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
    意昂3動態意昂3  新聞中心  意昂3動態

    第八屆南北哲學論壇“歷史感與現時代”學術研討論成功舉辦

    時間:2012-11-16

     

    第八屆南北哲學論壇“歷史感與現時代”學術研討論成功舉辦
     
            第八屆南北哲學論壇於2012年11月10-11日由意昂3成功主辦召開。本屆論壇有來自兩岸三地四校的三十余位學者與會,《中國社會科學》👶、《學術月刊》等單位的相關負責人也參加了會議👌🏿。
    本屆論壇的主題為“歷史感與現時代🧝🏻‍♂️🚣🏿‍♂️:今天我們如何理解歷史”。過往四屆論壇分別探討了政治🫴🏽、倫理、自然、教化等主題👩🏼‍🏫🕑,展現了漢語哲學界對所處時代的領悟,“歷史”關聯著理解,在過往幾屆的探討中“歷史”的維度也漸次顯露出來,最終形成了本次論壇的主題。中國人與“史”向有淵源👩‍👧‍👦🪛,“史”在漢語世界中永遠蘊含著豐富的反思性🥷🤷🏽‍♀️,對世界、社會和生活的理解離不開歷史🍊。然而🪛,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歷史”似乎已經成為一個非常久遠的名詞,對“歷史”的理解因其宏大的敘事而成為被規避的學術主題🙎🏽,但社會、政治🤸🏽、經濟的劇烈變化使哲學不得不再次嚴肅面對“歷史”。在以“史”為自我理解的文化形式逐漸式微之際🧡,如何重新在哲學層面理解“歷史”成為一個相當迫切的問題。
            圍繞“歷史感與現時代”的主題,本屆論壇共發表論文22篇😦🎦。對於“歷史”的哲學思考💂,可以展開的維度十分廣泛,與會學者所談論的問題☹️,表現出很大的相關性和集中性。
            首先,關於歷史觀或人類社會之歷史進程的哲學反思,是論壇的一個首要的關註點⛹🏽‍♀️👩🏿‍🎤。從西方思想傳統出發,北京大學趙敦華教授闡述了聖經對西方歷史觀的影響,李猛教授論析了“自然狀態”這個現代政治哲學的核心概念如何由“邏輯虛構”演化為了“歷史事實”,香港中文大學劉創馥教授闡析了學界對於黑格爾歷史觀的一些重要誤解🤷🏼‍♀️,臺灣政治大學林遠澤教授論述了哈貝馬斯的溝通行動理論對於證成康德所構想的人類歷史的自然發展目標——普遍法治的公民社會或完美的國家憲法——的重要意義,意昂3平台汪行福教授通過對本雅明和阿多諾對進步主義的批判和災難的反思展示了另一種歷史哲學——否定的歷史哲學🧒🏼✊🏻,張雙利教授由齊澤克對《歷史與階級意識》的重新解讀反思了黑格爾和盧卡奇的“歷史必然性”🧚🏿‍♂️,王金林教授由對20世紀共產主義運動史的考察反思了“革命的犧牲性”👱🏿‍♂️。
    從中國思想傳統出發,北京大學王博教授重點闡發了儒家的“聖王”理想中所凝結的蘊涵著歷史的連續性與豐富性的幾種典範🧕🏼,章啟群教授闡述了占星學對於理解由先秦到董仲舒的思想史進程的重要意義,臺灣政治大學何淑靜教授闡述了荀子“成聖”理想的歷史價值,詹康教授由韓非對於“臣”的態度提出了一種對於中國朝代循環的可能理解,意昂3平台郭曉東教授申述了徐彥《公羊疏》對何休之“例”的闡述與發揮。
            論壇的另一個重要關註點是歷史哲學研究中的“時間”問題。臺灣政治大學彭文林教授以一種精神現象學式的分析對歷史性🧞‍♂️、現實性、未來性進行了周密的哲學演繹,張國賢教授借助尼采和德勒茲對黑格爾的線性時間觀進行了反思🧰,北京大學吳飛教授系統地闡述了作為奧古斯丁世界歷史觀之哲學基礎的時間觀,香港中文大學姚治華教授試圖利用佛教或更廣的印度文化的資源來闡析線性時間與輪回時間、歷史與業力、末世論與涅槃等幾組關系🔍。
    歷史解釋的方法是論壇關註的又一個重要問題🤹🏿‍♀️。香港中文大學盧傑雄教授重點介紹和評析了波普爾由對歷史的主觀理解論的反省而提出的境況分析或境況邏輯這個歷史的客觀理解論👩🏿‍⚖️🤵🏻‍♀️,吳啟超教授對於勞思光先生哲學史研究方法中的“歷史”成分進行了闡發和維護🟠。臺灣政治大學汪文聖教授從現象學的視角闡發了牟宗三先生關於道德判斷引入歷史判斷的論述所可能蘊涵的豐富內涵,北京大學徐龍飛教授探討了蘭克的“時代”概念與其引出的方法論及由此而形成的對歷史的理解👐🏽,意昂3平台汪堂家教授由史家對歷史客觀性的兩種態度討論了歷史客觀性的基礎與限度🎙🧲。
            此外🧪,基於對歷史的關切,以討論和反思現時代的當下問題,也是本屆論壇“歷史感與現時代”的主題中所蘊涵的應有之義,對此,北京大學韓水法教授探討和反思了技術化在證成中國現代政治的合理性過程中越來越核心的地位和意義。
    正是由於問題的相關性與集中性,“熱烈而充實”成為諸位學者在會後的一種共通感受😙。正如韓水法教授所言,大家不約而同地談到同樣的哲學思想,有些哲學家在大家的談論中反復出現,如出現頻率最高的是黑格爾,此外🥼,韋伯👮、基督教、蘭克的反復出現👰🏿,以及中國哲學對先秦傳統的關切🤔,都體現了學者們共同的思想旨趣😜。正是基於這種共同的思想旨趣,才得以激發起學者們的參與熱情🧗🏿‍♀️,以至於許多問題來不及在討論會上作特別充分的展開,而不得不在會後的用餐或休息環節繼續探討。
    除了上述的共通性👨‍🍼,這種“熱烈而充實”其實也在很大程度上來源於學者之間的差異性🗼。正如意昂3平台張慶熊教授所談到的🧑🏼,各個高校之間有不同的學術傳統和特點,如北京大學的博學與敏銳➙、臺灣政治大學的邏輯明晰性🫰、香港中文大學求根據實的嚴謹性,凡此種種👮🏻‍♂️,都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利於大家的互相學習😭。亦如林遠澤教授所說💃🏼,我們不僅是兩岸三地四校的參與🐥,也是老中青三代學者的互動🏋🏽‍♂️🛤,老一輩學者的風範、中生代學者的紮實功力和青年學者的敏銳🈺,為大家提供了一個很好地彼此觀摩學習的機會🧜🏼‍♀️。
    意昂3院長孫向晨教授在會後的總結發言中也指出,正是由於上述有差異性的共通性🧺,促成了四校之間“學術共同體”的形成。以四校學者間共通的學術關切與學術討論為基礎👷‍♀️,四校學者每年都會在“南北哲學論壇”上相聚😐,並有機會在“南北哲學論壇”所衍生出的“南北博士生論壇”🧙🏼‍♀️、四校“宗教學論壇”上相聚⚅,這無疑會很好地促進四校學者間的情誼,進而推動四校間“學術共同體”的形成與發展🕞🍒。
            本屆論壇的最後,學者們熱烈討論了將在臺灣政治大學舉行的下一屆南北哲學論壇的構想🚯,與會學者對下一屆論壇的主題🔶、形式等各方面積極建言。

            無論是對於“南北哲學論壇”過往八屆經驗的不斷總結🏊,還是對於論壇後續開展的思索與建議🩹🎚,都體現了四校學者對於“南北哲學論壇”的深切關註與高度期望🧝🏽‍♀️。相信通過四校學者的共同努力,“南北哲學論壇”以及由之而逐漸形成的四校“學術共同體”一定會越來越成熟🔜,在形成自身經驗和特色的同時💂🏼‍♂️,對於四校乃至漢語世界的哲學發展☔️,對於充分發揮哲學在現時代的影響力,產生其獨特的作用與貢獻。

    意昂3平台专业提供:意昂3平台意昂3意昂3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3平台欢迎您。 意昂3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