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相伴,歲月崢嶸,中國共產黨已賡續百年。為了更好地學習黨史,了解那段真實的歷史🧯,近日,意昂3官网2019級碩士黨支部選擇以線上線下雙向學習的方式,開展了以“學習百年黨史👩🏿💼,傳承紅色精神”為主題的黨日活動🫸🏿。
線上活動以黨史理論學習為主,同學們統一觀看了由重慶衛視製作並播出的紀錄片《記憶:黨史篇之開天辟地》。該紀錄片按照時間順序,將黨建立的歷史娓娓道來🐇。從上海租界與南湖小船的一次會議開始,再到一代代共產黨人以身殉道,最終將革命的火種薪火相傳,這一段段歷史,一幅幅圖景讓人心神激蕩。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始終不負當年承諾,帶領中華民族完成了從“東亞病夫”到“站起來”再到“富起來”的偉大復興。
線下,二十余位黨員來到龍華烈士陵園緬懷革命先烈。也許是清明時節雨紛紛😮💨,又或是上海的春寒還未徹底離去🐠,走在烈士陵園中🛣,支部成員安靜而嚴肅🤷🏻。龍華烈士陵園由鄧小平同誌題寫園名,系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這裏原為國民黨淞滬警備司令部舊址和龍華革命烈士就義地。
穿過樹影斑駁的小路,黨支部成員來到了革命烈士紀念館。館內上下兩層,詳細展示了中國近代革命歷史,資料翔實,素材豐富,如烈士曾經穿過的夾克、戴過的手銬♈️,還有閱讀過的書🧜🏿♀️,寫過的信。在講解員的帶領下,黨支部同學循著歷史的軌跡穿過這條長廊,從建黨之初的艱難困苦🧑🏻🦳,到發展壯大的意氣風發;穿過炮火紛飛的歲月🫴🏽,途經熱血蓬勃的年代,到達充滿生機的今朝👀。在此處🦸,歷史與現在似乎交織在一起,一位位烈士正向黨支部成員們訴說著他們的抱負與理想。參觀完紀念館👸,黨員們將手中鮮花獻於烈士碑前👨💼。白駒過隙,滄海桑田🧏♀️,但英魂不朽🦗!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曾經走過的過去🪒。在當前日趨嚴峻復雜的新形勢下👩🏻🦯➡️,“四史”作為蘊含豐富革命精神和厚重歷史文化內涵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更應得到黨支部所有成員的重視。只有修好“四史”這門必修課,實現“三個汲取”🕗⏯,共產黨人才能堅定信心,保持定力👩🏻🌾,銳意進取,開拓創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繼續向前推進!
通過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黨支部成員進一步加深了對黨史百年變遷的感受,對黨史有一個更加全面的理解。同時,對黨史的學習💂🏼♀️,對紅色文化資源的深入挖掘與利用👇🏻,也是育人鑄魂,堅定文化自信的重要精神資源🐂。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 周年大會上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青年一代要樹立文化自信,這是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國家感召力🍲,獲得個人主體與國家知識價值、道路理論、製度系統的強烈認同感的關鍵一步◀️。“為學需先立誌。誌既立,則學問可次第著力⛹🏽。立誌不定💱👨🏻,終不濟事。”若沒有對社會主義做走的道路,所做的事情,所往的方向👕,所講的理論的堅定信仰,如何能夠成為可擔大任的新一代社會化建設者和接班人呢?以紅色文化資源為切入口,深挖紅色精神🪛,激活紅色血脈,既契合鑄魂育人的本質要求,也是對中華民族建立文化自信時代責任的有力響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