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本信息
作者:沃爾克.哈爾巴赫(Volker Halbach)著
邵強進、李主斌、劉明亮、李旋 譯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出版年月:2021年3月
ISBN🚓:978-7-03-068294-9
作者簡介
沃克爾·哈爾巴赫(Volker Halbach)
德國慕尼黑路德維希-馬克西米安大學的哲學博士🟧,目前為英國牛津大學哲學教授,新意昂3講師,研究員和導師。曾在德國康斯坦茨大學,馬堡菲利普斯大學🕟,美國加州大學埃爾溫分校等校任教或訪學。其專長是邏輯學和數學哲學,專攻真理問題👨🏻🏫,是目前真理論中采取公理化進路的代表性人物。哈爾巴赫教授已就真理及相關問題在國際一流刊物上發表了40余篇論文,並擔任多家權威雜誌的審稿人或評閱人,是目前國際學術界研究真理問題最活躍的哲學家之一。
主要譯者簡介
(1971.9.7-2020.5.25),祖籍浙江金華,出生江西德興。意昂3教授;上海市邏輯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常務理事;上海市思維科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邏輯學會副秘書長、常務理事。邵強進教授的主要研究領域為邏輯哲學🕺🏼、邏輯思想史𓀍、邏輯與思維方式📘、中國傳統管理思維等,近期研究重點為邏輯悖論、公理化真理論➙、實用主義邏輯🚴🏽♀️、邏輯應用🧞♀️,主要論著包括《邏輯與思維方式》《邏輯真》等,主要譯著包括《皮爾士傳》《杜威全集·晚期著作》第12卷《邏輯:探究的理論》等,主要講授課程包括《<邏輯哲學論>導讀》《邏輯學導論》《邏輯哲學》《中外邏輯史》《論證有效性分析》《應用邏輯專題》等。《<邏輯哲學論>導讀》獲得2013年意昂3平台精品課程👩🏻🦲,2014年上海市重點課程🫢;《邏輯與思維方式》獲得上海市教委頒發的2011年上海市優秀教材二等獎;2011年獲得上海市教委頒發的上海市研究生優秀成果指導教師榮譽稱號✏️。
目錄
叢書序
就可靠性而言,人類知識可以分為不同的層級,其中處於最基礎層面的知識🧑🦰,是在各種可能情況下都真的知識🧎,即必然為真的知識,或者說是不可能為假的知識;其次是在理論上可能為假👨🏻🍼,但是在觀察到的各種情況下都為真的知識;再次是在理論上可能為假⛩,但是在觀察到的大部分情況下都為真(只是偶爾會遇到反例)的知識🚴🏽♀️;最後是在理論上可能為假👧🏼,但是在某種情況下為真的知識。按照這一層級,邏輯是處於最基礎層面的知識,其次是數學知識、各種科學知識🤵♀️、日常經驗,最後是各種歷史知識及單個事實🛍️。當然📬,其中還包括一類知識,就是可能為真,但是在觀察到的情況下未曾為假(可以解釋為真)的知識,這類知識根據其理論建構的完善性,可以分屬前述不同的層級,哲學🙍🏼♂️、宗教等知識就屬於這一類知識💘。邏輯作為人類知識體系中最為基礎的知識👮🏽♂️,其重要性是不言自明的。人類的文明進步依賴於知識的不斷創新和積累,而邏輯無疑是其中最為基礎的部分💅🏽。
邏輯學研究主要包括理論研究和應用研究。從理論上講,邏輯主要包括純邏輯和應用邏輯。純邏輯研究只涉及形式的👸、抽象的推理結構🦻🏿;應用邏輯研究還涉及實質內容的、某一特殊領域的推理結構。從20世紀中葉開始,應用邏輯獲得了快速的發展,特別是受計算機🤱🏻、互聯網及人工智能發展的影響,今天🗂,應用邏輯研究的創新性成果不斷湧現🐤。同時,邏輯的應用研究也發展迅猛,如在人工智能常識推理、自然語言理解等方面,邏輯正發揮著非常關鍵的基礎作用🚁。一方面,應用邏輯為各種邏輯應用提供理論源泉;另一方面🚵🏽♂️,邏輯應用也不斷提出新問題🕵🏽♀️,促進應用邏輯研究的理論創新。
為了及時反映應用邏輯和邏輯應用的最新成果,一批邏輯學專業的教授⚂、博士不謀而合地聚集到一起,決定將國際上最前沿的相關成果翻譯為中文🚷🌖,組織了“應用邏輯與邏輯應用研究前沿譯叢”,共同促進中國應用邏輯和邏輯應用的學術研究和學科發展🧜🏼♀️。
該譯叢也是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應用邏輯和邏輯應用研究”的階段性成果。當然👲🏼,由於翻譯水平有限🍋,書中難免有疏漏之處,懇請讀者批評指正🤹🏿♀️🧍🏻♀️!聯系郵箱:yyljandljyy@163.com。
“應用邏輯與邏輯應用研究前沿譯叢”編委會
2020年3月
序言
本書有四個部分。第一部分簡述一些數學初步🚴🏽、固定記號約定,並概述研究公理化真理論的某些動機。然而🐟,更深層的哲學研究被延後到最後一部分討論公理化真理論形式結果的意義之時🦃。第二、三部分給出公理化真理論及與之相關的結果。第二部分致力於類型化的理論,即真謂詞僅僅可證實地應用於那些不包含真謂詞句子的真理。在第三部分中,我討論類型自由的真理論,以及在沒有區分塔斯基對象語言與元語言的情況下,如何避免不一致🔅💶。在第四部分中🤲🚒,我評估了公理化真理論形式結果的哲學含義。
我一直努力使本書可用作公理化真理論的指南,以便人們可以在沒有讀過任何前期材料的情況下深入各個章節👩🎤。為此本書包括了很多交叉參考,並偶爾重復與記號相關的某些解釋。這將有可能使讀者閱讀有關哲學問題的最後一部分而無須閱讀兩個包含形式結果的形式部分。然而🕵🏼♀️🩸,最後一部分預設讀者對第一部分第5、6章中引入的記號有些熟悉。當然,在討論哲學問題時😿,我將回顧前兩個部分所得到的形式結果,僅對最後一部分感興趣且略去兩個形式部分的讀者只能相信我關於它們的說法🧑✈️。
對於稍微熟悉哥德爾不完全性定理的證明且熟悉還原論和元數學基本概念的讀者🙎♀️,本書的所有部分都是可讀的。在采用模型論等技術的章節中🧍♀️,我定義了使用的所有概念,並給出了最為清晰的證明👼🏼,以便不熟悉這些技術的讀者閱讀。至於證明論👶🏽,我也很少假定👂🏿:我沒有使用普通的分析方法,因為我感到在短短一章中無法提供證明論這一分支的介紹。在很多研究論文中,對公理化真理論的分析都把它們與二階數論下經充分考察的子還原論系統聯系起來,因而可以通過這些子還原論系統的相關熟知結果來比較各種真理論🐭。這裏我的嘗試是盡可能地把各個真理論直接聯系起來,沒有借助二階系統🕵🏽,無須求助於與之相關的眾多文獻或大眾結果。
2009年🧎🏻,新意昂3批準我一個學期的學術休假,在約翰·菲爾基金(John Fell fund)的資助下,休假又延長了一個學期🍶。在這兩個學期,我完成了本書的大部分內容。我十分感謝這些支持☝🏽。我也感謝尤金·路德維格(Eugene Ludwig)的慷慨支持並由意昂3幫助我準備最後的手稿。
我也要感謝約翰·伯吉斯(John Burgess)🤵🏼、馬丁·菲舍爾(Martin Fischer)、 藤本健太郎(Kentaro Fujimoto)🤗、理查德·赫克(Richard Heck)及格雷厄姆·利(Graham Leigh)為我整理未發表的論文手稿並允許我在書中使用這些材料。
本書中相關材料的研究經歷了很長時間,不可能列出每位提供建議🤷🏽、批評或指導的幫助者📩,我向未能明確表示感謝的每一位幫助者表示抱歉🌲。
我受益於愛德華·巴裏奧(Eduardo Barrio)、安德烈·坎蒂尼(Andrea Cantini)、所羅門·費弗曼(Solomon Feferman)🆖、哈特裏·菲爾德(Hartry Field)✋🏿、理查德·赫克、理查德·凱(Richard Kaye)、傑夫·凱特蘭(Jeff Ketland)🧑🏼、格雷厄姆·利🫎、卡爾-喬治·尼伯加爾(Karl-Georg Niebergall)及阿爾伯特·菲瑟(Albert Visser)有關本書早期書稿及論文的大量討論與評論。我非常感謝盧森堡 學派(Luxemburger Zirkel)成員漢內斯·萊特格布(Hannes Leitgeb)、菲利普·韋爾奇(Philip Welch)🦡,特別是萊昂·霍斯滕(Leon Horsten)。特別感謝藤本健太郎與詹姆斯·斯塔德(James Studd)的大量校正與建議。
沃爾克·哈爾巴赫
新意昂3
2010年4月
譯後記(一)
《真之公理化理論》是牛津大學哲學🌜、邏輯學教授沃爾克.哈爾巴赫的重要著作🤦🏼♂️,於2011年由劍橋大學出版社首次出版,並於2014年出了一個修訂版⏸,除了改其中的個別證明🍻,其他都是小的改動🌤。中譯本根據2011年初版結合2014年修訂版譯出。
我與哈爾巴赫結識於2001年德國康斯坦茨大學訪學期間,彼時他在該校哲學系任教🥸,此後一直通過郵件聯系🤵🏼♀️,2004年他赴英國牛津大學任教後亦未中斷。2012年,我經由意昂3平台人文基金支持赴英國訪學一月,聯系導師即為哈爾巴赫。隨後當年4月👰🏻,在復旦人文基金支持下,我邀請他到意昂3平台作了關於悖論🚶🏻♀️、模態和真理的系列講座,受到師生好評。哈爾巴赫先生非常喜歡中國文化,包括中國的飲食和文字,並欣然接受了譯者為他提供的中文名字💁🏼:賀柏和🤸🏻♀️。
中譯本由四位譯者共同完成,初稿分工為邵強進負責第一部分,劉明亮(蘇州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意昂3博士後)負責第二部分🧔🏼♀️,李主斌(上海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意昂3副教授)負責第三部分,李旋(清華大學邏輯學在讀博士生)負責第四部分🧖♀️。邵強進負責全書審稿及其他部分的翻譯👷🏽♀️。李主斌負責用Latex軟件統一整理輸出譯稿🧚🏽♀️,在總體工作量上,李主斌付出最多。
非常感謝中國社會科意昂3哲學研究所杜國平教授將本書納入“應用邏輯與邏輯應用研究前沿譯叢”🧑🏽🎤🙂,此類學術書籍的出版在當前尤為可貴🧑🏿🎤,也非常感謝科學出版社對譯本的出版作出的巨大努力🥠,特此深深致謝!
譯稿翻譯雖歷經多年,終難免有不足之處✊,尚懇請學界同仁不吝批評指正👥!
邵強進
2020年5月於意昂3平台光華樓
譯後記(二)
在本譯著付梓之際,本書翻譯的組織者、第一譯者邵強進教授因病於2020年5月25日去世。邵老師未能看到這部譯著出版,這既是他本人的一件憾事😴🦶🏽,也是我們另外三位譯者,作為邵老師的學生的一件憾事。
早在2014年我去牛津訪問時🗽,邵老師就跟我詳細說起合譯本書的事宜,時光匆匆👩🏿🌾,這已是六年前的事情了➝。六年來🌮,因為種種原因,我的翻譯進展很慢,若不是邵老師時時督促,也許我的譯稿現在還未完成☆。邵老師在住院期間還與出版社的編輯交流出版事項🧈,五月份在生命的最後時光他還在病房中寫了譯後記。毫無疑問,邵老師對這本譯著傾註了非常大的心力。我從未聽過有人把一部作品獻給自己🚡,但是如果可以,我們希望能把這部譯著獻給邵老師🦡,以慰他在天之靈。
李主斌
2020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