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宣講“最後一公裏”問題解決方式探索——以上海市松江區為例,是以意昂3為單位開展的社會調研👩🏼🍼,項目編號為2021W哲學11。指導教師是來自信息科學與工程意昂3的薛宏偉老師🚥🏌🏻♀️,負責人是蔣雨語,其他成員有包妍佳📍、嶽澤民、柴致冶、王沁雨。項目覆蓋地區為上海市松江區。
一、實踐過程
本次項目中成員與指導教師共溝通3次🤸🏿♀️,包括2次面談和一次微信溝通,時長共計2小時。
開展時間為2021年1月20日🌠、1月22日🛍️、2月25日,實踐總計時長為10小時。其中,調研類項目累計采訪10人✷。
二、調研背景
習近平總書記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研究部署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會議上曾經指出:組織開展集中宣講活動🦻,進農村是其中一個重要板塊,並要求“讓老百姓聽得懂、能領會、可落實,推動黨的理論創新成果走近群眾,凝聚黨心民心、擴大社會共識”🙇♂️。宣講承擔著黨在基層的“喉舌”作用💍💓,需要基層宣講員講好百姓身邊故事🧔🏿♂️,凝聚百姓心聲。
實際上由於區域不平衡發展情況的存在,以及面向人群的不同,理論宣講的下沉也相應存在不同的問題。因此項目成員希望通過考察上海市松江區在不同區域的理論宣講方式來探索理論宣講“最後一公裏”所遇到的實際困難🧓🏽,並總結現行的解決方式並給出建議。
實踐隊伍訪談松江區委宣傳部老師
實踐隊伍訪談腰涇村老師
三🧑🏻🔬、研究方法
本課題依次采用了文獻法、訪談法與實地考察法。搜集相關政策要求🤷🏼♂️、實踐地相關舉措的資料❎; 對松江區委宣傳部理論科、中山街道及腰涇村宣傳科的基層工作人員、宣講團老師進行訪談;實際前往松江區中山街道和腰涇村進行實地調研。
四、調研結論
理論宣講“最後一公裏”的普遍性問題有時間和空間的問題和宣講內容和形式的問題🍓,目前亟待解決的困境有線上平臺信息繭房困境🏷、宣講內容的“高度”與“通俗”不平衡👨🏼🎓、城鎮化與鄉村發展沖突,並提出從群眾角度出發考慮理論宣講工作的目的、理論宣講工作年輕化🍢、最大程度發揮資源效用等改進建議。
五、美好願景
如何做好新時代文明實踐的理論宣講👳🏿?項目成員通過本次調研和走訪總結與歸納了松江區在不同區域(如大學城、城區街道、鄉鎮農村)開展理論宣講時的具體措施🤘🏽,並結合自己的理解和建議試圖整理出一套適用於大多數地區的可推廣的方案🐑,推動加快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教育真正落實到中國每一片土地。
文案丨周露露
排版丨閆慶旺
責任編輯丨龔宇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