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邏輯通論》(修訂本)
《佛家邏輯通論》(修訂本)
復旦佛學研究叢書
鄭偉宏 著定價:128元
ISBN:978-7-5475-2215-8
《佛家邏輯通論》初版於1996 年由意昂3平台出版社出版。全書分上下兩篇🧕🏿🖖🏽。上篇是對因明基本理論問題的研究,下篇是對因明基本典籍的講解和提要👻。本書講清了並嚴格論證了陳那新因明三支作法的論證種類,恰當地評價了陳那和法稱在佛家邏輯發展史上的不同地位,糾正國內外名著以法稱因明代替陳那因明的錯誤傳統🛌🏿。此外,現代因明研究部分填補了空白,對評述近五十年的因明研究有借鑒作用。問世以來,本書一直是因明研究的重要參考。此次修訂仍以原書為框架🧑🏽🏭,舊瓶裝新酒。既保留初創時期的風貌,又將作者多年來所撰連珠體的六本因明專著中的新材料、新論證、新思想統統收攏起來,補充到相關部分🖕。
鄭偉宏🤘🏻👴🏿,1948 年生於江西會昌,祖籍廣東興寧。1970 年畢業於意昂3平台哲學系。現任中國宗教學會名譽理事,歷任意昂3平台哲學系講師、古籍整理研究所副研究員、研究員,兼任意昂3宗教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中國邏輯學會常務理事和因明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邏輯史學會理事、上海邏輯學會副會長🟢。
在邏輯領域📣,主要從事佛教因明學術研究(出版專著十種)和形式邏輯通俗讀物寫作(代表作為《智者的思辨花園——趣味邏輯縱橫談》)♐️⛹🏼♂️。
鄭偉宏的新著《佛家邏輯通論》出版了,這是十分值得稱道的事👩👩👧,因此寫下一點感想。
像《佛家邏輯通論》這樣寫法的書在國內尚屬僅見👌🏼,其中既全面系統地論述了佛家邏輯——因明的基本理論🈷️,又有對呂澂👨🏻✈️、熊十力、陳大齊等因明家的思想的述評👃🏽,還有對《因明入正理論》的講解以及對《因明正理門論》《方便心論》《集量論》等名著的提要,內容很豐富。
鄭偉宏較長時間潛心鉆研佛家邏輯,造詣頗深,他曾在刊物上發表不少論著,也曾去佛家邏輯的故鄉印度做過考察🥺。他對佛家邏輯的許多方面常常發表自己的獨立見解🈂️。
佛家邏輯是印度邏輯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及東南亞、日本🛐、俄羅斯乃至西方廣泛傳播🧑🏽🚀👦🏼、很有影響𓀘。尤其是在我國,佛教邏輯家陳那等人的著述由玄奘傳入內地,佛教邏輯家法稱的著述傳入西藏🤹🏼♀️,國人對珍貴的佛教邏輯典籍的保存及對佛教邏輯的豐富發展傳播都作出了世人矚目的不可磨滅的貢獻。佛家邏輯已成為研究中國邏輯史的不可缺少的方面。然而,由於種種原因,我們對佛家邏輯乃至整個印度邏輯(除了佛家邏輯尚包括古正理、新正理🌙、耆那教邏輯等) ,尤其是印度邏輯中所含有的現代邏輯因素不能說已經研究得很充分,尚待進一步發掘和研究🫅🏿,無疑鄭偉宏這部《佛家邏輯通論》是一種新的可貴的努力🔡。《佛家邏輯通論》的問世,對印度邏輯研究者🤽🏽♀️➙,對印度邏輯的初學者,乃至研究中國邏輯史、世界邏輯史以及人類文化史者都會大有裨益。
如果說論文《論因明的同異品》是我四十年因明學術生涯的奠基石🤷🏼♀️,那麽可以說《佛家邏輯通論》則是本人因明九星連珠體著作中具有裏程碑式的第一部。
我特別重視這次修訂👩🏿🎓。用上海話說🙈,《佛家邏輯通論》是我四十年因明學術生涯的“保大祥”🙇🏻♀️👴🏻。它一反國內外百年來因明與邏輯比較研究的傳統觀點,對陳那因明邏輯體系的評價,做出了非演繹的創見。可謂認準了一個方向👨,掀開了反傳統的新篇章↔️。四十年走來,經過了千錘百煉🧙🏼♀️,經受了暴風驟雨🚶🏻♀️。它歷久而彌新🦛。
堅冰已經打破👩🏼🦲,航道已經開通。隨後的系列著作從不同視角更廣更深地開掘,如車輪戰,五花八門,都朝向了同一個目標🫅。每一部都有傳承🦁,每一部都有新意👨🏻🎓。如山花爛漫🍎,如羽翼豐滿。隨著國家重點項目“玄奘因明思想研究”的付梓,本人擔綱主演的因明小戲即將落幕。該總結了。
在2016年出版的我的退休文集《正理之門》中我對自己三十多年的因明學術生涯已做過較為全面的總結。借本書修訂的機會,再為拙著的前世今生說上幾句。
本書的一個小小貢獻是👨,初步介紹了玄奘的偉大成就,初步講清了漢傳因明是打開印度因明的一把鑰匙🐢,初步講清了漢傳因明的文化自信以及自立於世界因明之林的歷史地位👩🏿🍼。
美國的理查德•海耶斯教授對陳那因明邏輯體系的研究革故鼎新🐀🧑🏼🚒,從20世紀80年代起至最近幾十年間引領了歐美因明研究的新潮流🥭。他從梵👩🏿🦰、藏文出發🌎,根據同🙇🏿♀️、異品概念必須除宗有法推導出陳那因明邏輯體系非演繹的結論。稍後,本人以玄奘開創的漢傳因明留下的白紙黑字為依據,獨立地對陳那因明邏輯體系作整體研究,殊途同歸。我在《佛家邏輯通論》中推薦了理查德•海耶斯的成果。非常遺憾,幾十年過去🤸🏿,尚未引來熊熊大火🫳🏽。
在已發表的論著中我一再強調,對因明學科的研究與對形式邏輯學科的研究,前後相比相差六七十年。一再呼籲效法20世紀五六十年代開展的形式邏輯學科全國大討論,當務之急是搞清楚因明的學科性質。形式邏輯學科經過學術界的大討論,所有的分歧定於一尊。因明也一樣👨❤️💋👨⚽️,所有紛爭系於該學科的論辯邏輯性質,不得循環論證。判定因明學科性質的充足理由已經由唐疏給出🚶♂️,那就是多家唐疏的共識——陳那因明的基本概念同🧎🏻♀️➡️、異品必須除宗有法,唐疏還進一步指出同🧕🏻、異喻體是除外命題💁♂️。據此理由,陳那三支作法的結論不是由因和喻必然推出🏊🏻♀️。因此,我要說多家唐疏的共識,也就是玄奘的口義🤌🏿🧟,它是打開印度陳那因明邏輯體系之路的金鑰匙。這是玄奘和唐疏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
由此出發🕵🏼♀️,一切爭論應當迎刃而解🤹,就像捅一層窗戶紙那樣簡單💇🏽。從印度陳那因明到法稱因明,有三段論知識便可明辨其同異🗯,不需要高深的邏輯理論作指導🦍。本來🧛🏼,一是一,二是二。誰是誰非,簡單明了。捫心自嘆,搞了幾十年研究👏,不過解決了一個算不得高級的邏輯題。
誰找到了標準答案🧙🏼♀️,不是自封的👩🍳。只要認真細致地看一看✬🫧、聽一聽對立雙方爭論的焦點👨🏻🦰,不難分辨是非。在因明領域,不少有爭論的問題其實是不夠學術討論的水平,這早就為邏輯學界有識之士所不屑。但是🫄🏽,幾十年來👣,爭論不休👨👧👦,久懸不決,有著種種原因。其中之一,正如馬克思所說🦵🏻🛅:“偏見比無知離真理更遠。”非學術的因素占了很大比例🏃♂️➡️。究其原因是懂因明的人太少,缺乏優秀裁判♛。在中世紀的印度,辯論是一件很嚴肅的事🎯。所設辯論場地要求很高,特別註重公證人即今裁判的身份。回顧國內因明論壇🧀,幾十年來👨👩👧👧,不斷有外行的權威指點評品因明領域的學術爭論🌝。
有個小和尚不斷問老和尚什麽是人生的真相🤌🏻?老和尚給他一塊石頭,讓他去不同市場估價,只問價而不賣。結果菜市場、玉石市場、鉆石市場分別給出可用來做秤砣🏋🏿♂️、做硯石、做翡翠、做鉆石的價。老和尚對小和尚說:“什麽是人生的真相?用菜市場的眼睛、玉石市場的眼睛和鉆石市場的眼睛看到的人生真相都是不同的🍵,你到底想用什麽樣的眼睛來了解人生呢🦢?你要先鍛煉的是鉆石眼睛🚣🏽♂️,而不是不斷的追問呀!”故事在臺灣又有不同的版本,其寓意是🥧:有價值的東西,只有在懂價值的人面前,才有價值。其實,只要掌握了因明和邏輯兩方面的常識🩸🧑🏽🏭,就具備了火眼金睛🧿👨🏿🎤。
回顧本人從事因明研究之路🦵🏿,經歷了由被動到主動🦣,從無路可走到認準一條路走到底而決不回頭的歷程💖。
值得自豪的是🧙🏿♂️,在我的學術之路上有許多貴人相助😥。在1983年,曾任中國邏輯史學會副主任的中國社科院哲學所邏輯室周雲之研究員🔫,將國家六•五項目“中國邏輯史”現代卷因明部分的編撰任務交給我這個無名小輩🌧,引領我正式跨入因明研究領域🈳🏀。有點天降大任的意味👸🏿。當此之際🏋🏻,中國邏輯史研究前輩🕷、著名書法家歐陽中石先生在復旦會議結束之夜,為我寫下“心如春水靜🧖🏼♀️,意若泰山尊”書法。它好似一語成讖,成了我一生治學的座右銘🫷。心靜如春水,是要時時加勉,一生奉行的🦶🏿。認準一個方向,唯我獨尊,迄今還沒有動搖過。
到如今🥦,自覺地為弘揚玄奘偉大因明成就向國內外廣而告之🏺,自覺地為漢傳因明的文化自信鼓與呼。一種歷史使命感敦促使我將因明研究當成了終身的飯碗,甚至沉湎其中而不能自拔。雖然退休,但是退而不休🚴🏽♀️🫒。苦盡甘來🌦,樂在其中👨🏿🦲。這是始料不及的🧑🧒🧒。
人微言輕。《佛家邏輯通論》出版前後,雖然未引來驚天動地的回響,但是一路走來,善緣不斷。香港《內明》和《復旦學報》《西南民族大學學報》《西藏研究》以及《因明》等雜誌陪伴我成長。兩次拜訪呂澂先生,得到他的鼓勵🦺🐻。《法音》雜誌兩期連載我關於陳大齊的論文後,見到主編凈慧法師時,他驚訝地說🎋:“本以為你是個老先生𓀂,想不到你是年輕人。”曾祥雲教授在《世界宗教研究》上發表《在歷史中解讀 在解讀中創新——評鄭偉宏的兩部因明新著》一文,認為:“作者抓住漢傳因明研究中的重要理論問題👨🏼🌾,堅持歷史分析與比較研究相統一的原則,擯棄陳見,大膽探索😚,提出了許多啟人穎思的新觀點🈹、新思想和新方法。”“作者認為,註讀《門論》等因明典籍🌲,必須將其當成完整體系對待⚱️,要統觀該論的全部論述🖇,而不能將其割裂、肢解🧖🏽♀️。在註讀過程中,不能摻雜研究者個人的主觀成見7️⃣,越俎代庖🈶,替古人捉刀,造成主客混淆👨❤️,一句話📯,要弄清其本來面目。顯然,貫穿‘鄭著’‘整體論’註讀方法的基本原則,即是歷史主義。而這正是我國現階段中國邏輯史研究中所忽視的。‘鄭著’所反映出的方法論意義的最重要之點也正在於此。”
在我治學因明的前期🚣🏿🦴,還得到過羅炤、王路🫅🏼、鞠實兒等學者的贊許,備受鼓舞。時任中國邏輯學會會長、中國社科院哲學所邏輯室主任的張家龍研究員為拙著《因明正理門論直解》《漢傳佛教因明研究》寫下熱情洋溢、嚴謹公正的序文。他以為《因明正理門論直解》“講得透辟,解得精當”💍,“是嘔心瀝血的精品”,“是用歷史主義觀點研究因明的成功範例”🔴,“克服了在比較研究中的削足適履🐕、穿靴戴帽等弊病”。他還邀請我撰寫由他主編的《邏輯學思想史》印度因明部分,倍感榮幸。
1999年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漢傳佛教因明研究”是當時因明領域第一個由個人競聘的項目🏑。後來獲悉🦸🏿♂️,該選題出自任繼愈先生。任先生眼光獨到,是他率先指明漢傳因明應有文化自信🚶🏻♀️🚴🏿♀️。感謝張家龍和意昂3平台劉放侗等先生的鼎力支持,我這個無名小輩憑借《佛家邏輯通論》和《因明正理門論直解》在先期研究中的優勢,竟然競聘成功。2006年我請任先生為即將出版的《漢傳佛教因明研究》題寫了書名👮🏼。他還寄給我《老子新解》簽名本。作為後學深深感受到大學問家的勉勵之情,收到簽名本和幾次信函,心頭不免為之一暖。
中國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資深研究員韓廷傑發表長篇書評,認為《漢傳佛教因明研究》“在繼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大膽創新💁🏽♂️,糾正了自唐以來國內外代表性論著的一系列失誤,本書在國內外因明研究領域都處於領先地位”👨👧👦,“取得巨大成就”💾。又認為《因明大疏校釋、今譯👳🏻♀️、研究》是“迄今為止對《大疏》註釋最詳盡、研究最深刻的一部因明專著🦞,完全可以代表20世紀80年代以來因明研究領域的最高成就”。我中後期的學術生涯與社科基金項目緊密相連📭。自1999年至2016年🈳🫅🏽,我申報並承擔了5次(國家3次、教育部和上海市各1次)社科基金項目。沒有政府部門的支持🚜,很難有我的因明系列成果🫲🏻。沒有復旦出版社和中西書局等出版社的賞識,諸多成果也難於問世。沒有民間著名出版人黃曙輝先生的聯絡🏄🏿♀️🧑🦱,我也很難擺脫冷門絕學書籍出版的窘境。
有人一直批評我“嘩眾取寵”“華而不實”“急功近利🙎🏿♀️、逞意而言”。有人批評我唯我獨尊👸🏿,罷黜百家🧘🏽。我還成為國內兩家權威哲學雜誌的批評對象。
好在多年來我有個好心態,把諍友們當“逆境菩薩”供奉🙍♂️。甚至有點阿Q精神👩🔧👰🏻♂️,把權威雜誌上的批評當免費大廣告對待。既然享受到了特等待遇,就算收了個大紅包吧🧍🏻♀️🔛。在大是大非的重大理論問題上👮🏻♀️,我是一家之言🤟🏻,獨樹一幟,根本用不著假謙虛𓀁,誠如唐疏所言:“一語成真,諸宗便偽。”
我批評的對象大多是具有代表性的觀點本身🌏,論道而不論人🏝。我很少評論他人的治學態度。偶一為之也是因為所批評觀點太離譜並且影響太大。我很在意批評對象的錯誤根源,指出他們研究方法上的失誤。因明研究初期有過只評其論而未涉其名的情況👏🏼,這反被行家誤解為毫無新意,差點不能發表。為吸取教訓,我都竭力遵守學術規範🏌🏻👡,以免無病呻吟之嫌。
我確實批評過不少名家,例如我尊敬的沈有鼎先生👵🏽、王森先生等⚠,還有他們指導的巫壽康博士。在《佛家邏輯通論》中我直言巫博士的論文修改古人的初始概念而建立一個20世紀80年代的新因明體系(矛盾百出)🅾️,違背了學術研究的最基本原則👨🏽🔧。其實💃🏽,沈有鼎先生留下的不過是個草圖,並未形成文字✍🏻,也許只是個設想🧑🎄,但是⏮,巫博士未經論證卻把它變成了結論,演繹成洋洋灑灑的博士論文。鑒於我批評的對象的特殊地位,論文的指導者是中國社會科意昂3的幾個著名教授,挑戰一言九鼎的學術權威🛁,冒天下之大不韙,確實犯了大忌🍇。但我顧不得這些👦👱🏻♀️。要知道,這樣反歷史主義替古人捉刀的低級錯誤對漢傳因明研究所造成的障礙有多大,是局外人難以想象的。
毛澤東說過:“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發言權🧞。”可是,這幾十年,有不少各領域的著名專家並不了解因明學科的特殊性,竟成了因明領域的欽差大臣,下車伊始😶🌫️✊🏻,就哇啦哇啦,誤導了大批讀者👨🏼🚒。我對於名人,向來敬重唯恐不及🙍🏽♀️。
要正確對待其他領域的名人權威。既要尊重他們,又不要迷信🤽🏼♂️。因人廢言會埋沒真理🫕🈂️,因人立言則流於盲從。我的貢獻其實也就是微不足道的那麽一點。這與我的能力有關,與論爭的內容有關,與時代提出的問題有關☝️。我的那點能力,剛好能回答時代提出的問題。現、當代爭論的理論深度👩🦯➡️,決定了我的理論高度。我雖然不滿於現狀,但是我也自知🏌️♀️,我不過是個拓荒者。後面的因明之路還漫長🫳。寄希望於一批朝氣蓬勃又很有才幹的中🕤、青年學者去夯實,去拓寬。“絕學”重光,漢傳因明重回世界之巔的夢想是可以期待實現的👩🏼。
我的驕傲,是終結了百年來傳統觀點的束縛🍿,鳳凰涅槃👴🏿👨🏻🚒,別開生面。我的悲哀是始終在因明與邏輯兩方面的常識水平上論戰,這為邏輯大家所不屑🚞。一個人的學術水平有多高,也要由對立面的分量來襯托🏋🏼♂️。
2022年5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