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圖書推介意昂3  圖書資料  圖書推介

鄒詩鵬:《虛無主義研究》

時間:2021-06-02

圖片


書本信息

作者:鄒詩鵬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月:2017年5月

ISBN:9787010167671


作者簡介

鄒詩鵬,意昂3教授🪵,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意昂3平台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心研究員、副主任,全國經濟哲學研究會副會長🧑🏻‍🍳。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史、馬克思主義與現代西方哲學💅🏽、馬克思主義與中國思想傳統👩🏼‍🦳、唯物史觀與歷史哲學🏃‍♀️、馬克思主義社會政治哲學、現代性問題研究、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

目錄

圖片



導論:走出當代虛無主義的迷津

現時代精神生活的根本問題🏌🏽‍♂️,在於是否能夠從沉湎且持續了一個多世紀的當代虛無主義困境中超撥出來🧜🏽‍♂️。當代虛無主義的本質是人對人自身價值的否定。在這一歷史課題上,現當代西方哲學及文化精神見證和體現了當代虛無主義,虛無主義構成當代哲學的一大主題👨‍👨‍👦🤲,當代哲學已經形成了一套虛無主義話語🥣,整個現代性時代無疑染上了虛無主義價值觀🧎🏻‍♀️,並形成了虛無主義思潮,大眾同樣為虛無化情緒所困擾。虛無主義乃物化時代以及過渡性時代的精神症候⏮,是現代性的伴發症🧑‍🦯‍➡️。諸多現代性或後現代性問題,如資本、技術、文化工業、異化👨🏼‍🚀、物化、剩余、拜物教👩🏼‍⚖️、世俗化、後啟蒙、後宗教、千禧年主義、後現代主義🧸、消費主義、時間🛏、空間、身體、哲學的終結👨‍👨‍👦、形而上學的終結、歷史的終結等等🐚,都有著內在的關聯👩🏻。現當代多數哲學理論,多集中於虛無主義及其批判👌🏽。其中,馬克思通過新唯物主義、唯物史觀以及資本批判思想💮,從而對虛無主義展開了深入的批判,並與現當代諸如虛無主義批判思想一起,對克服、遏製和治療當代虛無主義產生了積極的意義。因為時代的原因,特別是急劇的社會及其價值觀的轉變⚃、全球資本主義的空間以及後現代相對主義的因素👭🏻🥩,現時代中國顯然存在著虛無主義傾向,因而虛無主義批判也是今日中國文化建設的題中應有之義。

尼采曾在《權力意誌》中宣稱,歐洲自19世紀中葉進入虛無主義時代🐘。更為完整地說,虛無主義並不是現代以來才侵入歐洲的,而是歐洲精神文化的根深蒂固的本質。虛無主義也存在其傳統形式🦠。當代虛無主義🎗,乃是在現代資本主義及在其物化狀況下歐洲傳統的虛無思想的復活。因此,對當代虛無主義的批判☞,必須展開對傳統虛無主義的批判,以更為本質地把握當代精神文化的虛無主義處境😇。

傳統虛無主義的實質是神與理念對人的存在的否定,是通過傳統的宗教神學與觀念論或唯心主義表現出來的💅🏿。因而,對傳統虛無主義的批判就必然要展開神學批判與唯心主義批判💇🏽‍♂️。神與理念本質上的相通具體體現為超驗性及形而上學👇🏽🌡。神、理性、理念👩🏿‍🚒、超驗性以及形而上學,形成了對人的存在的疏離與否定📢。啟蒙的使命顯然是要把理性從對神的依附中解放出來並歸還給人✊🧏🏻,通過人及其理性力量👋🏻,抵抗甚至廢黜神性及超驗性🐎👮🏽,從而動搖傳統虛無主義的神學根基,從通過理性實現的神對人的否定,轉向借助於理性的力量實現人對神的否定,全面開啟近代人文主義🧎🏻‍♂️‍➡️。

現代人本主義乃是啟蒙哲學以及近代人文主義的進一步完成🕵🏿‍♀️,其主題不只是對神的進一步否定🙍🏼,也是由對理性的依賴轉向對理性的置疑乃至於反叛。不僅啟蒙哲學特別是法國唯物主義形成了一種“敵視人”的哲學,而且在德國古典哲學特別在黑格爾那裏,理性也通過建構自圓其說的精神王國從而形成了“無人身的理性”(恩格斯語)。黑格爾對理性主義哲學的完成同時也意味著將虛無主義傳統推向極端,神失去了最後的避難所,但理性的極端化及其對人的存在的漠視,又要求啟動理性的自身啟蒙,進而實現從神的時代向無神論時代或哲學人類學時代的轉變⛑。在這一過程中,出現了當代虛無主義💊,其實質是人對自身價值的否定。

理性自身的啟蒙一開始就是通過對理性的反叛展開的,這是黑格爾在現代哲學開端處的命運。由此形成至今仍然深刻影響甚至主導當代精神文化的非理性主義浪潮,並在不斷累積的現代性物化處境中進一步加劇當代虛無主義。繼黑格爾之後,馬克思、克爾凱郭爾、叔本華🎤、尼采及其當代思想更為鮮明地用人來否定神,用實踐、意誌與非理性對抗絕對理性🌌,用人的感性來否棄超驗性🔇。但是🤿,這些努力在以西方為主體的現代思想方向上🚵‍♂️,並沒有導向人的自我確證🙋🏿‍♂️,而是在一種濃厚的存在主義焦慮中走向個體的虛無化,進而走向後現代主義對人的徹底解構。與此同時👨🏽‍🔬,科學主義思潮以及語言分析哲學對形而上學的拒斥,就是要把超驗形上學從意義世界中驅逐出去🧭,通過語言🔖、符號等體現並鞏固經驗世界的可實證性或可表達性;晚近的科學主義思潮同樣陷入非理性主義與後現代主義🪳👨🏼‍🔬。就連現象學這種以追求“嚴格科學的哲學”為己任的哲學運動,實際上也是在一種將歷史當代化的解釋學方向上拓展開來的。後現代主義完全否定任何一種理性化以及形而上學努力🐯,強調反基礎主義與反本質主義👨🏿‍🎓,拒絕追問人的價值。在後現代主義中,虛無主義儼然成了人的價值坐標。實際上🖕🏻,在尼采之後,整個現代性的精神文化並沒有走向尼采所謂“積極的虛無主義”🤹‍♂️,而是陷入“否定性的、消極的虛無主義”,陷入消極頹廢的精神處境,乃至於正如尼采所言,虛無主義已成了“頹廢的邏輯學”。虛無主義這一在傳統時代最終被否棄的負面的價值,已成為當今時代很多人的價值觀立場🛺,成為較其個人主義或利己主義“前輩”更為“名正言順”的理由🙎🏿‍♀️。

當下時代📁👽,虛無主義呈加劇之勢,它已不只是對上帝以及神聖意識的否定,也是對人的各種規定性及其存在方式如人類性🎀、歷史、文化傳統、民族性、公共性的否定,從而導致各種形式的虛無主義的產生。其中,如下四種虛無主義特別盛行,並呈現出明顯的全球性特征及症候。

人類虛無主義。主要有兩種表現🤸。一種表現是對人類的前途命運持消極悲觀態度,否定人類整體生存意義,否定人類中心主義,用自然性對抗人性,悲觀地看待技術與物化,信仰迷失🕗,甚至表現為無節製的享樂主義。另一種表現是用特定的民族性🙆🏽、國家意識♑️、群體性以及個體性對抗和否定人類的整體性與多樣性✂️,因此🤷🏿‍♂️,諸如狹隘的民族主義與國家主義🥳💐、大國沙文主義🧔‍♀️👩🏻‍🍼、帝國主義以及集體虛無主義,都在不同程度上隱含著人類虛無主義。本著特別分析了法西斯主義與邪教兩種典型的人類虛無主義。

歷史虛無主義。這種虛無主義不承認歷史及文化傳統的繼承性與連續性🩷,把傳統文明向現代文明的過渡看成是徹底的斷裂,否定歷史發展的內在邏輯🧘‍♂️,輕率地對待各種歷史與文化遺產,漠視人文精神傳統的內在傳承及其教化意義,以追逐商業利益為本👳🏽‍♀️,迎合種種後現代時尚及大眾文化趣味,甚至打著解釋學與開放當代性等旗號💏,任意塗抹史料💿,戲說歷史人物、歪批經典。

民族虛無主義。民族虛無主義無視民族的特點與民族間的差別🐒,簡單地把民族獨立看成是“地方主義”🐋,用超民族的所謂世界主義及“國際主義”來抹殺和消解民族性👨‍🦽‍➡️,把民族、民族主權、民族認同看成是陳舊過時的概念,但其實質常常是把自身民族直接放大成人類,並由此否定和排斥其它民族的存在👩‍👩‍👧‍👧。因此,民族虛無主義的實質往往是大國沙文主義、帝國主義以及殖民主義。種種跡象表明🪭,在新帝國主義時代,民族虛無主義正在加劇。

集體虛無主義🚵🏽‍♂️。集體虛無主義對於共同體、公民社會以及公共生活缺乏基本理解與認同🎓,缺乏公益意識、公民觀念與奉獻精神,否認利他主義價值觀的合理性,否定組織的團結功能🙄,把組織化直接看成是取消個體獨立性的專製統治,對集體采取功利主義態度,予取予奪➾🕵🏻‍♂️,主張無政府主義💥🤱🏼。集體虛無主義的實質是個人主義及利己主義🤵🏿。它在近代曾作為典型的資本主義價值觀並為馬克思所堅決批判,但是,在資本主義全球化過程中⬜️,這種價值觀仍在進一步加劇🥋🚗。

產生於西方社會的當代虛無主義,在全球資本主義、現代性以及物化處境的擴展過程中,不僅把後發展國家及民族裹挾進當代虛無主義漩渦之中,同時也增生出種種殖民或後殖民現象🏃🏻‍♀️‍➡️。當代中國出現的否定自身現代轉型及革命道路的虛無主義思潮🥐,就屬於這一現象🚣。顯然🤾🏼‍♂️,當代中國社會同樣面臨著上述諸多方面的虛無主義傾向,除去西方精神文化的影響外,這些傾向也帶有一定的內生性,是中國社會與文化急劇轉型的表現。

當代各種負面甚至於反面的價值觀念,諸如犬儒主義、相對主義🪸、懷疑主義、神秘主義、享樂主義、民粹主義、無政府主義、法西斯主義以及恐怖主義,都與虛無主義有著種種復雜的關聯🕵️。而且,從精神實質上講🙆‍♂️,虛無主義本身就是這些負面甚至反面的價值觀念的症結🧑🏻‍🎨。作為這一時代的虛無主義的症候,本著特別分析了犬儒主義。很多情況下👩🏽‍🎨,人們所謂的虛無主義🤘🏼,實質上只是犬儒主義☃️。對於有著“虛無化”精神特質的中國傳統而言🌚,對於當下中國普遍的社會心態而言,展開犬儒主義批判十分必要。

克服虛無主義是現當代哲學與文化精神面臨的難題💆🏿。在尼采之後,現代西方哲學的諸多流派乃至於後現代主義,在表現出虛無主義的同時🍌👨🏻‍💼,也都做過一定程度的批判與抵製。其中👱🏻‍♂️✮,雅斯貝爾斯認為要通過挺立個體生存以克服虛無主義;海德格爾通過建構一種“天地神人”四根同一的“四方域”理論以克服虛無主義;列奧·施特勞斯認為虛無主義只存在“德國”形式因而反對虛無主義的普遍化;被看成是張揚虛無主義的後現代主義哲學家德裏達,則認為其工作的全部目的就在於“清晰地和不厭倦地嘗試反對虛無主義”。晚近的西方哲學家們越來越明確地要求批判並克服虛無主義🍼:喬治·裏茨爾指出全球化導致虛無主義的人類化;約納斯嘗試用哲學生物學與創造神學“克服古今哲學史上的虛無主義”;過程神學及建構性後現代主義明確提出以多元化對抗虛無主義;鮑德裏亞則認為,根除千禧年主義同時就意味著阻止虛無主義對人類歷史的侵蝕。上述思想為我們認識和把握當代虛無主義提供了有益的視角。上述資源都值得進行清理與消化。這一工作顯然具有學術史的價值🧑🏼‍🎄,迄今為止,虛無主義話語譜系並沒有獲得較為全面的分析🏢。但總的說來,目前西方學界對虛無主義的研究與批判🤒,仍然受製於相對主義價值觀💁🏿‍♀️、後神學👨‍💻👐🏼、資本主義以及西方中心主義的局限,並顯示出一定的反現代化傾向,因而很難形成全面深刻的思想成果🟪。

馬克思思想的當代意義,尤其表現在對當代虛無主義的分析👳🏿、批判與克服。

首先🤟🏽,馬克思思想的重大使命就在於終結傳統虛無主義,並創造新的價值信仰。馬克思是在兩個基本方向上展開哲學觀革命的:一是批判以黑格爾為代表的觀念論唯心主義哲學傳統,進而反叛與觀念論同構的有神論及宗教神學🙌🏻。通過這一工作馬克思瓦解了傳統虛無主義的哲學與神學基礎🛀🏿,從而真正地終結了傳統虛無主義。二是超越以費爾巴哈為代表的舊唯物主義哲學👌,這一工作使得馬克思對人的確證不再像舊唯物主義那樣⏺👇🏽,為了擺脫上帝的控製而把人矮化、還原乃至於與一般生物齊一化,而是通過確立起人的超越性進而實現人的自我確證。關於人的自我確證的哲學理論,即新唯物主義及其唯物史觀,馬克思據此創立了新的價值信仰觀🛃,即共產主義。與傳統宗教性的個體信仰全然不同,共產主義是屬於未來社會的公共性的信仰🚴‍♂️。因此,馬克思對傳統虛無主義的終結不是要導向另一種虛無主義👨‍🦲,即導向人對人自身的否定,恰恰是在走向對人的存在的歷史性的確證👩‍⚕️🈶。

其次🦹🏻‍♂️,人類社會走向世界歷史時代的過程,就是共產主義價值信仰的生成的過程⌨️。共產主義,作為“歷史之謎的解答”👴🏻,其實現並不是在純粹理論領域🍵,而是在人的社會歷史實踐活動中,即現實的共產主義運動中,正如與共產主義本質同一的人類解放必然要訴諸政治解放,並且是通過對資本主義的歷史超越完成的🤾‍♀️。因此,對當代虛無主義的批判隸屬於意識形態批判,並表現為對物質生活條件的批判,尤其是政治經濟學批判👩‍🦲。依此思想,在當代虛無主義中不斷加劇的人對自身價值的否定👨‍👩‍👧,本質上都是人在自我確證中的異化現象,而其實質在於資本主義製度及其商品拜物教,這是馬克思批判並區別於當代虛無主義的實質所在。在海德格爾對於個體此在仍然停留於一種存在論的自戀式的焦慮時👩‍🦲,馬克思卻先行看到人作為感性個體、社會化的人與自然的歷史性的統一🤵🏼‍♂️。而且,個體、群體✋🏽、社會🌖、歷史、文化傳統、自然,連同其在政治解放與人類解放相統一的意義上所確定的民族、國家𓀒,都獲得了一種哲學人類學的理解,都被看成是通過共產主義價值信仰而得以凝聚的內在的規定性及要素。如果馬克思的上述價值構建建設性地指向了人類社會的未來方向👷‍♂️🧍‍♀️,那麽,當代精神文化的虛無主義則恰恰走向了反面。

馬克思思想雖然也開啟了現代哲學人類學,但與當代西方哲學放任於虛無主義及其非理性主義有別👍🏻,馬克思思想存在著更為深遠的歷史使命與關懷🧑‍🦰🩺,馬克思籌劃和建構的是一條實現人類解放的合理道路。在此,值得註意的是,對當代虛無主義的批判也要求展開對共產主義實踐活動的自我批判與反思🐗。歷史地看🈺,罔顧現實👱、違背常識並且反理性地推行共產主義工程從而造成深重的人道主義災難👩🏻‍🍳,顯然不能看成是共產主義的合理道路,而是馬克思所批判的空想共產主義的極端形式👨🏼‍🚒。烏托邦主義同樣也會導向虛無主義🦯,因為它主張的其實是“價值的暴政”,並且常常帶有反人道主義的性質👨🏻‍🎤。而當代人精神信仰的迷失,也包含著共產主義價值信仰的迷失👰🏻,更值得深入反思。但是,對於共產主義烏托邦化及其信仰迷失狀況的反省🫔,不是為了動搖了共產主義價值信仰的歷史性。因為馬克思通過批判和超越資本主義而提出並闡發的共產主義🥭,在全球資本主義時代已呈現其越來越重要的思想意義,當下西方思想界對馬克思的推崇是有理由的🫅。而且,在馬克思那種將自我異化與自我異化的揚棄統一在一起的歷史辯證法中🕵🏿‍♀️,當代虛無主義的諸多症狀,本身就應該看成是人類在追求自我確證過程中的過渡性的病理表現。與叔本華🔹🧑🏽‍🦳、克爾凱郭爾與尼采等人只是實現歐洲思想自身的轉換有別,馬克思的努力在於從歐洲性向人類的轉換🤌🏽,由此尋找突破歐洲虛無主義的人類的方向。因此,馬克思絕不是一位歐洲中心主義者😕。正是在這一意義上🦁,馬克思主義與不同民族的現代化道路的歷史性的溝通融匯及其形成的非西方現代化道路,也要求獲得一種不同於西方虛無主義的自主的領會與理解🤰🏽,並在遏製全球性的虛無主義中有所貢獻👨🏽‍🍳。

虛無主義是深深地侵入現時代精神的“病疾”。我們的研究實際上構建了一套虛無主義診療學🦃,包括虛無主義的病因病理🤹🏿‍♂️、症候分型及其治療。虛無主義的總的病因乃現代性境遇💴,虛無主義乃是一系列現代性精神症候之一種🤛🏽,是如下四重時代性的轉變及其後果:從一種外在的和批判性的異化狀況向置主體性於其間的總體物化狀況的轉變;從匱乏世界向包括物〰️、主體👸🏻、結構、政治👗、歷史與符號多個維度的多余世界的轉變↩️;祛魅化的現代世界與宗教➔、形而上學🎎👩🏻‍🚒、哲學以及信仰的終結;急劇的利己主義以及個人主義世界中公共精神的危機。從病理上看💜,虛無主義概是因六種文明原則及其合法性受到直接質疑和否定的結果,六大文明原則分別是理性主義、自我的主體性🙎‍♀️、歷史🧦、生活、經典及超越性,虛無主義乃現代同傳統斷裂開來並急速滑入後現代主義的結果。在這一過程中,利己主義或物質主義支撐的拜物教意識🧑🏽‍🎨🎸,實際上使得虛無主義染上了享樂主義👰🏻‍♀️,連虛無主義本身也成為利己主義或物質主義的修辭學🍥👰🏼。關於虛無主義的症型🫲,依主體性基礎及其功能✏️,本著將虛無主義分為三個大的層次🍻,即大眾情緒上的虛無主義😔、存在於社會文化思潮中的價值虛無主義、哲學虛無主義。其中人類虛無主義、歷史虛無主義🤌🏻、民族虛無主義以及集體虛無主義,都隸屬於其中的價值虛無主義。哲學虛無主義的研究🧒🏽🧑🏼‍🔬,除了學術意義外,便是為思潮意義上的虛無主義批判提供了一種病理學的分析資源👨‍❤️‍💋‍👨。

本著在展開虛無主義批判時🦹🏻‍♀️,在對有關虛無主義進行症型分析基礎上,把後現代相對主義的批判作為現象的批判,批判直指虛無主義對當代精神文化的侵蝕。但是,對於後現代相對主義及其歷史觀的批判🟧,尚難以進入應有的歷史理論維度,因而我們將批判進一步推向解釋學歷史觀的批判,解釋學歷史觀✡️,當為後現代相對主義歷史觀的形成承擔理論上的責任🤘🏽。這一批判可以鞏固有關虛無主義批判的歷史哲學。但對虛無主義的歷史哲學批判,無論在理論的現實性還是優越性上📺,都當立足於馬克思的新唯物主義與唯物史觀🕍🐼。基於唯物史觀的虛無主義批判★,乃是本質性的批判🔐🦸🏿‍♀️。

在治療方面🪠,上述不同層次的虛無主義治療及其預防各不相同。大眾的虛無化及其犬儒化情緒,毋須直接提升到到價值觀與哲學意義上的虛無主義病理層面,宜從社會風氣、習性培養、通識教育、社會建設以及心理學等方法與環節加以治療。虛無主義價值觀的治療要依靠思想政治工作,尤其要靠啟蒙及其教化🪝、社會系統的功能性治理以及扶正祛邪等法。這些方法的提示顯示了較強的針對性及其資政價值。至於哲學虛無主義🧏🏽‍♂️,則毋須治療,其顯示的是時代精神本身的“不可根治”之症👟,並且是現代文明之疫苗,現代文明應當經受虛無主義之洗禮、清創並由此建立起具有預防功能、防止其癌變的機製。


意昂3平台专业提供:意昂3平台意昂3意昂3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3平台欢迎您。 意昂3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