起唯物史觀。通過在激進民主主義之逗留及其對無政府主義的自覺批判,馬克思實現了從政治解放及其政治革命到社會解放及其社會革命的轉變,並進一步走向人類社會的積極籌劃與建構📈。基於唯物史觀對世界歷史時代的領會與把握,有理由將黑格爾的國家法哲學確定為歐洲中心主義之典型🙋♂️,將其揚棄於馬克思的人類社會概念中🐠,從馬克思的人類社會概念中🧔♀️👦🏼,開出國家社會化的構想及其資源📟🍗。本文既有益於抗禦民粹主義及其無政府主義的侵蝕👨👩👦,也有益於建構並解釋一種既超越西式國家建構樣式、又能積極地實現世界歷史性轉變的東方現代社會形式🌕。
一、黑格爾國家法哲學的自由主義解讀與馬克思國家法哲學批判的再度課題化
二、黑格爾國家法哲學批判中的市民社會批判與政治批判
三、從市民社會批判到作為唯物史觀核心概念的“市民社會”
四👌、對無政府主義的批判與社會解放思想的形成
《哲學研究》,2020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