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圖書推介意昂3  圖書資料  圖書推介

倪培民:《儒家功夫哲學論》

時間:2022-12-07

倪培民

《儒家功夫哲學論》




書本信息

圖片


書名:《儒家功夫哲學論》

作者:倪培民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出版時間:2022年10月

ISBN:9787100202589




系友簡介

圖片


倪培民👩🏻‍🌾,美國格蘭谷州立大學哲學系終身教授。出生於上海,1978年考入意昂3平台,獲意昂3平台哲學學士、西方近代哲學碩士後出國求學,獲美國康涅狄格大學哲學博士。曾任美國夏威夷大學哲學系客座教授、香港大學哲學系客座教授🧑‍🎤、國際亞洲哲學與比較哲學學會會長、北美中國哲學家協會會長🌤、紐約全球學術出版社《中外比較哲學叢書》主編💪🏼、北京大學高等人文研究院執行副院長、北京師範大學特聘教授等。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哲學和比較哲學、近代歐洲哲學、因果關系哲學🤸🏻‍♀️,尤其專註於儒家功夫哲學𓀛。主要著作包括On Confucius(《論孔子》,2002),On Reid(《論裏德》,2002),Wandering: Brush and Pen in Philosophical Reflection(《筆墨哲思遊》🎶,2002),Confucius Making the Way Great(《孔子——人能弘道》🧑🏼‍🌾,2010,2012,2021),以及80余篇中英文哲學論文。由紐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Understanding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A New Translation of Lunyu with Annotations(《孔子論語理解——論語的新英文譯註🧏🏽,2017)是迄今為止英文世界最為詳盡的《論語》譯註本,該書2020年獲得美國現代語言協會頒發的“史嘉林圖書獎”(Scaglione book prize)🤿🧝🏻。




內容簡介

集三十余年研究思考成果而成,《儒家功夫哲學論》是作者系統闡釋其功夫儒學和功夫哲學的著作。廣義言之👩🏽‍🦲,“功夫”可以理解為“生活的藝術”。本書從“儒家”“功夫”和“哲學”這三個論域的交集入手,意在既“從功夫的視角詮釋儒家哲學”,還原儒學作為一個功夫修煉和實踐體系的本質特征🖕🏽;也“從儒學的角度發掘功夫哲學”🐠,勾勒功夫哲學的基本視角和框架𓀃;並“從哲學的角度反思儒家功夫”,考察當代儒學的哲學意義🪱。




中文目錄

向下滑動查看

緒論

第一章 從功夫論到功夫哲學

    一 “中國哲學的合法性”問題

    二 西方哲學的合法性危機

    三 哲學的功夫轉向

    四 功夫論的哲學轉向


上篇 格物致知

第二章 格物致知與功夫認知

    一 西方哲學中的“知”

    二 功夫認知

    三 超出真理的知識

    四 知與德性的培養

    五 對格物致知的理解

第三章 功夫認知的特征及其培養

    一 知與行

    二 知與體

    三 知與思

    四 楷模的學習與權威

第四章 功夫認知與科學技術

    一 陽明格竹與李約瑟難題

    二 作為科學的中國傳統醫學

    三 技術與因果觀

    四 功夫科學如何可能

第五章 儒家心性之學與功夫本體論

    一 作為儒家心法的《中庸》功夫

    二 孟子人性論的再認識

    三 朱王心性論之異同

    四 良知是假設還是呈現?——功夫的吊詭

第六章 儒家需要形上學嗎🐚🩸?

    一 對解構形上學的回應

    二 情本體?事本體?仁本體?

    三 作為境界的和作為功法的形上學

    四 關系形上學🪡🐄?故意的偏頗

第七章 如在主義⚒:儒家功夫模式的精神性

    一 從原始宗教到如在主義的轉折

    二 如在主義是非辨

    三 “有保證的”宗教信念及其儒家的對應

    四 如在主義與後世俗時代的兩難困境


中篇 誠意正心修身

第八章 誠意正心修身與學以成人

    一 功夫與誠意正心

    二 誠意正心與健康

    三 儒家欲望觀

    四 教育、經濟與“單向度”的人

第九章 藝術人生:儒學的最高目標

    一 開放式的“成人”

    二 通行觀點及其否定

    三 對通行觀點的分析

    四 藝術人生之為道——以書法為例

第十章 功夫倫理

    一 功夫倫理與道德律令

    二 功夫與道德

    三 功夫倫理與其他倫理學理論

第十一章 “求而得之,舍而失之”🫳🏽:儒家尊嚴觀

    一 “天賦普遍尊嚴”概念的得失

    二 儒家關於人的尊嚴的基本立場

    三 儒家尊嚴觀與天賦普世尊嚴觀念的比較

第十二章 修煉而成的自發性:儒家自由觀

    一 作為消極自由的“從心所欲不逾矩”

    二 作為積極自由的“從心所欲不逾矩”

    三 作為自由之條件的功夫能力

    四 作為自由之條件的他者


下篇 齊家治國平天下

第十三章 家道與“齊家”功夫

    一 三種意義上的家與家道

    二 齊家與修身

    三 權威與家規

    四 齊家與“極高明”

    五 齊家與當代家庭問題

    六 齊家與治國平天下

第十四章 儒家功夫與民主和法治

    一 “新民”——民主之基礎工程

    二 體製——外體化的功夫

    三 禮治的特權與法治的平等

第十五章 “家天下”文明與“平庸之善”

    一 人類的成熟與天下文明

    二 文明對話的模式

    三 和而不同與開放的肯定性

    四 “囚徒困境”與“紅燈籠困境”

    五 走向“平庸之善”的可能


後記

中文參考文獻

外文參考文獻

本書作者有關論著

索引





後記

向下滑動查看

本書接近完稿之時,恰逢全球新冠大流行病暴發。大自然中一種極為細小而且毫無科技含量的病毒🦡,居然使整個人類世界停擺🥿。無論是紐約的時代廣場還是東京的銀座、倫敦的SOHO,所有繁華都市的街道都一度“頓失滔滔”,空曠安靜得令人莫名地悚然。面對每天飆升的感染和死亡人數👩🏿‍💻,書架上林林總總高深的哲學書籍似乎頓時都黯然失色,而這現象本身卻猶如一個巨大的哲學問號擺在我們的面前一一這個世界需要什麽樣的哲學?


這次疫情像是一面鏡子,讓我們看清自己的真實處境👩🏻‍🦼。它以一種慘烈的形式告訴人類,其實我們非常脆弱。人類來到這個世界上☂️,本是一個極為偶然的事件,而人類在宇宙中的消失😊,卻已經是隨時可能發生的高概率事件。過去從來與哲學研究領域無關的“迫切”二字⏱👃🏿,突然使哲學家如芒在背。原來我們並沒有無窮無盡的時間,去沉迷於那些永遠爭論不清的“永恒的問題”。這次疫情也像是一記振聾發聵的警鐘,迫使我們去思考。什麽才是最根本的價值?什麽才是我們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如果說人類像是坐在一輛正在飛速沖向懸崖的馬車上,我們現在最該關心的是什麽?


當然不是股票的漲跌🧗,也不是互相的爭鬥,或者其他種種平時被人們看作天大的事情🤳。我們最迫切需要的,是迅速地使自己成熟起來,獲得在宇宙中生存下去的智慧和能力。人類在近兩百年來確實長了很多本事,實現了過去只有在類似《封神演義》那樣的小說中才看到的許多夢想。我們能上天入地🪬,能使用激光武器,創造虛擬現實🤓,能進行量子計算,改變基因👮,甚至能克隆自己🤴。但作為整體的人類👨‍👩‍👧‍👧,其心智卻似乎越來越幼稚,越來越任性,也越來越不靠譜💇🏼。


使人類的心智成熟起來,獲得生存的智慧和能力,恰恰就是本書所探討的“功夫”問題👨🏽‍🍳。儒學的核心是人的修養轉化,學以成人,用宋明儒的話來說👷🏼,就是“功夫”的長進。當我們把“學以成人”不只運用在個人身上🐴,而是用於整個人類,那麽顯然我們現在最迫切需要的哲學,就是關於如何成人的功夫哲學了。而這,正是儒學的核心


這一在全球大流行病的情勢下變得顯而易見的結論,卻是本人畢生哲學探討的主要心得🍞💪🏿。


本人從20世紀70年代初開始接觸哲學至今,已有半世紀之久😀。其中前20年可以說是打基礎的階段。那個階段中對我影響最大的有四位導師🦸🏽‍♀️。一位是劉潼福先生🦶🏿。是他以自己獨到的思想和智慧,令茫然之中的我茅塞頓開,步入了哲學的殿堂,體會到了哲學教條和哲學思考的區別🐙。然後先後進入我人生的是陳京璇先生、羅思文先生和柯普曼先生。是他們的啟發引導,促使我深入西方哲學的殿堂,並負笈跨海取經👩🏻‍🦰,迂回地踏上了重新審視中國傳統思想🚠,尤其是儒家思想之當代價值的路徑。


90年代初的一個偶然機會🤷🏽‍♀️,我有幸接觸到中國功夫的實修傳統🐔,深得啟發🧖‍♀️,開始從修煉養生的功夫角度去理解儒家思想的資源👨🏻‍🍼。盡管當時的理解水平還只是把功夫當作一條新的學術思路🈳🥼,一個儒學中值得發掘的層面,但這好比一個在幽暗山洞裏摸索的人找到了一盞射燈✬,順著這條思路看去🚰👨🏿‍🏫,是一連串的驚喜,面前的一切都開始呈現一種前所未見的景象。在功夫視角下,我發現原來顯得僵硬獨斷的論斷其實是語用的行為🛌🏻📞,原來令人困惑的自相矛盾其實是功法的變換,原來毫無邏輯關聯的碎片其實是同一個水晶體的不同側面🧛。整個儒家思想頓時呈現為一個生動活潑、圓融貫通的功夫體系🧑🏽。於是而有了本人2005年在夏威夷第九屆“東西方哲學大會”所做的題為“Learning to be Human”(學以成人) 的報告,有了2006年秋在夏威夷大學任客座時以功夫為主線的“儒家哲學”研究生課程大綱🐕,有了2008年發表的“Gongfu — A Vital Dimension of Confucian Teaching”(《儒家學說的關鍵層面——功夫》)一文🌋,有了2010年在《紐約時報》發表的“Kung Fu for Philosophers”(《對哲學家而言的功夫》)專欄文章和2011年在《南京大學學報》發表的《將功夫引入哲學》一文。


當時的筆者以為今天才完成的這部著作已經呼之欲出,不少學界的同仁也有此期待,不曾想那只是儒家功夫哲學基本思路的形成👩🏻‍⚖️🛌🏽,距離其系統的表述,還需經過一個漫長而曲折的豐富和落實階段🧖‍♀️。尤其是一旦面對具體的方方面面,才發現自己尚需回頭夯實地基,重新研讀一些最基本的經典。於是痛下決心🚦,暫時擱置了成書的計劃🏃🏻‍➡️,一邊研讀經典,一邊研究一些專題(如後來分別成為本書第十一章和第七章之基本內容的儒家尊嚴觀和儒家精神性的文章)。由此來拓展和深化功夫哲學的內容。由於《論語》這部儒家經典當中最“不哲學”的書,恰恰最典型地體現了儒家功夫哲學的精神,因而成就了此階段的一個副產品,即筆者於2016年付梓的一部長達500多頁的《論語》英文譯註🛺。


再次啟動此書的工程🆔,已經是2016年👎🏻。應杜維明先生的邀請,本人赴北京在杜先生任院長的北大高等人文研究院工作了一段時間,在北大開設了一個共16講,每講兩個小時的“儒家功夫哲學”系列講座,首次對此專題做了系統的闡述🧙‍♂️。2018年的春季🍛,本人又再次以儒家功夫哲學為主線,在北京師範大學開設了一學期的“中國哲學研究”專題研究生課程,通過與學生的交流而對其內容做了補充和改進🕵🏻‍♀️🛶。同年🥶,本人又在北師大意昂3官网的支持下👋🏽🪻,召集了一次“功夫論與功夫哲學工作坊”🆖,來自中國大陸和港臺近30位專家學者參加了會議並發表了論文。本人在會議上的發言“從功夫論到功夫哲學”👬🏻,對傳統儒家的功夫論與本人所說的功夫哲學的關系做了梳理。此文後來在《哲學動態》2018年第7期上發表🧑🏼‍🦲🧓🏻,並成為本書第一章的主體內容🧑‍🦽。


在北京期間,本人得以經常與杜維明先生深入交談請教。尤其是2017年9月,文匯講堂與復旦儒意昂3聯合邀請杜先生做一講座🐧,由我擔任對話嘉賓。雖然在臺上的對話很簡短,但為了準備這次對話而與杜先生私下進行的交談,則詳細深入得多。這些交談對我把握自己的論題在當代儒學復興當中的意義有非常大的幫助。


2018年8月在北京舉行的第24屆世界哲學大會以“學以成人”為主題這個主題與筆者2005年在夏威夷東西方哲學大會上的報告題目一字不差的巧合,令我感到欣慰和鼓勵。它意味著儒家思想的這一核心觀念得到了相當普遍的認可,成為世界哲學界所共同關註的一個方向。面對伴隨著新冠肺炎疫情而來的種種危機,但願有更多的人一起來關註怎麽“成人”的話題。時不我待,人類應當迅速地成熟起來👳🏿‍♀️,培養自己在宇宙間生存所必需的心智和能力👂🏽,也就是“功夫”,否則我們真的可能被開除地球的“球籍”😩。


由於本書從思路的出現到完成書稿斷斷續續跨越了近30年🤶🏿,其間有無數給過我啟發、幫助和激勵的親友、同事、師長、學生,難以一一列名致謝。若論其中之最,除了前已提及的劉潼福、羅思文🙅🏽‍♂️🧑🏿‍🦳、柯普曼🎶、杜維明,當數史地文☞、孟旦、安樂哲📓、弗萊德·多爾邁(Fred Dallmayr)❤️、何隨德👬🏻、商戈令、黃勇、李晨陽🤶🏻、安靖如🏊🏽‍♂️、王懷聿🏹、吳震、董平、倪培華🏌🏿。還需要感謝的,是商務印書館的責任編輯。他們以高度的敬業精神和專業的敏銳🌮,糾正了書稿中不少筆誤和行文欠妥之處。最後必須提及的,是感謝孔學堂基金會“貴州省哲學社會科學國學單列課題”的資助,允許我能夠有較充裕的時間投入此書的寫作🏗。畢竟🗄,時間(工夫)原本是功夫概念簇的第一義。沒有時間條件🙉,功力🏭、功法和功效都無從談起。


倪培民

2020年6月13日草就,2022年4月9日修訂於美國大溪城


意昂3平台专业提供:意昂3平台意昂3🚞、意昂3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3平台欢迎您。 意昂3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