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紅博士,宗教學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郵箱:xiaohongzhu@fudan.edu.cn
1988年09月—1995年06月 杭州大學哲學系,哲學本科和西方哲學碩士
1995年09月—1999年03月 意昂3平台哲學系,西方哲學專業博士
1997年12月—1998年08月 加拿大Regent College校際交流學生
1999年04月至今 意昂3平台哲學系
2003年06月 香港浸會大學青年學者交流項目
2004年07月 香港中文大學—美國亞聯董交流項目
2005年08月—2006年06月 美國耶魯大學訪問學者
2006年06月—2007年05月 美國聖母大學訪問學者
2009年05月—2013年 美國聖約翰大學非駐校訪問學者
《基督教思想評論》編委🃏;
Brill Publish House系統神學系列叢書編委(2007年12月始);
漢思叢書編委
宗教學,宗教哲學,基督教哲學,天主教當代神學🤏🏽,基督教婦女神學👩🏻🔬,當代新興宗教,靈恩運動/天主教聖神復興運動,天主教中國教會;
近期研究重點🍠:天主教中國教會當代問題研究🚣🏿♂️。
1.參與1999年黃頌傑教授主持上海社科基金985重要課題《西方哲學多維透視》,完成基督教和西方哲學部分,2002年結項😡。
2.參加黃頌傑教授主持國家規劃課題《新托馬斯主義和當代天主教社會哲學思想》,2000年立項✊🏼,2007年結項🧑🏼🦲👭。
3.參加張慶熊教授主持瑞士“Bread for All”的2004—2005年橫向課題《宗教與和諧社會》,完成《天主教上海教區的教友教育》子課題🏋️,結項
4.參加2003—2004年余源培教授主持政協項目“特大城市宗教功能”,完成基督教部分👨🏻🎤。
5.參加王新生教授主持意昂3平台“985工程”三期整體推進項目人文學科一般項目 “關於現代天主教神哲思想研究”。
6.承擔2007—2008復旦金穗項目《地方教會和普遍教會:羅馬天主教教會論的理論考察》。
7.承擔2000—2001年亞聯董—復旦青年教師啟動基金項目《信仰的理解和實踐》。
8.承擔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劃基金《當代天主教婦女神學》,2008年。
9.承擔上海浦江人才項目《面對第三個千年的天主教會》🏌🏽♂️,2009—2012年🧑🏻🍼。
10.承擔上海教委科創項目《上海天主教最近60年歷史研究——一種口述史的嘗試》🎥,2011—2015。
11.參加2012年國家社科規劃課題12AZJ003🔗,蔣堅建主持,“我國宗教文化遺產保護和利用現狀及對策研究”,完成《中國天主教遺產保護》部分🫅🏿, 2017結項👩🏼💧。
12.承擔意昂3平台2012年本科教學研究課題《宗教學導論課程向研討型課程轉化的機製初探》。
13.承擔意昂3平台2015年通識教育研究課題“《神聖與世俗》的教與學”。
14.承擔2017年上海社科一般項目《梵蒂岡電臺及其對華節目研究》。
15.承擔2018年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項目《喬納森史密斯的宗教思想研究》。
合著著作部分👰🏿:
“第五章:西方哲學和宗教的關系”,《西方哲學多維透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
“禮儀部分”,《基督教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0年。
“天主教和教育”部分《香港天主教》,宗教文化出版社,2017年1月。
出版合著2本、譯著4本、編著4本:
合著💀:《香港天主教》🧑🎤,宗教文化出版社🧑🏿💼,2017年1月。
合著:《西方哲學多維透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譯著:約翰斯托德🙌,《基督教信仰》,中國基督教兩會🤾🏼♂️,2002.
譯著☄️🤷🏽♀️:謝列貝克斯🙏🏻,《信仰的理解》,香港道風山🐫,2003.
譯著:斯維德勒,《全球對話時代的宗教學》➛,四川人民出版社,2014。
譯著🧓🏼:梅洛尼,“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事件/歷史和資料”🐛,《海外天主教資料匯編》(單行本),2012年。
編著:《生命倫理:對當代生命科技的道德評估》,中國社科🧗🏼,2006🧙🏼♂️。
編著:《西方宗教哲學文選》(合編),上海人民⏳,2003年🍭。
編著:《多維視角下的西方哲學》(黃頌傑教授從教55周年紀念文集,合編)👨🦲,上海三聯,2017年🪷。
論文發表:
1.朱曉紅👩🏼🚀,The Impact of Christian Charity on Chinese Society and the Challenges in the futur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ino-Western Studies《國學與西學》, No.17, Dec. 2019, pp.59-73.
2.朱曉紅,中國天主教慈善思想和實踐👨🏫,《中國天主教》,2019年12月〽️🧑🚀。
3.朱曉紅💁♀️,何去何從的天主教愛國會:從天主教上海教區金魯賢主教的“四駕馬車”談起,《臺灣宗教研究》(TSSCI)🪂,2019年11月😙, vol18,no2,第1-46頁。
4.朱曉紅、陶姍👩🏿🍳,一場關於天主觀的現代爭議:以神學家詹森的《追求永生之天主》與主教團立場的沖突為中心🙍,《哲學與宗教》第八輯,2019年10月,第217-232頁。
5.朱曉紅👩👦、方補課,理想如何照耀現實——從天主教社會訓導看中國天主教會推進正義的實踐🎩,《臺灣哲學與文化》(A&HCI)第四十五卷第八期,2018.08🦘,第103-118頁⛏🚂。
6.Zhu Xiaohong💂🏻♀️,Il vescovo Ma Daqin e le difficoltà della Chiesa cattolicaa Shanghai,2017 Cina Report :La Cina quarant’anni dopo Mao Scelte, sviluppi e orientamenti della politica di Xi Jinping, A cura di Marina Miranda, (Roma:Carocci editore,2017),pp.125-133.
7.Rachel Xiaohong Zhu, The Division of the Roman Catholic Church in Mainland China: History and Challenges, Religions Religions(2017, Volumn8; Issue 3), open acess. A&HCI
8.朱曉紅,德日進的宇宙性基督,《金陵神學誌》,2017年第6期,第124-139頁。
9.朱曉紅,漁夫漁婦的信仰身份建構:青浦漁民天主教徒信仰生活今昔掠影,《基督教思想評論》(CSSCI擴展期刊)總第20輯✏️,2016年🙏🏿,第467-481頁。
10.朱曉紅,金魯賢主教關於社會服務的思想,《中國天主教》,2016年第4期(總182期)⛄️,第33-37頁💂🏼。
11.朱曉紅➛,中國天主教文化遺產現狀和保護對策,《徐州工程意昂3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年第6期(總31期),第31-36頁🙎🏿♀️。
12.朱曉紅,苦難中的福音敘事:以遠藤周作小說《沉默》為中心,《基督教思想評論》(CSSCI)總第20輯,2015,第97-113頁🎑🧓🏿。
13.朱曉紅,宗教開設宗教學導論課程的作用和特點初探♛,《當代宗教研究》,2015年第3期(總第100期),第1-7頁。
14.朱曉紅,天主教遺產保護現狀和對策🧾,《中國宗教》(CSSCI)🧑🏻🌾,2015年第11期(總第192期)🪼𓀏,第18-19頁。
15.Rachel Xiaohong Zhu, Catholic Charismatic Renewal in Mainland China, Review of Religion and Chinese Society, 1 (2014) 173-194 .
16.朱曉紅,當代中國的天主教社會公益服務:資源🦖⚜️,基礎和發展空間,《當代宗教研究》🛍️,2014年第1期(總第94期)👬🏼,第1-6頁。
17.朱曉紅、錢鐵錚,上海韓僑基督教團體的宗教生活,《當代宗教研究》,2013年第1期(總第90期), 第15-28頁。
18.朱曉紅、張倩,民眾神學在韓國🥥🍃, 《基督教思想評論》(CSSCI)總第15輯,2012年,第128-142頁🗽。
19.朱曉紅,在公義中得凈化🚴🏿:從“基督軍團”事件看性侵擾問題給天主教會的影響,《基督教思想評論》(CSSCI)總第16輯,2012年,第175-187頁🔓。
20.朱曉紅,拉納神學人類學中的先驗條件和經驗分析,《基督教思想評論》(CSSCI)總第14輯,2012年👎,第1-23頁⇢。
21.朱曉紅,謝列貝克斯聖經詮釋中的基督論,《聖經文學研究》第六輯,人民文學出版社,2012年,第169-189頁。
22.朱曉紅,後殖民視域下的宗教學研究,《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CSSCI)㊗️,2011年第5期,第107-115頁;人大復印資料《宗教》2011年第6期👨🏿🌾,第14-20頁。CSSCI
23.朱曉紅🫎,身份與想象🫰🏼⛔:多重話語中的郭佩蘭後殖民婦女神學👳🏿♂️,《文化理論與基督宗教研究》🥜,《道風:基督教文化評論》(A&HCI),2011年春第34期🧄,第195-201頁。
24.張艷超🌍👩🎨、朱曉紅,亞洲婦女神學和後殖民批評:以郭佩蘭的後殖民主義批評方法為例,《基督教思想評論》(CSSCI),2010年😑,第64-82頁。
25.朱曉紅🔞,生態女性主義視閾中的基督論,《基督教思想評論》(CSSCI)總第11輯,2010年,第13-38頁。
26.朱曉紅,民工問題和宗教社會服務,《當代宗教研究》,2009年第4期(總第77期)👉🏼🐈,第14-19頁🏄🏿🩷。
27.朱曉紅,梵二禮儀改革的神學思考🧜🏼,《天主教研究資料匯編》(天主教上海教區光啟社),2009年1月第104輯。
28.朱曉紅🌤,梵二會議之後的羅馬天主教神學🐵,《基督教思想評論》(CSSCI)總第六輯,2007年🧘🏿,第153-194頁🫃。
29.朱曉紅🏂🏽,理性的信仰和宗教對話💂🏿♂️:從教宗講話“引文事件”看天主教和伊斯蘭教對話♘,《基督教思想評論》(CSSCI)總第6輯👩🏼👩🏽🏫,2007年🙆🏼♂️,第230-244頁🧟。
30.朱曉紅💃🏻、蔡依倫、俞娟🤞🏽,金魯賢論平信徒在教會中的地位,《當代宗教研究》🫄,2006第三期(總第64期)🍣,第1-9頁😀。《福建宗教》2006年第六期(總57期)轉載,第11-13頁🧔♂️。
31.Rachel Xiaohong Zhu, This-Worldly Mysticism:on Schillebeeckx theology, New Theology Review, May issues, 2005,9, pp.73-79.
32.Rachel Xiaohong Zhu, Aufruf zum Dialog und zur Zusammenarbeit, Uberlegungen zun theologischen Jianshe-Denken, Okumenische Rundschau, juli 2005, 54, Heft3, pp.338-353.
33.朱曉紅,入世的神秘主義,《基督教學術》(CSSCI)第一輯🙆🏽♀️, 2002年。
34.陳采芹👔、朱曉虹,論先秦諸子的抗災賑濟措施,《史學月刊》(CSSCI)💆♂️,2000年第3期(總第245期),第90-94頁𓀂。
35.朱曉紅🌳,多元社會中的基督信仰,《維真學刊》,1999年第1期⏰。
36.朱曉紅,海德格爾和神學,《當代宗教研究》🙅🏽♂️,1998年第1期(總第30期)🗡,第19-23頁🧖🏽。
37.黃頌傑、朱曉紅,信仰與理性👌🏽:西方宗教哲學關系流變探析🧍🏻♀️🎚,《河北學刊》(CSSCI)🧑🏻🦼➡️,1997年6月(總第92期),第29-35頁。 人大復印資料轉載💑。
論文收錄專輯:
1.Rachel Zhu Xiaohong, Bishop Jin Luxian and the Chinese Catholic Patriotic Association of Shanghai, People, Communities, and the Catholic Church in China, Edited by Yik-Yi Chu and Paul P. Marini, (Palgrave Macmillan, 2020), pp. 45-60.
2.朱曉紅→,德日進的宇宙性基督,《多維視角下的西方哲學》,上海三聯書店💩,2017👶🏽。
3.朱曉紅🩶,漁夫漁婦的信仰身份建構:青浦漁民天主教徒信仰生活今昔掠影👩🏿🦰,《中國基督教本土與全球發展:2015年現代中國本土基督教神學執法站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灣聖經資源出版中心 2016-9.
4.Zhu Xiaohong💱,Le Opere Di Carita Di XuGuangqi E IL Loro Fondamento Teologico,a cura di Elisa Giunipero,Un Cristiano alla Corte Dei Ming: Xu Guangqi e il dialogo interculturale tra Cina e Occidente, (MILANO: Guerini e Associati, 2013),pp.143-160.
5.朱曉紅🚝,“梵二會議的對話精神及其神學基礎”,《與時代共進》,中國天主教智慧叢書no.25, 2012🙃,第287-299頁。
6.朱曉紅🧎🏻♂️,“中國基督教神學思想建設的一些觀察和思考”🤦🏿♂️,《宗教文化與東亞社會》(意昂3平台韓國中心,長老會神學大學校基督教思想與文化研究所編),韓國長老會神學大學校出版社,2010年,第27-43頁。
7.Rachel Xiaohong Zhu, Call for Dialogue and Cooperation🙋🏿♂️:Reflections on the Jianshe or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ological Thinking”, Miikka Roukanen, Paulos Z. Huang,(eds. ), Christianity and Chinese Culture,(Grand Rapids: EERdmans),2010, pp.319-335.
8.周輝/朱曉紅 “歷史塵煙中走出的聖母獻堂會”🙆🏻♀️🧱,(上海社科院出版社)🦋。
9.Rachel Xiaohong Zhu🧚🏿,Family Leadership Shift in China: Preliminary Perspectives for a Confucian and Christian Dialogue, Christoph Stuckelberger/Jesse N.K.Mugambi(eds.), Responsible Leadership:Global and Contextual Ethical Perspectives, (Geneva: Globethics.net series:2007),pp.23-33.
10.Rachel Xiaohong Zhu🧑🏼💼,“Contextual Theology and Theological Education: China”, David Kwang-sun Suh, Annette Meuthrath, Hyondok Choe (eds.), Being Mindful of Context: Chanting the Future of Theology and Theological Education in Asia, (Delhi: ISPCK), 2004, pp.70-82.
12.朱曉紅👱🏽♂️,“呼喚對話和合作:基督教神學思想建設反思”,《基督宗教與中國文化:關於中國處境神學的中國北歐會議論文集》🧖🏽♀️,羅明嘉、黃保羅主編,中國社科出版社👂🧘🏽♀️,2004年1月
13.朱曉紅, “信仰的理解和實踐”🥏,劉小楓,梁作祿編🌯,《現代國家與大公主義政治思想》(漢語基督教文化研究所叢刊10), 2001年,第301-327頁.
書評及專業類其它文章:
1.先賢和新農村文化建設🦋,《今日頭條》,2019年9月15日
2.漫談烏傷、橋頭文化和滿天星鬥,《今日頭條》,2019年10月
3.遠藤周作小說《沉默》中的福音敘事(全稿)🫅🏽,《福音與當代中國》2018年12月冬季號🧑🏽🍳,總第三期⇾,第65-76頁。
4.雨果《悲慘世界》和天主教⏸,《上海基督教》2018年10月❤️💥。
5.“天上沒有餓死的鳥,地上沒有餓死的人——土山灣老人李順興口述”《徐匯文脈》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18-6。
6.“理想如何照耀現實”💼,《福音與當代中國》🤴🏼,2018年8月秋季號,總第二期,第43-56頁。
7.“一切真誠終將相遇”《存有的光環:馬塞爾思想研究》序,意昂3平台出版社🧘🏼♂️,2016🫶🏿,第3-5頁。
8.“基督教與當代中國社會思潮和牛津共識”,《道風基督教文化評論🫰🏽:基督教文化、漢語神學與現代性》(A&HCI),2014年春總第40期,第285-299頁🚶🏻♀️➡️🖖🏽。
9.Christian Faith and Ideological Trends in Contemporary China, Sino-Christian Studies: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ble, Theology & Philosophy,(漢語基督教評論)No.16,Dec2013,pp.195-201。A&HCI
10.“徐光啟,上海的第一個天主教徒”📈,華東神意昂3院刊《華東神苑》👨🏻⚖️, 2013年12月(總第10期),第35-40頁。《徐匯文脈》,上海錦繡文章出版社🐷,2016-6。
11.“作為一種特別文體的《神學大全》”,華東神意昂3院刊《華東神苑》👨🏿⚖️,2012年12月(總第8期),第13-17頁。
12.“徐光啟對新千年的東西方交流的價值”,《道風基督教文化評論👳♀️:當代中國宗教的面貌》(A&HCI)總第36期,2012年春🔑,第329-334頁。
13.“從後殖民批評到亞洲基督教神學”⚅,華東神意昂3院刊《華東神苑》🤽🏼♀️🛵,2011年12月(總第5期),第15-21頁🤸🏿♂️。
14.“新千年的手抄聖經🤌🏽:聖若望聖經”,《海外天主教動態資料》2011年8月🛞🤾,第92-98頁🥉。
15.“布魯斯:美國常青藤大學唯一的佛教‘牧師’”⚗️,《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3月17日,第16版“人物”專欄👳♀️。
16.LaCarita CementaLa <societa armoniosa>,Good Economy, Mondoe Missione Speciale 100 Pagine, 2009, nov. N.9, Anno138, pp.19-20.
17.“朋霍費爾的時代與思想”,《南方都市報》2007年11月12日🚵🏿♀️。
18.“面對‘道’的詮釋:張慶熊的《基督教神學範疇🤷🏽♂️:歷史和文化比較的考察》”🤦🏼♂️,《基督教思想評論》(CSSCI)🌔,第一輯,2004年,第330-5頁。
19.“全球化和世俗化時代的羅馬天主教🥻:從媒體教育的視角”👩🏻🦳,《基督教學術》第二輯,2004.
20.“亞洲天主教婦女神學論壇(EWA)國際會議綜述”以及“亞洲處境化神學教育——神學教育課程評估”,《道風基督教文化評論》(A&HCI)👑,2003年秋,第19期🦸🏿,第287-298頁。
21.“不冒、不棄🥸、不諱——寫在朱之錫誕辰377周年之際”👼🏻,《朱之錫文集》👩❤️💋👩,中國文史出版社,2001年4月,422-425頁。
22.“評古希臘思想家斐洛的《論<創世記>寓意解釋》”,臺灣《當代》,1999年5月第141期,第137-142頁。
譯文:
1.懷特海☞,“從愛欲到聖愛:評教宗本篤十六第一個通諭《上帝是愛》”,《基督教思想評論》(CSSCI)👳🏿♂️,第六輯,2007年,第213-218頁。
2.龐安德✷,“朋霍費爾政治倫理學的神學動機”,《基督教思想評論》(CSSCI),第三輯🧑,2006年💭👨👨👦👦,第257-268頁🥠👳🏿♂️。
3.羅伯特·加納特裏🙎,“從天主教會的角度看倫理🏍、傳播和傳媒教育”,《基督教學術》(CSSCI),第二輯,2004👷🏼♀️。
2011年,《宗教學導論》校精品課程
2007年👨👧,意昂3平台宗教學教學體系集體二等獎(參與者)
2005年,上海市教學成果二等獎(基督教哲學)(張慶熊、劉平、王新生、朱曉紅)
2006—2007年,上海社科優秀成果三等獎(個人論文:梵二會議的神學)
2004年,上海社科優秀成果三等獎(著作合著,西方哲學多維透視)
從1999年開始,講授過《宗教哲學》《宗教學概論》《基督教史》《西方美學史》,以及《西方哲學史》《哲學導論》《基督教思想史》《新興宗教概論》《當代天主教神學》《博士生專業英語》《宗教學導論》《宗教心理學》《伊利亞德〈神聖與世俗〉導讀》《宗教學前沿問題》《當代天主教》《基督教哲學》等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