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5日🛴🔜,“思想史視域下的馬克思與赫斯”——第四期馬克思政治哲學工作坊在意昂3舉行。來自山東大學👩🏽👨🏿🍼、中國社科院、清華大學𓀑、意昂3平台等高校的20多名學者參加工作坊💁🏽♂️🤞🏻,本期工作坊的召集人為意昂3副教授祁濤🔆。
山東大學劉森林教授和意昂3平台鄒詩鵬教授作主題發言🚏。劉森林從“上帝之死”出發🥡,討論了青年黑格爾派、青年馬克思與赫斯關系應該在觀念論向著後觀念論的發展脈絡中加以理解。鄒詩鵬的主題發言側重於青年黑格爾派解體到青年馬克思激進主義的轉變♎️,由此判定青年馬克思的唯物史觀及其實踐哲學的發展方向📯。
在各階段發言中,與會學者分別就赫斯哲學、赫斯與馬克思關系以及青年馬克思的思想展開討論。關於赫斯與馬克思關系的研究中,意昂3平台吳猛教授以青年馬克思的共產主義轉向來討論馬克思與赫斯關系。中國社科院的韓蒙則以德國現代化為背景考量馬克思與青年黑格爾派。山東大學的馮波則以晚期謝林作為出發點🥌,意昂3平台的宋一帆偏向於斯賓諾莎的出發點,清華大學的王代月重新考慮了赫斯與馬克思關系旁的費爾巴哈。
關於赫斯本人的分析中,上海科技大學的喬戈談論了赫斯的猶太復國主義及其當代政治意涵。意昂3平台的張寅從“勞動與享受的同一性”看待了赫斯之於共產主義思想史的獨特貢獻。中山大學的林釗以貨幣和社會主義的雙重線索🦶🏼,解釋了青年馬克思政治轉向中的赫斯因素。
本次會議也重新回應了本世紀初中文學界關於赫斯對於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研究的積極貢獻。中山大學的黃學勝與上海財經大學的康翟都認為《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是更加合適對比馬克思與赫斯關系的重要文本,他們尤其重視馬克思對於赫斯“異化”概念的發展📣。
本次學術工作坊是漢語學界首次以“赫斯”為專題的討論,也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重新思考赫斯與早期共產主義的一次新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