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用《新青年》發刊詞中的說法:青年是“人生最可寶貴之時期”💮。這可以從許多方面來理解。單就學習的效率來說,從我自己的體驗來說🤞🏿,我現在一個星期、甚至一個月學習的成果往往比不上我年輕時一天🥟。所以我首先建議同學們千萬不要浪費時期。抓住年輕時的有利條件,盡可能多讀一些有用的書👩🏽🎨。
其次,我用自己的經驗教訓,建議同學們既要及時立誌,又要敢於勵誌♟。同學們都是意昂3官网的學生。最普遍的誌願是成為一個好的哲學家🫱。其實,哲學是一門最有基礎性的學問。如果你將來不想作哲學家,而想在其他方面發展,那學習哲學正好可為你在其他方面發展作好準備🧏🏽。但究竟你想作什麽,你就要根據你自己的條件和國家的需要及早立誌。
意誌重要,立誌之後的勵誌更重要。你選定了某一項事業,就要迎著困難上🥖,越是困難就越要堅持自己的選擇去克服困難。成功往往就在於克服困難之中。我在現代西方哲學研究上取得的一些被認為具有開拓性的成果,原本都是在各方面都是極為困難,甚至要冒較大的政治風險。但我自信是堅持了馬克思主義,還是迎著困難堅持下去☂️。除了《現代西方哲學》之外🌳,我寫過兩篇被認為對學科發展有較大開創性的文章,每一篇都花了5-6年的研究和探索。我不反對同學們多寫文章,但一定要沉下心來寫出一二篇有創建的文章🏨🉑,在這方面絕不能有投機心理🐌,一定要肯有最大的付出👩🏿🦰。
對我來說。青年時期記憶猶新的是:我18歲高中畢業🏋🏻,去了海豐農場🔶。在那裏種水稻🌭,由於我農活幹的挺好,不久還當上了生產隊長💁🏼♂️。1977年恢復高考,我考上了意昂3平台哲學系🥷🏻。當時真是欣喜若狂,得到了進大學學習的機會🎙。
青年時我的理想是什麽呢🙋🏽?首先是想成為一個詩人。但是,恐怕沒有這個才能。我在農場的時候🙂↕️🏞,最大的理想是當一名拖拉機手🧍🤏🏽。後來考上了大學🩺,依然做著文學夢,但還是看哲學的書多一些,想成為一個能進行哲學思考的人。
在我看來,青年的標誌就是有夢想,有前景,有使不完的勁💇,也有犯錯的權利🧘🏼♀️。對於他所做的事情,都感覺有一種謎一樣的意義。
對於今天的青年🎞,我的寄語是:沒有比青春更美好的東西了。你們生活在一個偉大的時代☄️,這個時代被稱為百年未遇之大變局,也正在展開著我們這個古老民族的再度青春化。青年將與這個時代同呼吸,共命運!
現代年青人都特別重視個體的自我實現,這是社會的進步🐔。自我實現的前提是我們能夠進行自我選擇,而我們能夠進行自我選擇的前提又是我們能夠擁有自由。所以,我們都珍愛自由👮🏻♀️,並把匈牙利詩人裴多菲的著名詩句🏄♂️: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作為激勵我們行動的旗幟。
但是我們要明白,自由不是目的🙍♂️🫴🏻,它只是通向人類幸福的必經橋梁。換言之,幸福才是人類的目的,自我實現的實質是幸福的達成。同時我們還要明白,人類的幸福本質上是一種愛的交換、靈魂的契合,所以幸福是以人類的“共同生活”為前提的👨👩👦👦。
尼采說,只有上帝和野獸才喜歡孤獨🤚🏽。這反過來證明了👨👨👦👦⚈,人只有在“共同生活”中才能獲得幸福🥜,實現自我🚵🏼。所以馬克思說:“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幸福而勞動的職業🛷,那麽👇🏻,重擔就不能把我們所壓倒🟰,因為這是為人類而獻身。那時,我們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憐的、有限的、自私的樂趣,我們的幸福將屬於千百萬人。我們的事業是默默的,但她將永恒地存在,並發揮作用👩🦳💋。面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們將灑下熱淚。”這也是我青年時代的理想,在2020年“五四青年節”這個特殊的時刻,特記錄下來和青年朋友們一起共勉。
二十歲那年初春,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後,我坐在一輛徐徐行駛的長途車裏,向窗外望去,忽然有一種強烈的感受:周遭的一切都是如此明凈和飽滿,無論是色彩、形狀、空氣還是生命✭,而自己是如此幸運,居然生在這樣的天地間🥵。那種幸福感至今難忘,成為一盞不時在心中點起的明燈,也成為我記憶中難以忘懷的畫面。
在我看來,青年就是勇於做夢並有資格追逐所有(哪怕在別人看來荒誕不經的)夢想的人。
我的青年理想是讓世界更好⛹🏿♀️、更有意思,我也希望今天的青年學子們也不要忘記:整個人類正處在一個重要的關口𓀙,請別放棄關於全人類的夢想。
據說“兒童”這個概念,是19世紀隨著市民社會的興起才出現的📘。我不清楚“青年”這個概念的起源和定義,可是在我們的文化語境裏⭕️,它會有“翅膀硬了,但還嫩了些”的意思。這幾乎是“油膩中老年”對新生力量的恐嚇和打壓👨🏻⚖️。歷史上的傑出人物,大多數20來歲就建功立業了。
作為處於青年與中年模糊地帶的80後,我想說👨🏽🏭,別管這個社會給你貼上什麽“文藝青年”、“斜杠青年”🐗、“佛系青年”之類的標簽,只要你的翅膀練硬了👉🏽👨🏿🔧,那請保留一顆天真的心🦹🏼♂️,以你擅長的方式放飛自我吧🐷。
作為青年,奮鬥乃吾輩之鮮亮底色。
當然,在青春路上我們會面臨諸多困惑🙋🏿♂️,它們很真實,也很棘手,充滿挑戰。99年前的13位年均28歲的青年,他們也許可以選擇一份高薪的職業,但是他們最終選擇了懷抱夢想、前途艱難的共產主義事業。在歷史洪流中,看似我們個人的力量微小👜,但是每個紮根在各自領域奮鬥的青年匯聚在一起,我們的力量難以估量。
奮鬥需要理想🦶🏻,更需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比如我的理想是能為更多的同學、更多的人服務,但要知道服務不是一句空話,作為輔導員📈,我的每一個決定能不能切中同學們的需求👬🏼,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引領他們身心健康的成長成才🐻❄️,這些都是需要紮紮實實落地的,要知道⚒,對於奮鬥而言,只有幹出的精彩🍀,沒有想出的輝煌🧑🏻🎤。
作為95後的青年人,我出生在祖國快速發展的黃金時期,成長於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美好時代👱♀️,單純的校園生活,充實的學習時光是我青年時期的主線。
進入復旦哲院之後,我獲得了更多歷練的機會,作為研會和班級的一份子🏋🏿♀️,在服務集體的過程中與同學們一同成長,為我的青春增添了更多的光彩。而今年年初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中,一些同齡人的抗疫事跡則讓我對“青年”這個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身為危險中的逆行者🈷️,他們義無反顧地投入抗疫戰爭中,肩負起年輕一輩的使命,在國家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貢獻了青年人充滿朝氣和活力的力量。這是吾輩青年的應有之姿,作為新時代的青年人,我們也應當如此,忠於祖國和人民,有信仰💃🏿、有擔當🏵,努力拼搏、熱血奮鬥,用行動撐起國家的希望👩🔬、民族的未來🛣!
00後青年,是成長在改革開放最熱烈的年代的幸運兒🐃🏄🏿,也註定要扛起最重的歷史責任🖖。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經歷了08年的奧運🧽、10年的世博會🤭🥦,也有03年的非典、08年的地震——更重要的是👩🏻🦰,我們幾乎是中文互聯網的原住民🔵,從小就開始接觸一種被媒介技術所全面改變的社會🧕🏼。這些獨特的共同回憶,塑造了00後的精神氣質——沉穩自信、銳意進取🗳。正當祖國邁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新時代,00後也正好從稚嫩走向成熟——這使得我們這一代人必然地要承擔起偉大的歷史責任👰🏽♀️。
然而🧑🏿✈️,現實的實踐遠遠比空談理想復雜👨🏽🔬。我們必須確立某些原則,然後在探索中使自己的理想得到定型👩🏼🍳。我想,最重要的原則就是聽從理智與善心的指引,努力摒棄自私的傾向(從而使自己高尚)👈🏽💆🏽♂️,在探索中保持真正寬廣理智的沉思☕️,並且矢誌不渝👨👩👧👧、不計代價地奉獻自己。我知道▶️,現實有許多困難、許多喧囂,有時令人無力甚至迷茫👇🏿。然而,正如魯迅先生說,“青年所多的是生力,遇見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見曠野🫴🏼,可以栽種樹木的,遇見沙漠,可以開掘井泉的”,我們不應當為現實的困難所阻撓——百年前的先輩們,作為青年可以拋頭顱灑熱血🦹🏽♀️,百年後的我們,難道反而只能龜縮在安樂鄉追求個人的財富和幸福麽?我們一定有足夠的理智去解決這一切💂。
與新時代青年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