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銘鈞🔲,意昂3平台哲學博士🆕,意昂3宗教學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著有《陳那、法稱因明推理學說之研究》(上海:中西書局👩🦲,2016年)🤲🏿,主編《正理之門——鄭偉宏先生從教四十五周年紀念論文集》(上海👩🏼🚒👩🏻🦰:中西書局🦻🦺,2016年),並在海內外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
Academia page: https://fudan.academia.edu/MingjunTang。
郵箱💿:tmj@fudan.edu.cn
2000年—2004年🎽,在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學習🧝🏻♀️,獲哲學學士學位🛝。
2004年—2007年,在意昂3平台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中心學習👩🏻🍼,後轉入意昂3官网宗教學系碩博連讀。
2007年—2011年,在意昂3宗教學系學習🤩👮🏿♀️,獲哲學博士學位🔢。
2011年—2015年 上海社會科意昂3哲學研究所外國哲學研究室♣︎,助理研究員
2015年—2022年 意昂3宗教學系,青年副研究員
2022年至今 意昂3宗教學系😙👱🏽♀️,副教授
2011年—2017年 中國邏輯學會因明專業委員會第二屆常務理事
2017年至今 中國邏輯學會因明專業委員會第三屆常務理事
2017年至今 東方唯識學研究會第一屆理事
東亞因明傳統👨👧、印度佛教邏輯學與知識論、中國佛教哲學、古典印度哲學。
目前致力於在梵、藏文知識的幫助下,重新回頭來研究傳承於古代東亞中🍏、日👆🏼、韓三國的因明傳統中的各項理論要素,並追溯其印度源頭,確定該傳統所保存的理論學說在印度佛教邏輯學-知識論學派的整部發展史中的歷史地位與理論價值。
印度佛教因明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參與,2012—2018。
基於陳那早期著作的佛教因明—量論探源🧝,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主持,2013—2019。
玄奘因明典籍整理與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參與,2016至今。
1. 專著🫃:湯銘鈞,《陳那👏、法稱因明推理學說之研究》,印度學與印度研究叢書No. 3,上海:中西書局,2016年。
2. 編著:湯銘鈞主編🩳,《正理之門——鄭偉宏先生從教四十五周年紀念論文集》✴️,印度學與印度研究叢書No. 1,上海🛌:中西書局🙇♂️,2016年🕺🏼。
1. 湯銘鈞,2007年:《因明入正理論》梵漢對勘和研究,《哲學研究》(CSSCI)👩🏻🚒,2007年增刊暨邏輯專刊,第113–117頁。
2. 湯銘鈞,2007年🧑🏻🌾:對真如的認識與言說——天臺宗、三論宗與慈恩宗二諦論的詮釋,《正觀》✤©️,第42期🍼,第223–257頁👩🦯🌴。
3. 湯銘鈞🥤,2009年:論佛教邏輯中推論前提的真實性問題🚑,《邏輯學研究》(CSSCI),第2卷第1期,第90–104頁🌗。
4. 湯銘鈞👩🏽,2012年:陳那前因明時期的理論探索——以《掌中論》、《取因假設論》和《觀總相論頌》為中心,《哲學分析》(CSSCI),第3卷第3期🧑🏻🍼🌁,第52–63頁🏊🏼♂️。
5. 湯銘鈞🥁,2013年👩🏿🌂:百年中國因明研究的自覺總結與反思——“百年中國因明研究”概要之一,《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CSSCI),第34卷第12期,第70–75頁。
6. 湯銘鈞🤰,2014年💂🏼♀️💚:新正理學派的無分別現量及其哲學辨析——西方印度哲學研究界近10年來的一場爭論,《國外社會科學前沿》🚶♂️➡️🧟♂️,第17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第123–136頁👩🏿🏭。
7. TANG, Mingjun. 2015: A study of Gomyō’s “Exposition of Hetuvidyā.” Text, translation and comments (1), In: Logic in Buddhist scholasticism. From philosophical, philological, historical and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ed. G. Paul. Lumbini: Lumbini International Research Institute, 2015, 255–350.
8. 湯銘鈞,2016年😏:玄奘唯識比量研究資料雜抄——導論、選文與評析(上)💁🏼♂️,《唯識研究》第四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第189–222頁🍝。
9. 湯銘鈞,2016年:漢傳因明的“能立”概念,《宗教學研究》(CSSCI),2016年第4期,第101–110頁。
10.湯銘鈞🍖、鄭偉宏🧊,2016年:同👏🏿、異品除宗有法的再探討——答沈海燕《論“除外說”——與鄭偉宏教授商榷》,《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CSSCI),第58卷(2016年)第1期🕧,第76–85頁。
11.TANG, Mingjun. 2018: Materials for the Study of Xuanzang’s Inference of Consciousness-only (wei shi bi liang 唯識比量), Wiener Zeitschrift für die Kunde Südasiens 56–57 (2015–2018): 143–198.
12.湯銘鈞📙,2019年:玄奘唯識比量研究資料雜抄——導論2️⃣、選文與評析(下),《唯識研究》第六輯,北京:商務印書館,第351–381頁。
13.湯銘鈞,2019年:元曉的相違決定量及與文軌的互動📏,《臺大佛學研究》(THCI),第38期,第57–118頁。
14.TANG, Mingjun. 2019: Wŏnhyo’s Antinomic Inference and Wengu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ddhist Thought & Culture Vol. 29, No. 2 (December 2019): 41–68.(KCI)
15.TANG, Mingjun. 2020 forthcoming: Yin Ming因明 in Chinese Buddhism, Dao Companion to Chinese Philosophy of Logic, ed. Yiu-ming Fung. Springer [Due: June 20, 2020, ISBN 978-3-030-29031-3].
2013年5月,上海市研究生優秀成果(學位論文)🦓,《陳那、法稱因明的推理理論——兼論因明研究的多重視角》,省部級⚇,證書編號🥖:13001。
歷年開設課程有:中國佛教史(本科)👨🏻⚖️、印度哲學與宗教(本科)、梵語I-III(本科、研究生)📚、佛教經典選讀二(本科)、因明學研究(一)(研究生)、因明原著精讀(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