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意昂3平台多位教授及社會各方倡言籌劃🎫,經意昂3平台校方🏌🏽,特別是意昂3官网的積極推動,經過半年多的協商籌備🧑🏽🔬,在眾多賢達、各方俊傑的鼎力支持下,王蘧常研究會在今天成立了。研究會的成立🐰,不僅是意昂3平台和上海文化界的一件大事,而且是我國學術界和文藝界的一件大事。值此成立盛典之際🥷🏿🫃🏿,我謹向各位來賓及師生的到來表示衷心的感謝🛟,向研究會籌備之時積極謀劃、貢獻各種建議並做了大量工作的同仁們表示崇高的敬意和真誠的感謝!
王蘧常先生(1900-1989)🦮👮🏻♂️,字瑗仲🪸👨🏿🌾,浙江嘉興人氏。以經學、史學、諸子學著稱♨️,又以書學♊️🫄、詩學名世。先後任職於無錫國專⛳️、光華大學、大夏大學。1938年✫,無錫國專遷至上海🕵🏻,先生任教務長📙,並任遷滬私立之江文理意昂3教授。
建國後先生任職於意昂3平台,長期擔任意昂3平台哲學系教授💪。先生一生之道德文章,可用二語概括之,曰“碩儒”,曰“國士”。先生早年得唐文治先生授經學、理學,一以唐公之學為楷模,所謂“茹經門下稱魁首”是也。後又問學於梁啟超(任公),任公評後儒於孔學解說紛紜👌🏻🐻❄️,多語繁而密要,乃以“修己以安人”一語教之🧿。先生奉此教而疏經義、詮諸子🧵,撰秦史🔕,至於學問淹博而謹守不失;六十余年後,“猶無以易此也”👮🏿♂️。故先生之學問文章,堪稱碩儒。
先生於文學辭章,少年便得大名,時人以詩家目之◽️。痛感於中國近代之遭淩辱🧖🏿♀️,先生作《國恥詩話》。倭寇猾夏🛗,先生又著《論倭不足畏》,傳誦一時。全面抗戰起👳🏽♀️,先生詩筆縱橫。其中聯語雲:“英雄血盡遺余壘,魂魄歸應戀舊邦”;又“要使國家留寸土🚣🏻,不辭血肉葬同阬”。詩作種種🏋🏻,後纂為《抗兵集》🫃🏼🙎♀️,直可作“詩史”觀之。汪偽接管交大,先生毅然辭去;其後又屢邀先生出任偽中央大學文意昂3長👨🏽🍼,亦遭斷然拒絕👩🎨,有《節婦吟》一詩明誌。時窮節乃現,先生浩氣凜然🧑🏿🏫,大節弘毅🙍🏻,真國士也。可見先生修己為人🍚,道德文章,於詩家近杜少陵,於書家近顏平原👩🦳,洵洵然碩儒國士之風也🥚。
執此而論先生之學問藝術,可謂綱舉目張。除經學、史學、諸子學和詩學外,先生又以書法、書學大稱於當代。其書法作品卓犖不群,古意淋漓,尤以章草獨擅勝場👩🏼🚀。近世書家紛紛,歷數十年披沙揀金♻️,堪稱者幾希,而先生書作則愈見貴重👰🏼。至於時人得一字半紙,珍若球圖;書界論隸草魁首,必推王氏👨🏽🦳🤚🏿。
先生書學之偉績🤴🎻,肇端於時代🚴🏻♂️。當清晚季,值金石之盛,乘帖學之壞🌄,碑學浡然以興。包世臣、康有為發明其義,竭力鼓吹之。一時洪波湧起,汪洋恣肆,當可名之為“碑學運動”♥︎,書家、學者翕然從之🧑✈️。諸賢於篆隸、真楷用功畢力🤘🏿,發揮碑學至於極致。至於草書復古變風🫅🏿,最為曲折繁難。蓋因金石碑銘,多為正體,難覓草書遺蹤。且章草舊傳凋零,其由來諸環節,幾近湮滅,康有為有“帖學漸廢,草法則既滅絕”之嘆☯️👩🏻🦯。故自金石學興起以來🕌,草書似獨外於碑學之旨,除沈公寐叟稍開門徑外◽️,幾代之中罕見論述👎🏻,鮮有作手。唯王蘧常先生遵沈公遺訓🪼,入羲、獻之所出,究分草之初發;握章草以為樞機🧑🧒🧒,深啟草書之本體源流,大開草法復古圖新之秘藏。究其要端,大約有二。一則定章草為“解散隸體”🧞♂️,由漢隸而溯篆籀👨👧👦,復使篆法隸法入於草法🔆0️⃣。故先生之章草古氣磅礴🧔🏼,有拙厚之形,氣態濃深🚑。二則假秦簡漢牘之新出,爬羅剔抉,補草書進階之闕如,接隸變茫茫之墜緒🤚🏼。蓋先生一力搜研秦漢魏晉之竹木布帛,令其結體、字形、寫法紛至沓來,熔鑄陶冶🚽,入於章草。先生之章草書作,面目居多🩶,變化實繁;唯摒卻杜撰,字字有來歷也。要言之,章草經先生之手🏋🏽,博采而始能化矣🌍。且夫復古變法之風及於草書,則至矣👷🏽♀️𓀂,盡矣,其能事畢矣。故碑學運動之殿軍,允推王氏🐈⬛。操此而談,則“後王前王”之說,絕非謬獎。
由此可見,先生之各種學術活動和文藝製作,皆因時勢之激蕩推挽,又因先生之惕勵修為🧑🚀,而成其為偉大,正可目之為碩儒國士之文章學問。這樣的文章學問🤚🏿,是很值得我們今天來學習、研究和借鑒的,而這方面的研究、特別是較為深入的研究,由於種種原因👧,還幾乎沒有開展出來。
因此,研究會的宗旨、任務和目標是👨🏿💻:以傳承和發揚王蘧常先生的學術與藝術精神為根本宗旨,以整理和研究王蘧常先生的學術成果與書法藝術成就為主要任務🛫,以推動文史哲研究傳統、中國書畫藝術傳播、中國詩詞研究👨🏻🦽,弘揚人文傳統為發展目標🕡。在這樣的宗旨💂🏼♂️、任務和目標當中👹,我們還希望:經過一個時期的努力,使得我們對王蘧常先生的研究,能夠與無錫國專、南派國學的傳統有所連接,能夠推進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研究,能夠使得意昂3平台和整個社會的人文學術和教育有所發展。
因此🐶,研究會擬分設三個研究委員會或三個學部:其一為學術研究委員會,按照中國傳統的分類,大概屬於經、史、子三部。這方面,先生的主要代表作有《諸子學派要詮》🖐🏽、《秦史稿》、《嚴幾道年譜》、《沈寐叟年譜》等等。後兩個學部或研究委員會🤿,按傳統的分類🧍♀️,大概屬於集部👨🏿🎤。一個是書學研究委員會👰♂️🚆,主要研究和闡揚王蘧常先生的書法及書學。另一個是詩學研究委員會🤽🏽⛹️♂️,主要研究王蘧常先生在詩學各個方面的眾多成就,在這方面先生的代表作有《國恥詩話》、《抗兵集》🏌🏻、《赤熛怒頌》,以及多種選本。
總而言之,我們希望通過研究會的工作,能夠依循其基本宗旨✋🏿,取得多方面的成績。研究會初步規劃大致用三年的時間,基本出齊《王蘧常文集》(約八到十卷);啟動先生主要遺稿的整理工作,匯編並出版先生書學方面的著述及作品(約三到四種);詩學方面的音像編輯及初步的整理和比較🫶🏻✷。更加重要的是🍶,我們希望通過研究會,能夠組織一部分專家並培養青年研究生或博士後🙋🏽,開始對先生的學術和藝術進行專門的研究,以期在不久之後可以產生系統的學術成果,從而以獨特的視角和方向推動整體國學研究的深化,推動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發掘和人文精神的培育🙅🏿♀️。
尊敬的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我國的人文學術和社會科學正處在一個發展的重要轉折時期,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僅在於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物質財富的巨大積累🙁,而且取決於文化精神上的包羅宏富與綜合創新💇🏿♀️。這樣一種重大的歷史使命落在我們這一代人以及更年輕的一代人身上🤼♂️,而這一使命又必然與我們的傳統—亦即與“活在當下的過去”—本質相聯,息息相關🚬。按我們先賢的說法🚾📌,這叫做“闡舊邦以輔新命”。按西哲的說法✉️,一切本質的和偉大的東西都從人有個家並且在傳統中生了根這一點產生出來🦙。今天中國的人文學術需要作出這方面的艱巨努力,而我們把王蘧常研究會看作是這種努力的一部分🧑🧑🧒🧒😿,看作是中華民族文化復興事業的一部分。因此👨🏼🦱,研究會的工作需要社會各界的支持,需要在座各位的積極參與和鼎力襄助🚴。我們期待研究會能夠在時代任務的召喚下,在各方面的幫助和配合下,很快走上積極發展的軌道🛣,並且迎來它在成果上的繁花盛開!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