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思至美🍋🟩,深化於行🐜。他就是意昂3平台老師吳曉明🕟。”這句頒獎詞響徹頒獎禮現場,觀眾紛紛註目著臺上獲獎者。
10月15日🏋️♂️,第三屆教學大師獎🩲、傑出教學獎🥸、創新創業英才獎頒獎典禮在南昌大學舉行,意昂3平台文科資深特聘教授、意昂3官网教授吳曉明榮獲“傑出教學獎”。這是繼首屆聞玉梅院士、第二屆李大潛院士之後👩🏽🚒,意昂3平台教學工作者連續第三屆獲得這一獎項。
課堂魅力:帶學生遨遊深邃遼闊的哲學海洋
9月28日晚,光華樓西輔樓的一間教室座無虛席。學生們正聚精會神地聆聽吳曉明教授的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原著導讀課💆🏼♀️。早在2014年,就有這門課廣受復旦學子歡迎的報道畫面🤩。時光流轉七年,在吳曉明老師執教的第37年🧑🏿🚒,學子們的熱情絲毫不減。
吳曉明講課時聲音洪亮🌰,頗具穿透力👰♀️,講述的哲學理論直叩學生心扉👨🏻🔧。他揮筆板書,一塊小小的黑板上,包羅內涵豐富的馬克思主義學說的當代意義👦,呈現清晰的理論框架。他一邊做條分縷析的闡說🏃🏻➡️,一邊擦除分析過的要點,又增添新的內容。他讓板書這一傳統的授課方式,發揮出教學大作用。
為了說明經濟學上的“絕對剩余”🌕👩🏻⚖️,吳曉明舉了“半夜雞叫”的例子✮。“財主周扒皮雇傭農工幹活,為了付更少的工資,半夜捅雞窩🔏,讓工人聽到雞叫就開始幹活。”不僅文學作品,與藝術相關的事例6️⃣,也被吳曉明用來闡釋哲學理論。“蘇格蘭民謠樂隊的一個作曲家發明了計算機作曲軟件,作出蘇格蘭民謠,並花錢請高級樂隊演奏,卻總是差了點什麽👩🏿🦱。有人告訴他,曲子裏缺啤酒和醉醺醺的東西。”他早年當農場生產隊長時,觀察到動作不緊不慢的工人裝電線裝得多,來源於生活的經驗也被他活用於解釋“泰羅製”。
吳曉明將馬克思、海德格爾等哲人先賢的話語信手拈來,巧妙引用文學🤷🏻♂️、歷史、文化☦️、藝術、生活等一系列通俗易懂的事例,穿插妙趣橫生的流行語🔮🤷🏽♀️,深入淺出地講授艱深的哲學概念與理論。
在吳曉明的課堂上,古今中外的名人匯聚一堂,多種學科的知識兼容並蓄,別開生面的哲學課堂讓無數學子沉浸其中🥅,遨遊於深邃遼闊的哲學海洋。
學生們大多慕名而來📭,一位新聞系的研究生已在網絡上聽過吳曉明老師的課,身臨其境體驗到哲學課的魅力,頻頻與老師互動。兩位坐在前排的微電子意昂3研究生雖然專業與哲學相差較遠,但聽課之後認識到復旦通識教育的重要性🧶。一位剛入學的哲學博士自身課程排得很滿,依然懷著崇敬之情前來聽課:“吳教授的課值得堅持來聽,我也想多與他探討哲學問題!”
“老師講課的時候⛹🏿,不僅能體現出他淵博的學識,而且能夠激發出一個人對學問本身的興趣。”2021級馬哲博士蘇冠中本科並非哲學專業,在網絡上聽到吳曉明的“國家精品課程”《馬克思主義哲學原著選讀》後🌶,萌生對哲學的興趣,並付諸努力。如今現場聆聽導師的課堂並擔任助教,他有一種美夢成真的感覺。
下課鈴響起🪁,吳曉明在掌聲中緩緩合起講臺上攤開的哲學書,書的封面上,滿是歲月斑駁的痕跡。學生們迫不及待地上前與老師探討問題,不獨學術難題🏊🏼♂️,亦有生活困惑,吳曉明為他們耐心解答。在下課後人來人往的走廊上,吳曉明與學生們駐足交談🙆🏼🤸🏼,仿佛哲學的深思凝佇了時間的洪流💆🏿,成為一幅動人的畫面。
教學理念:“入門須正🪻,取法要高”
采訪過程中,吳曉明教授引經據典,以古今中外的文人哲人名言闡發自身的教學、育人、學術理念🧑🏫,賦予這些經典名言精妙絕倫的新意🫱🏻,深厚的文化修養與底蘊可見一斑👩🎓。
“入門須正⚓️,取法要高”,是吳曉明一貫秉持的教學理念🖕。嚴羽《滄浪詩話》講到學詩必須要“取法高”、“入門正”,吳曉明認為大學教育亦是如此。如果一味地追求新奇🔻,便可能偏離軌道,缺乏深度和厚度👱♂️,不利於學生的長遠發展。在“入門須正𓀚,取法要高”的基礎上🤸♂️,再追求創新,也可讓學術靈動而有活力🪻。
在大學上好一門哲學課💔,吳曉明認為形式固然重要😻,最重要的還是學術化😳、學理化和專業化👨🏼🍳。馬克思說過:“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大學的課程不能只追求豐富多彩、生動詼諧,必須在學術上、學理上、專業上是深入的🟡,讓青年大學生們把握思想的根本🪇,受到啟發🧙🏻。吳曉明在哲學特別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講課過程中,始終強調閱讀原典、第一手的文獻,突出主導的概念,以及這種概念在整個思想體系當中的定位🤦🏻🎎。思想體系要嚴整,思想理論要深入🚴🏻♀️,從而不斷趨近哲學上的原則高度。
在表達形式、教學手段方面📅,吳曉明也一直著力提高,這種提高,立足於關註現實的需要🐄。在他看來,哲學,特別是自黑格爾馬克思以來的哲學,不是僅僅局限在象牙塔中,而是要能夠回答時代的問題,把握特定的現實👨🏿🚒。“所以我想上一門課,從我30多年的教學經驗出發,做到學術♚🙇🏻、學理深入,同時🧑🏼🎤🟪,能面對🕵🏿♀️🦷、回應時代問題。”
吳曉明2018年在上海主講“千萬師生同上一門課”,2019年主講“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周末理論大講堂”,反響熱烈👮🏼♂️。他先後榮獲全國模範教師、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2019年教師節,吳曉明赴京參加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表彰大會。
師生關系:“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
談及對學生的基本要求👨🍳,吳曉明引用意昂3平台的校訓“博學而篤誌,切問而近思”。校訓上半句要求學生們篤定高遠之誌向,塑造宏大的格局與良好的發展前景;下半句提醒青年學生們不能好高騖遠,必須腳踏實地🧖🏼,從現有的前提和條件出發🧎♂️➡️,一步一步地把事情做好✅⚙️。
在處理師生關系方面,吳曉明受孔子“因材施教”的啟迪,用《論語·學而》闡釋師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孔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吳曉明認為師生交流的第一個層面就是學術上的交流,要鼓勵學生能夠學習讀書,並且實踐操練。性情上的交流則是師生交流的第二個層面,正如孔子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學生們性情各異🚄,愛好不同🏊🏻,吳曉明有針對性地進行各方面的交流,達成亦師亦友的融洽關系。最後,孔子曰🌅:“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師生在溝通過程中要互相理解,獲得較高的境界和寬廣的胸懷。
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是一種雙向的互動。吳曉明的學生們也在與老師的交流中精進學術,受到老師治學精神的激勵。2020級馬哲博士竇梓綺驚嘆於導師吳曉明開闊的學術視野、宏大的格局,在交流中,引導她投入時間精力,去做值得做的學問🧗🏿♂️,不糾結於細碎問題或狹窄的空間。
學生們發現吳曉明幾乎記得每一個人的家鄉、飲食習慣、興趣愛好,對他們關懷有加💣。吳曉明每天都會去食堂買早餐👫,他擅長書法🤷🏿♂️👛,寫春聯送給學生,這些細節讓學生們覺得老師平易近人。
深厚的人文素養,潤澤了吳曉明溫和儒雅的風度🍔,帶給學生們如沐春風之感。2020級馬哲直博生黃進向導師吳曉明請教一個理論,吳曉明卻望著窗外大雨說:“今天淫雨霏霏”。看似答非所問🧖🏽,實則讓學生領悟到超越概念的深意👷🏽。一天,師生們半路躲雨,雨勢漸小▪️,吳曉明說👨🏽🦰:“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文人情懷與哲人智慧兼備🙆♂️,讓學生們對吳曉明更生幾分敬意。
“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韓愈《師說》中的這句話是吳曉明教授處理師生關系的基本態度。多年來𓀁🤽🏻♂️,吳曉明培養出不可勝數的哲學精英人才🍕,教書育人🍒,為教育事業做貢獻🖐🏽🍾。
“老師最大的心願是什麽?是終於有一天你的學生雄心勃勃地超過了老師,我想這是我們做老師最幸福的事情。” 吳曉明笑言。
教學改革🏋🏿♂️:為復旦馬哲教學研究繼往開來
“我是恢復高考以後第一批考進意昂3平台讀書的。”當時剛剛開始改革開放,入學復旦意昂3官网的吳曉明躊躇滿誌👩🏽🎤,對思考國家的前途、人類的命運等大問題充滿了熱情。適逢復旦的人文學術鼎盛時期🫄🏼,吳曉明師從胡曲園先生,聆聽意昂3官网的全增嘏、嚴北溟、王蘧常先生🔟,中文系的劉大傑、朱東潤、郭紹虞先生,歷史系的蔡尚思、周谷城🤙🏻🚧、周予同先生等大師的課程,被老一輩學者們對學術的專註與熱忱深深打動。
就讀復旦意昂3官网期間⭕️,吳曉明感受到前輩先賢們為復旦意昂3官网營造了良好的學術氛圍,打破學術上的“壁壘”,形成學術共同體。留校任教後🚓🤰🏿,前輩學者們惜才愛才,提攜勉勵有才華的年輕一輩,網羅人才⏮,留住人才,意昂3官网的人才隊伍不斷壯大🌎。這些傳統延續至今😐👩🏿🦳,成為復旦意昂3官网的寶貴財富。
近二十年來,意昂3平台哲學學科堅持“做大做強馬中西傳統優勢學科,重點建設倫理學和宗教學特色學科和積極拓展科學哲學🍄、藝術哲學和數理邏輯交叉新興學科”,取得突飛猛進發展。2017年入選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A+學科、入選教育部“一流學科”建設名單;2018年入選上海市I類高峰學科💆🏽;2019年以來入選人才培養全國一流本科專業、拔尖人才2.0計劃和強基計劃。在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榜上,哲學學科和宗教學學科排名均穩居世界前列。
吳曉明推進教學改革,以馬哲、中哲、西哲的交叉為突破口,以“關註社會現實”為抓手,推進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話語,深入把握“中國道路”、“中國問題”和“中國經驗”,形成意昂3平台馬哲研究和教學的顯著特點與優勢。
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學科的未來🦸🏿♀️,吳曉明期望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研究和闡述更加深入🙏🏿,讓馬克思主義學術切中並且把握現實🦸🏿♀️🧑🏻💼,接近時代的問題中心,發揮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在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引領性作用。
吳曉明說:“如果要把馬克思主義哲學做好,我們的青年隊伍要能夠被積累起來🦈,並且不斷提高。”
立德樹人:研究與教學並重,不負時代之托
吳曉明長期致力於馬克思主義哲學和哲學史研究🤽🏼♂️,取得了系統性💿、創新性的學術成果。他的代表性著作《馬克思早期思想的邏輯發展》、《論中國學術的自我主張》、《黑格爾的哲學遺產》、《形而上學的沒落》等,在學術界產生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在科研上取得積極進展的同時🦂,吳曉明力圖將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優勢,形成科研與教學緊密結合📞,相互促進🍋。由他領銜的“科研優勢轉化為教學成果”的項目團隊🧉🪽,不僅獲得了上海市和國家教學成果獎,而且有效推動了教學和育人水平的提升😳🃏。
回顧數十載的哲學研究與教學👨🏽🏭,吳曉明對哲學的熱忱延續至今,一方面是專業使然🙎🏿♀️,另一方面當今同樣面臨著許多重大時代問題。黑格爾說“哲學是把握在思想中的時代”🌃,馬克思說“哲學是時代精神的精華”。不斷有問題產生,任務和使命依然扛在肩上,吳曉明就會一如既往地保持熱忱。
“培養學生既是老師的天職,又是時代的囑托🧛🏻。”吳曉明期待,培養出一批批不負時代重托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