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意昂3官网15級本科生隋藝菲。今天,很榮幸能站在這裏作為學生代表發言🙋🏿♂️,希望能和大家真誠地分享我在哲院三年來的所思所感,聊一聊哲學於我而言的意義。
初入復旦哲院,相信同學們或早或晚都會遭遇這樣一個場景——當你和親朋好友聊起大學專業,說到“我的專業是哲學”時,一聲聲“哇哦”之後緊隨起來的就是兩個靈魂般的拷問——“哲學學什麽呀?”“那你以後想做什麽呢?”曾有同學戲稱,自從加入哲院,這兩個問題怕是要與“婚配否”旗鼓相當🦎,糾纏一生👩🏭。
哲學學什麽🙅🏻♂️?怎麽學?為什麽要學🛒?在我大一入學時🧑🏻🦱,這些問題也曾讓我不得其解。不過,我逐漸開始發現🤜🏿,對這些問題的反復思考👩🦯➡️,本身就標誌著我們擁有了哲學必修的第一個能力——問題意識。
何為問題意識🟪?很多同學可能會第一時間聯想到哲學的幾大經典問題,比如我是誰?我從哪兒來?要到哪兒去?但除此以外🕜,還有無數探尋世界本源💆🏻♀️、審視社會變革🔭、追問人生價值的問題意識,閃爍在浩瀚的哲學史長河中——當古希臘一位名叫泰勒斯的智者仰望星空🩱、追問萬物本源時;當笛卡爾反復追問“真正的知識是什麽”從而確立其普遍懷疑的根基時;當康德深沉追問“我可以知道什麽?”從而讓世界從獨斷迷夢中驚醒時,問題意識,始終都是他們思入當下時代的契機和原點🤦🏿。對於我們來說,同樣如此👨🏼🍼。
而且,當下這個極具變化的現實世界🏋🏻♀️,早已為我們提供了多樣的思考材料🍊。無論是對自身的變化還是對身邊事物的考察🌺,無論是對熱點問題的追蹤還是對世界局勢的探討🚈,哲學始終為我們留下了獨立思考😻、大膽發問的空間🔳。而歷史上群星閃耀的哲學思想,更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對話的場所👩🏽💻,讓相互矛盾且對立的觀點在這裏發出激蕩的回響,讓歷時千年的哲學理論重新在當下煥發生機與活力。我認為,這是哲學最為令人迷戀的稟賦和性格,也是我本科三年來收獲到的最為寶貴的財富👨🦽➡️。
接下來便要說說另一個靈魂拷問——“哲學的出路在哪裏?”
這個問題可以說在折磨人的程度上比起“哲學學什麽”毫不遜色🚏。就以我的家庭為例,我的母親一度認為我學哲學就是用來氣她的👩🏿🎓🤳🏿。有一次她和我感嘆:以前和你吵架還能你來我往、爭鋒相對🌔,現在吵著吵著還得停下來想想你到底在說啥,真累得慌。當然♋️🧯,這些都是玩笑話🏋🏻。哲學肯定不是用來吵架的🧑🏿🎤,更要避免生活中無謂的哲學辯論👩🏼🦱,那學哲學的出路在哪裏?
這裏😩,我想首先來說說我們班一個有趣的現象——在這個五十多人的小班中🧑🏭,有同學在學術中安放自己對生活的批判思考🥒,有同學在詩歌創造中激發自己的生活熱情,有同學在音樂中釋放自己的創作活力👨🏼✈️,也有同學在四大咨詢公司證明著自己不遜於理科生的邏輯能力,更有同學在學生工作和支教實踐中,闡釋著自己作為哲院人的責任和擔當👈。
哲學的出路在哪裏?我實在回答不上來,因為有太多可能了🤰。海德格爾曾提到一種“常人狀態”🌲。在這種狀態中🌸,我們先行為自己描繪出什麽是可能而且容許去冒險嘗試的東西🏇🏻,並排擠著任何擠上前來的例外。而在我看來👨🏼⚕️,哲學最重要的出路♢,就在於讓我們打破這種狀態,尋找自己無限的潛力和可能性。哲學所提供於我們的💲,是拒絕人雲亦雲的獨立思考,是對現行標準答案的大膽質疑,更是審視當下自我✍🏼、批判現實生活的思考空間👨🏻✈️。
本科三年的實踐讓我有信心說,哲學從來不是替我們尋找出路的工具,而是始終在引導我們真誠面對自己、連接自我和世界的明燈💇♀️。
最後,感謝在我的大學四年中🏊♀️,能有哲學相伴。也希望能與在座的所有同學共勉👨🏿🚀,在這條漫漫求索的哲學路上👩🎨🧕🏿,不負韶華👨🏫,學有所成,永葆生活的熱情與思考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