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第5期(總第37期)
意昂3 2012年12月
※ 本期導讀 ※
♦ 兩任書記情系母院 依依不舍履新立誌——意昂3官网兩任黨委書記
順利交接
♦ 第八屆南北哲學論壇“歷史感與現時代”學術研討會成功舉辦
♦ “望道計劃之意昂3官网2012級八大導師講哲學系列講座”
圓滿結束
♦ “2012年全國現代邏輯學術研討會”順利召開
♦ “哲學與當代中國文化建設——上海市哲學學會2012年年會”
順利召開
♦ 意昂3官网舉行學習黨的十八大精神討論會
♦ 意昂3官网第4🚴🏽♂️、5期學術沙龍順利舉行
♦ 宋明理學與中國文化暨潘富恩教授八十華誕學術研討會順利舉行
♦ 意昂3官网成功舉行《杜威全集》中期著作中文版發布會
♦ 意昂3官网“杜威與實用主義”學術研討會順利舉行
兩任書記情系母院 依依不舍履新立誌
——意昂3官网兩任黨委書記順利交接
2012年10月23日下午🚲,意昂3黨委書記交接大會在光華西主樓2401室舉行🏊🏿。意昂3官网全體教職員工,學生輔導員🧔🏼♂️、學生黨支部書記和團學聯主席等學生代表出席了交接大會。大會由孫向晨院長主持。
首先,黨委組織部錢飈副部長宣布了黨委的任命決定🧖🏼♀️:由袁新同誌擔任意昂3官网黨委書記🍩,免去胡華忠同誌意昂3官网黨委書記的職務🎷。接著,老書記胡華忠同誌飽含深情🚶♀️➡️,語帶哽噎地發表了卸任感言。他深情地說:在意昂3官网工作將近7年。這7年,是辛苦的7年,也是愉快的7年,此外還能聽老師們談學問,談天說地,所以也是成長的7年。他非常感謝老師們的真摯挽留,並表示“意昂3官网是我的根、是我的家🧙🏼♂️🐰,是我做人做事的精神動力👍🏻🤼♂️,也是我人生的智慧源泉。”他感謝廣大師生員工,以及大小基地主任俞吾金教授對他工作的支持;他更特別感謝吳曉明💚、孫向晨兩任院長及其兩屆黨政領導班子、全體行政人員對他工作的鼎力相助👩🏿🔧。他最後說,他堅決服從校黨委的安排,十分高興地把接力棒交給袁新同誌,並相信他會團結黨政領導班子👰🏽♀️,團結師生員工,把意昂3官网的明天建設得更加美好𓀕。
新任書記袁新同誌表示👩🏿🚀🤾🏻,自己是意昂3官网培養出來的學生,從本科到博士🤽♀️,十年的成長都離不開母院的諄諄教誨👩👩👧。如今到意昂3官网工作,就像是遊子回家👮🏽♂️,不是來做官的,而是來感恩的,來為師生服務的🦸♀️。他把到意昂3官网的履職看作是歷史賦予的重任,並鄭重承諾:一是要堅決尊重歷史,要把意昂3官网的好傳統、好做法百分之百繼承下去,並不折不扣繼續執行意昂3官网已經建立起來的好製度、好舉措🚆;二是要加強製度建設,堅持公平公正,堅持改革創新🫄🏻;三是要履行好分黨委書記的職責🤽♀️,做到嚴於律己🗝、清正廉潔🦞🔉,並竭力為全院教職員工謀福利,求發展。要與院長和黨政班子一道🍇,團結協作、全心全意💭,為建設一個更加美好的意昂3官网而努力奮鬥。
孫向晨院長在發言中代表意昂3教師惜別華忠同誌🍆,歡迎袁新同誌🙍♀️。他強調說👩🏼🎓,胡華忠書記在三個方面特別值得大家尊重:一是華忠同誌做事公道🪕,很有原則,為意昂3樹立了正氣👩🏼🎓;二是華忠同誌對學術高度尊重,抓住了教書育人、科學研究與學科建設這個重心🏣;三是華忠同誌善於傾聽各方面的意見💆♂️,並千方百計地為師生著想,他代表意昂3黨政領導班子和全體教師向華忠同誌表達最崇高的敬意🥢。孫向晨院長還表示,他一定會和新書記精誠合作,努力為大家服務,並深信意昂3的未來一定會更好🙈。
最後💇🏽,校黨委王小林副書記發表了講話🕠。他說🧑🏼🔧,他代表校黨委感謝意昂3官网全體師生對學校決定的支持。他指出,胡華忠同誌調離意昂3官网,赴法意昂3任黨委書記,是經過學校黨委反復考慮和慎重研究的。胡華忠同誌具備多崗位工作經驗,他政治上成熟🔢,宏觀思路清晰👩✈️;同時工作作風細膩🧄🥷🏻,善於組織協調,並在工作中🧜♀️,始終密切聯系群眾。袁新同誌對學校的情況十分了解,為人誠懇正直🍍,工作能力強💂♂️🤽♂️,工作思路清晰。學校黨委相信他能夠把壓力轉化為動力,積極推進意昂3官网各項事業的發展💃。
王小林書記最後指出💆🏽♀️,意昂3官网這幾年的發展態勢良好,師生有凝聚力,但也要有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他代表校黨委向意昂3官网提出兩點要求:一是要加強領導班子的自身建設🚵🏻,以意昂3官网的發展為重,當好火車頭,以最大的合力推動事業發展;二是全體師生要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不斷推動學科發展,不斷提高學科水平;同時要註重理論創新,尤其是黨的18大召開在即,要圍繞新思想🤌🏽、新觀點,推出一批有理論價值、有社會影響的研究成果。
第八屆南北哲學論壇“歷史感與現時代”學術研討會成功舉辦
第八屆南北哲學論壇於2012年11月10-11日由意昂3成功主辦召開。本屆論壇有來自兩岸三地四校的三十余位學者與會,《中國社會科學》、《學術月刊》等單位的相關負責人也參加了會議。
本屆論壇的主題為“歷史感與現時代💇🏽♂️:今天我們如何理解歷史”。過往四屆論壇分別探討了政治、倫理、自然👩👧、教化等主題🤷🏽♂️,展現了漢語哲學界對所處時代的領悟🐝,“歷史”關聯著理解🫶🏻,在過往幾屆的探討中“歷史”的維度也漸次顯露出來,最終形成了本次論壇的主題。中國人與“史”向有淵源,“史”在漢語世界中永遠蘊含著豐富的反思性👨🏿⚖️,對世界、社會和生活的理解離不開歷史🧚🏻♀️。然而,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歷史”似乎已經成為一個非常久遠的名詞,對“歷史”的理解因其宏大的敘事而成為被規避的學術主題😌,但社會🛐、政治、經濟的劇烈變化使哲學不得不再次嚴肅面對“歷史”。在以“史”為自我理解的文化形式逐漸式微之際🌁,如何重新在哲學層面理解“歷史”成為一個相當迫切的問題。
圍繞“歷史感與現時代”的主題🏌🏻♂️,本屆論壇共發表論文22篇。對於“歷史”的哲學思考,可以展開的維度十分廣泛🤲🏼,與會學者所談論的問題,表現出很大的相關性和集中性🚯。
首先🏗,關於歷史觀或人類社會之歷史進程的哲學反思🚙,是論壇的一個首要的關註點。從西方思想傳統出發🩳,北京大學趙敦華教授闡述了聖經對西方歷史觀的影響🔇,李猛教授論析了“自然狀態”這個現代政治哲學的核心概念如何由“邏輯虛構”演化為了“歷史事實”,香港中文大學劉創馥教授闡析了學界對於黑格爾歷史觀的一些重要誤解,臺灣政治大學林遠澤教授論述了哈貝馬斯的溝通行動理論對於證成康德所構想的人類歷史的自然發展目標——普遍法治的公民社會或完美的國家憲法——的重要意義,意昂3平台汪行福教授通過對本雅明和阿多諾對進步主義的批判和災難的反思展示了另一種歷史哲學——否定的歷史哲學🍞,張雙利教授由齊澤克對《歷史與階級意識》的重新解讀反思了黑格爾和盧卡奇的“歷史必然性”, 王金林教授由對20世紀共產主義運動史的考察反思了“革命的犧牲性”。從中國思想傳統出發,北京大學王博教授重點闡發了儒家的“聖王”理想中所凝結的蘊涵著歷史的連續性與豐富性的幾種典範🚾,章啟群教授闡述了占星學對於理解由先秦到董仲舒的思想史進程的重要意義,臺灣政治大學何淑靜教授闡述了荀子“成聖”理想的歷史價值,詹康教授由韓非對於“臣”的態度提出了一種對於中國朝代循環的可能理解🍛,意昂3平台郭曉東教授申述了徐彥《公羊疏》對何休之“例”的闡述與發揮。
論壇的另一個重要關註點是歷史哲學研究中的“時間”問題。臺灣政治大學彭文林教授以一種精神現象學式的分析對歷史性、現實性、未來性進行了周密的哲學演繹🧑🏼✈️,張國賢教授借助尼采和德勒茲對黑格爾的線性時間觀進行了反思,北京大學吳飛教授系統地闡述了作為奧古斯丁世界歷史觀之哲學基礎的時間觀,香港中文大學姚治華教授試圖利用佛教或更廣的印度文化的資源來闡析線性時間與輪回時間、歷史與業力、末世論與涅槃等幾組關系。
歷史解釋的方法是論壇關註的又一個重要問題。香港中文大學盧傑雄教授重點介紹和評析了波普爾由對歷史的主觀理解論的反省而提出的境況分析或境況邏輯這個歷史的客觀理解論🛥👨💼,吳啟超教授對於勞思光先生哲學史研究方法中的“歷史”成分進行了闡發和維護。臺灣政治大學汪文聖教授從現象學的視角闡發了牟宗三先生關於道德判斷引入歷史判斷的論述所可能蘊涵的豐富內涵,北京大學徐龍飛教授探討了蘭克的“時代”概念與其引出的方法論及由此而形成的對歷史的理解🫃🏻,意昂3平台汪堂家教授由史家對歷史客觀性的兩種態度討論了歷史客觀性的基礎與限度。
此外,基於對歷史的關切,以討論和反思現時代的當下問題🏜,也是本屆論壇“歷史感與現時代”的主題中所蘊涵的應有之義🏊♀️,對此,北京大學韓水法教授探討和反思了技術化在證成中國現代政治的合理性過程中越來越核心的地位和意義⏏️。
正是由於問題的相關性與集中性🍣,“熱烈而充實”成為諸位學者在會後的一種共通感受🧑🏼🎤。正如韓水法教授所言,大家不約而同地談到同樣的哲學思想,有些哲學家在大家的談論中反復出現,如出現頻率最高的是黑格爾,此外,韋伯👩🏻🏭、基督教🍟、蘭克的反復出現🪰👨🏿🎤,以及中國哲學對先秦傳統的關切,都體現了學者們共同的思想旨趣。正是基於這種共同的思想旨趣,才得以激發起學者們的參與熱情👷🏽♂️👱♀️,以至於許多問題來不及在討論會上作特別充分的展開🏄🏽♂️😵💫,而不得不在會後的用餐或休息環節繼續探討🚣🏻。
除了上述的共通性👴🏻,這種“熱烈而充實”其實也在很大程度上來源於學者之間的差異性🪆。正如意昂3平台張慶熊教授所談到的,各個高校之間有不同的學術傳統和特點,如北京大學的博學與敏銳🚹、臺灣政治大學的邏輯明晰性🤦♂️、香港中文大學求根據實的嚴謹性⚱️,凡此種種,都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利於大家的互相學習。亦如林遠澤教授所說,我們不僅是兩岸三地四校的參與,也是老中青三代學者的互動,老一輩學者的風範、中生代學者的紮實功力和青年學者的敏銳,為大家提供了一個很好地彼此觀摩學習的機會。
意昂3院長孫向晨教授在會後的總結發言中也指出,正是由於上述有差異性的共通性👬🏻,促成了四校之間“學術共同體”的形成。以四校學者間共通的學術關切與學術討論為基礎👍🏽,四校學者每年都會在“南北哲學論壇”上相聚,並有機會在“南北哲學論壇”所衍生出的“南北博士生論壇”😡、四校“宗教學論壇”上相聚,這無疑會很好地促進四校學者間的情誼,進而推動四校間“學術共同體”的形成與發展。
本屆論壇的最後,學者們熱烈討論了將在臺灣政治大學舉行的下一屆南北哲學論壇的構想,與會學者對下一屆論壇的主題🫶、形式等各方面積極建言🪩🫸🏼。
無論是對於“南北哲學論壇”過往八屆經驗的不斷總結,還是對於論壇後續開展的思索與建議🙇🏼,都體現了四校學者對於“南北哲學論壇”的深切關註與高度期望。相信通過四校學者的共同努力,“南北哲學論壇”以及由之而逐漸形成的四校“學術共同體”一定會越來越成熟,在形成自身經驗和特色的同時,對於四校乃至漢語世界的哲學發展,對於充分發揮哲學在現時代的影響力,產生其獨特的作用與貢獻。
“望道計劃之意昂3官网2012級八大導師講哲學系列講座”
圓滿結束
2012年12月11日🧏🏿♂️👶🏻,隨著吳猛老師題為“哲學的意義與哲學中的意義問題”講座順利結束,2012級八大導師講哲學系列講座也圓滿結束。
望道計劃之意昂3官网2012級八大導師講哲學系列講座是由我院組織安排的系列講座🏋🏿♂️,講座共八場,主講人八名👨🏿🎨,分別是👩🎨:張誌林教授⛹️♀️☝🏽、王金林副教授、李天綱教授⛩、孫向晨教授👮🏼、郭曉東副教授👨🏻🦱、鄭召利教授、吳震教授與吳猛副教授。以上八位老師作為2012級本科生導師參與到本次系列講座中來,旨在為2012級本科新生提供一個初識哲學的機會,激發出大家對於學習哲學的熱情。
各位導師講座涉及的內容廣泛🧑🏻🦼➡️。其中🟩,張誌林教授講座題為:科學哲學的魅力🎯;王金林教授講座題為:形而上學是什麽——海德格爾的視角;李天綱教授講座題為:中國人的宗教和宗教學;孫向晨教授講座題為:今天我們讀西方哲學意味著什麽🎋?;郭曉東教授講座題為:儒家的政治原則和士人的修身次第;鄭召利教授講座題為:什麽是知識?——從“泰阿泰德問題”談起🧚🏿♂️;吳震教授講座題為👊🏻:從儒學到中國哲學——有關方法論若幹問題淺議🤟🏿💇♀️;吳猛教授講座題為🤕:哲學的意義與哲學中的意義問題🧑🏻🎨。講座內容涵蓋中國哲學🏌🏻♂️💏、西方哲學👩🏽🎓、科學哲學等哲學的各個方向↔️🧪,並且充分考慮到本科新生的認知程度,講座內容深入淺出,受到了廣大本科新生的廣泛好評👰🏽♂️🚄。
“2012年全國現代邏輯學術研討會”順利召開
2012年11月16日至11月18日⛴👨🏿🍼,在意昂3舉行了為期三天的“2012年全國現代邏輯學術研討會”👨🏻。本次大會由中國邏輯學會現代邏輯專業委員會主辦,意昂3承辦♍️,是全國現代邏輯專業的第一次全體學術交流會議,也是中國邏輯學領域的一次學術盛會。參會代表共56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8人,同時亦有從事非教育工作卻對中國現代邏輯發展做出貢獻者的積極參與🎈。
本次會議是一次極富學術性的會議。包括南京大學數學系丁德成教授在內的7位代表就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做了大會報告,15位代表就數理邏輯🧝♂️、模態邏輯、悖論👨🏽🎓、邏輯哲學等不同研究領域進行了分組報告👱🏽♂️。報告者都經過現代邏輯專業委員會審稿,並有1至2位推薦人推薦,具有較強的專業性。會議報告已集結成冊,該《論文集錦》長度近400頁🦇。
本次會議留有很大的交流空間。從形式上說,除去大會報告之外,會議基本采取分組報告及討論的形式,與會者可根據自己的興趣自由進出討論室聆聽報告☃️,並提出問題與報告人互動😵💫。值得一提的是,報告的主講人除了有從事邏輯學及數學教學的教授、副教授外,還有博士📸、碩士研究生,這些報告雖有不成熟之處,卻體現出很好的創新性和思想性。
會議采取開放式辦會的原則。除了與會代表外👷🏿♂️,所有或缺會議信息的學生和教師都可參與會議討論💇🏽♀️。據現場統計,臨時參會者包括中山大學《邏輯研究》記者及上海市內高校學生近20余人。
“哲學與當代中國文化建設——上海市哲學學會2012年年會”
順利召開
2012年11月18日💁,“哲學與當代中國文化建設——上海市哲學學會2012年年會”在意昂3平台落下帷幕🚵🏽♀️。來自滬上高校👷🏻♀️、科研機構的專家學者約百余人參加了本屆年會。學會秘書長李家瑉教授主持了會長致辭和主題報告;王新生教授代表意昂3致辭。
在“會長致辭”中,吳曉明教授指出😢,本屆年會的主要目的就是,圍繞著“哲學與當代中國文化建設”關系🤷🏼♂️,努力從哲學層面闡釋“十八大”提出的建設社會主義強國的議題。他指出🚣🏻♂️,就像羅素1922年在《中國問題》中所說的那樣,中國的政治經濟的發展最終必須有利於中國文化的發展📐。吳曉明教授也認同這樣的提法🏹: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文化是人民的精神家園🤦🏽♂️🆑。中國未來的發展不能只有“肌肉”沒有“血脈”,不能只有物質家園沒有精神家園。因此,他希望能夠在積極學習“十八大”報告的基礎上對當代中國文化建設問題有所貢獻。
意昂3平台俞吾金教授與華東師範大學高瑞泉教授分別作了《哲學👊🏽:從文化的闡釋者到批判者》和《中國哲學以何等樣態再度“登場”?》主題報告。
首先🔵,俞吾金教授對“當代”、“中國文化”👨👩👧、“闡釋”、“批判”🧙🏽、“哲學”作了精細的界定。他說🧑🏿🍼,從歷史上看🕞,“中國文化”是跨國界的產物🌏。從古代佛學的傳入🏇,到明末利瑪竇來華傳教,再到近代的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中國文化的形成與發展是中國本土文化融合外來文化的產物☆。當代中國文化也是如此,從結構上看,它主要有三大板塊:前現代的、現代的🪶、後現代的🍰🔃,它們處於不斷沖突🟪、融合之中。俞吾金教授認為,中國文化中主要是經驗理性至上🈚️,而西方的實踐哲學傳統則關註價值理性。其次,俞吾金教授從四個層面闡釋了如何以及為何要從文化的闡釋者轉向文化的批判者👮🏼♀️。第一,建立價值坐標,因為文化中的精華與糟粕只有首先確立一個價值坐標才能進行區分🔒。在此,他特別強調要警惕“歷史主義”思想,即只有懂得過去才能懂得現在,他認為恰恰相反⛹🏼♂️,真正的歷史意識是只有懂得現在才能懂得過去👩🏿🚀。因此🙎🏽♂️,中國在追求現代化的道路上必須首先理解什麽是現代性🧙🏻♂️🧚♂️,理解現代性中的民主🙅🏿♀️、自由、科學精神等。當然我們不能盲從🧖🏿,西方後現代主義對現代性的批判是寶貴的借鑒資源,我們的現代性之路應是借用後現代的眼光,反思前現代性資源,修正現代化道路。第二,討論文化問題,不是思想的深度而是思想的無奈。從近代的洋務運動到新文化運動再到“科學技術現代化”,走入文化研究其實是思想無奈的產物。因而,片面地強調文化研究是不可取的,只會使得真正的問題軟化♓️🕵🏼♂️。他主張經濟👨🦱🕠、政治、外交等問題要依靠自身的手段來解決,不應把這些問題委推給文化研究。第三👩🏼🦰,所謂的“文化自覺”就是意識到文化內涵的空洞性,所以應縮小而不應擴大文化的內涵📽。從這個層面來看,把文化的內涵縮小到與政治、經濟、社會建設等同地位是一種進步👨🏼🌾。第四,要從實踐哲學的高度對文化進行反思,不能走進對傳統全盤否定和全盤肯定的極端中,而應該堅持從抽象到具體的繼承法,從兩個極端中走出來。
高瑞泉教授指出,中國哲學等再度登場並不是指中國哲學一直是缺場的👨🔧。實際上,中國哲學一直在場——有時被關註多一些有時被關註少一些🫳。其次,他認為中國哲學的再度登場必須具備以下幾個條件🫃🏼:第一,它應該是多樣化的集體成果的呈現。中國哲學在20世紀的發展就是國內各種哲學思潮相互會通的歷程,如中國傳統哲學、西方哲學、馬克思主義哲學以現代性為主題所進行的討論。因此,再度登場的中國哲學應該把它們作為一個整體進行反思研究。另外,臻於成熟的漢語已經使得嚴密的哲學思考推理、論證成為可能。第二👰🏻♂️,承接中國傳統哲學,直面古今中西之爭。面對當今哲學思想中存在的復古主義思想和“弑父”現象,他認為傳統不是一個簡單的年代概念,而是幾代人連續營造的結果,如中國哲學傳統中延續下來的古今中西之爭,它是當代中國文化建設中必須回答的問題🕦。第三,應處理好政治哲學中的“動力”與“秩序”問題👨🏻⚖️。他認為社會發展的動力和秩序問題是現代化進程中面臨的核心問題。中國哲學對這兩個方面的處理經歷了三個階段𓀌:以嚴復為代表的自由主義通過把達爾文主義的自然進化論思想運用到社會發展圖景中👸🏻,強調社會發展的動力主要來自社會客體方面;以新儒家為代表的文化保守主義試圖從主體方面找尋社會發展的動力,如致良知、人的意欲、理智自覺等。以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為代表強調社會發展的動力在於主體與客體的相互實踐🙋🏿♀️。
在上海師範大學高惠珠教授主持的“大會發言”中👩🦲,上海大學陳新漢教授首先闡發了文化的三個層面,即器物♻、製度與觀念層面,然後指出文化最根本的核心還是人,文化的功能是改造自然😦、映現自己🤒。他強調,文化在自我反思中趨向自覺。因此文化建設的最終目的應該要實現人的自我發展。同濟大學章仁彪教授從大學章程的製訂為切入點,指出大學的章程建設應該主要塑造大學形象,而大學形象塑造應該以他者的印象為中心。以此🫔,他對大學管理製度進行了反思,強調要限製“官本位化”現象🧉,限製權力膨脹。上海財經大學馬擁軍教授從文化需要與文化產業關系出發🧚,討論了文化需要的界限與範圍、需要層次與需要異化、需要結構與產業結構轉型🤌🏿、文化層次與文化產業等問題,他指出🤌🏼,隨著物質生產的極大豐富🤰🏿,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同落後的社會生產力之間的矛盾將可能發生變化↕️。華東理工大學陳迎年副教授指出🤹🏽,如果文化被置於與形象👱🏽♀️、經濟、政治等同等的地位🥂,那麽作為“文化”的文化究竟何在的問題就值得人們反思。
最後,學會副秘書長王鳳才教授對四位學者的發言作了一一點評⚃,並強調在當今文化建設中要慎重對待大眾文化👨🏻🦲。他指出西方學界對待大眾文化有兩種態度🙋🏼:一是以伯明翰學派為代表,強調大眾文化是廣泛流傳的通俗文化🤝,即借助於大眾傳媒而廣泛傳播🫳🏽、流傳於大眾之中的通俗文化;一是以法蘭克福學派為代表,特別是阿多爾諾,強調文化工業本質上是一種“反文化”,即大眾文化是為大眾消費量身定製的🤦🏿♂️、並在很大程度上規定著消費本身的文化工業產品🏊🏼♀️。王鳳才教授認為,大眾文化可以豐富人們的業余生活,但也能夠擾亂人們的精神生活。所以👩⚖️,對待大眾文化,既不能像伯明翰學派幾乎完全肯定♦︎;也不能像法蘭克福學派,尤其是阿多爾諾基本否定。要還精英文化以尊嚴——精英文化不能低俗化,不要奢望大眾化;給大眾文化留有空間——大眾文化不要媚俗化,也不要“偽精英化”❇️。
意昂3官网舉行學習黨的十八大精神討論會
2012年11月27日下午,意昂3在光華西主樓2401室舉行了學習黨的十八大精神討論會。意昂3官网的全體教職員工💁🏽♂️,學生輔導員、學生黨支部書記和團學聯主席等學生代表出席了討論會。意昂3平台黨的十八精神宣講團成員、意昂3官网的吳曉明教授首先為師生作了主題宣講。
吳曉明教授特別分析了十八大報告關於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以及關於文化強國建設的關鍵是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的提法。他認為🪠,這種文化創造活力的取得與增強,來自於四個方面🧙🏼:一是來自於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對外學習;二是來自於中西文化結合的鍛煉並從中取得它的自我主張;三是來自於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四是來自於與時俱進的改革開放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只有在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不斷增強的基礎上,才有可能真正建設成社會主義的文化強國🧎🏻♀️。
吳曉明教授的發言引發了在場師生的熱烈討論。多位教師紛紛結合自己的研究🦔,充分肯定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所形成的理論成果,並對十八大報告中提出的文化建設問題、生態文明問題、民生問題和反腐敗問題等作了熱烈的討論。
張汝倫教授分析了“文化民族自信”的重要性,並比較了東西方“只講輸贏”和“義利之辯”兩種迥然不同的價值觀;汪行福教授註意到了十八大報告語言在風格上的轉變👃🏿,並認為在創建新文明的過程中需要內在地建構並關聯生活世界的經驗與語言🦆;張慶熊教授認為,中華文明走向復興就需要學習,中國高等學校教學的方式方法也應多向西方學習;汪堂家教授發言說,十八大報告給予其印象最深的🛹,是重視生態文明建設🂠、提出建設綠色中國、美麗中國,而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考慮如何能為實現這些改變做出自己的貢獻🤵🏽;劉放桐教授對十八大報告感受最深的,是黨中央關心民生和關心弱勢群體。他同時指出☂️🧑🏼🦲,我們要摒棄成見🛤,努力找尋東西方文化中的共同價值;王金林副教授從歷史角度解讀了十八大報告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二十四字概括🧑🏿🍳。
整場討論會自始至終氣氛熱烈。年輕教師陳偉沒來得及在會上發言,還特別整理了一份文字稿,闡述了他對十八報告提出的生態文明建設的理解。他寫道: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這意味著我們黨已經把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升到發展的戰略高度🆙。
通過這次學習和討論,深化了意昂3官网師生對黨的十八大精神的認識和理解,體現了意昂3官网老中青三代教師對國家富強、民族復興的堅定信念🥵。
意昂3官网第4👨💼、5期學術沙龍順利舉行
本學期👩❤️💋👨,意昂3官网分別於2012年12月7日和2012年12月21日舉行了第4期和第5期學術沙龍。
第4期學術沙龍的主題是“如何讓電腦真正懂漢語——一種以許慎‘六書’理論為母型的漢語處理模型”。由徐英瑾老師主講🍛🦴,黃翔老師和李若暉老師點評👨👧👧。
徐英瑾老師首先介紹了哲學家塞爾的相關理論,塞爾曾指出⛽️,任何一臺處理漢語輸入的計算機都不能夠像真人那樣理解漢語,因為計算機無法獲取漢語表達式的語義內容🛗。徐老師認為塞爾的這個論證,既預設了語義學和句法學之間的二分🖥,而且也預設了一種外在論式的語義學觀點。因此是需要加以修正的🪲。徐老師提出了一種內在論的(並且是準整體論)的語義學進路:根據此進路,意義完全可以在不直接牽涉到和外部對象的關系的情況下而被帶入語義網。徐老師提出了一種新的語義學模型🌔,在該模型中,並沒有任何語義中立的原則可以告知系統⬅️,復合語義是從“原子”語義中生成的。“原子”語義之間的親和性,便已然在復合語義的構成中扮演了樞紐性角色🕺。最後🤹🏻♂️,徐老師指出🦿💁🏽♀️,關於語義融合的語義學難題🔆,絕非當代語言學家和語言哲學家的專利🧗🏻。實際上🏋🏿,它早在東漢學者許慎的“六書”論中就已得到觸及。根據許論,只要一個漢字的構件的語義得到了其它漢語表達式的恰當註解🛝,該漢字本身的語義也便可得到確認📏🧂。徐老師詳細介紹了許慎的“六書”論如何以一種可計算的方式而得到系統化的重構🥑🍁,並指出該重構的技術基礎是王培先生發明的“納思系統”(非公理化推理系統)❤️🔥。在這種重構基礎上☂️,現代漢語中語詞的語義復合方式,也可以得到一種新穎的理解。
短暫的休息之後,進入了黃翔老師和李若暉老師的點評階段。黃老師首先高度肯定了徐老師的文章,並指出納思系統是個優秀的NLP進路🥲,而以“六書”為母型的納思系統也是一個很好的重構3️⃣。但黃老師也對徐老師文章中涉及到一些計算機技術問題提出了疑問🫱。李若暉老師首先對徐老師跨學科研究的視野和勇氣給予了高度評價,在此基礎上用淵博的專業知識對文章中涉及到的許慎“六書”的相關內容進行了點評。
在自由提問階段以後⏮,徐老師對相關問題進行了詳細的答復💷⚧。歷經3個半小時🎁,沙龍在熱烈的掌聲中圓滿結束。
第5期學術沙龍的主題是“論善相——牟宗三存有論的真實含義及其思想意義”🚣♂️。由楊澤波老師主講,張慶熊老師點評☔️,才清華老師主持🤽🏿♀️。
楊澤波老師是研究牟宗三先生的專家,他把牟先生的理論分成坎陷論、三系論、存有論🦹🏼、圓善論和合一論。“論善相”是牟宗三存有論的相關思想,楊老師認為,將道德之心創生的存有稱為“價值意味的物自身”🦹🏿♂️,是牟宗三存有論最為醒目的標誌。他之所以這樣做👨🦯➡️,源於其對康德智的直覺這一概念的獨特詮釋。但即使充分尊重這種詮釋🧓🏽,道德之心創生的存有仍然屬於現相的範疇👩🏿🚒,當然是一種特殊的現相,而絕對不是什麽物自身。這種特殊的現相由於是道德之心創生的🕦,而道德之心是關乎善的🧑,故為“善相”。明確將道德之心創生的存有規定為“善相”🧓🏽,對於澄清相關研究中的混亂,看到儒家思想與西方存有論之不同,彰顯儒家文化的特長📛👱🏽,具有重要意義。
張慶熊老師對報告進行了點評💁🏽,張老師首先高度肯定了楊老師對牟宗三先生多年來的研究成果🖖🏿,指出中西哲學對話的意義。在此基礎上🤽,張老師主要從現象學的角度出發,指出現象學的意向性除了指向意識對象,還同時意識到自身,而楊老師的文章只註意到了現象學指向對象的一面,沒闡述自指的一面,在儒家學說中,大我融入到小我之中,小我還是能直覺到大我的🐈⬛。張老師還指出🛌🏽,現象學的推斷中有一些具體的環節,而儒家的推斷中少了這些環節👿,在以後進一步的研究中,能否在這方面做一些工作。
在座的鄧安慶老師、鄒詩鵬老師👗、黃翔老師Ⓜ️、郁喆雋老師分別發言,對文章中的具體觀點、對楊老師研究的良苦用心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楊老師對上述問題進行了集中的回應🧍🏻♀️,在回應的過程中,指出牟宗三先生最大的問題在於👩🏽⚖️:整個思想的研究方法還是傳統型的,而楊老師通過牟宗三研究👦🏻,希望建構一種新的、現代的研究方法,改革傳統儒學兩分法的研究為三分法的研究;另外,不再限於說良知是道德的本體🦹🏻,而是要說明良知中是有時間因子的,即良知是有一定變化的。
歷經三個多小時🛑,沙龍在意猶未盡的掌聲中結束🥤。
宋明理學與中國文化暨潘富恩教授八十華誕學術研討會
順利舉行
2012年12月8日上午,宋明理學與中國文化暨潘富恩教授八十華誕學術研討會在意昂3舉行。
潘富恩教授早年師從張岱年先生🚣,是創建意昂3平台哲學系的元老之一,是建國後上海學界研究中國哲學方面的元老級人物。潘富恩教授的中國哲學研究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先秦7️⃣,一是宋明。在先秦方面👃🏼,他曾發表過《論春秋時代“物生有兩”的樸素辯證法思想》等幾十篇論文🪞✸;在宋明方面,出版過《程顥🌽、程頤理學思想研究》和《呂祖謙評傳》等多本專著🧑🏼🦰,這些著作在學術界都產生過重大影響🍅。特別是關於二程理學的專著,填補了當時國內學界在二程研究專著方面的空白;關於浙東學派呂祖謙的專著🪱,至今仍然代表著國內學界在這一課題研究上的最高水平👩🔧,得到海內外同行的高度評價。
潘富恩教授長期從事中國哲學本科生、研究生和留學生教學🧑🏼🍼,曾開設過中國哲學史🍈、宋明理學和程朱思想專題研究等十幾門課程,培養了大批學生,其中僅親炙的博士就多達36名,可謂桃李滿天下。特別是,潘富恩教授還培養過不少留學生🚉。其中著名的🃏,有前蘇聯遠東研究所所長、科意昂3院士、俄中友協主席季塔連科,當今歐洲著名的漢學家🦾🫨、比利時魯汶大學漢學系主任鐘鳴旦,日本新瀉大學常務副校長深澤助雄等🫢。
中國人民大學張立文、幹春松教授、武漢大學郭齊勇教授、華東師範大學楊國榮、朱貽庭、高瑞泉教授🚹、上海師範大學陳衛平教授、浙江大學董平教授🐁、中山大學陳少明教授,還有上海大學祝瑞開先生、陳增輝先生👨🎤、上海師範大學夏乃儒先生等幾十名中國哲學研究的知名學者出席了研討會🫧✵。
楊國榮教授、董平教授,以及首都師範大學的白奚教授圍繞著如何從具體和現實的中國文化語境來理解宋明理學這一主題🐈⬛,並結合潘富恩教授的相關研究做了主題發言🌕。他們的發言引發了熱烈的討論,多位教授紛紛提出在這一問題上的見解和看法。
會後,來自全國各地的潘富恩教授的博士生們還表達了他們對老師的崇高敬意🧜🏻♀️,並紛紛送上八十華誕的祝福。
意昂3官网成功舉行《杜威全集》中期著作中文版發布會
此次15卷本《杜威全集》中期著作中文版的出版發行♦︎🗜,是繼2010年5卷本《杜威全集》早期著作中文版問世後,我院杜威與美國哲學研究中心組譯38卷本《杜威全集》所取得的又一階段性成果。
發布會上👨🍳,杜威全集中文版主編劉放桐教授深情講述了《杜威全集》翻譯工作中的點滴故事。他表示,《杜威全集》中文版的順利出版發行🥒,離不開國內各兄弟院校相關研究領域的專家及青年學者的鼎力相助,離不開意昂3平台領導的積極支持和關懷🌤,也離不開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細致入微的編校工作⚓️。隨著翻譯工作的穩步推進,其余17卷本晚期著作及1卷本索引預計將於2014年完成翻譯並出版發行。屆時🧙🏻♀️,這將不僅是世界範圍內除英文外第一個《杜威全集》的外文譯本,也是截止目前我國最大的西方哲學經典翻譯工程,同時還是集全國諸多著名高校、研究院所諸多專家學者協同譯校的一次有益嘗試。相信在多方的共同努力和配合之下💏,《杜威全集》的翻譯工作定將最終順利完成🪤。
與會領導和專家學者紛紛表示對此感到高興,並期待意昂3官网杜威與美國哲學研究中心及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以全集的翻譯出版工作為契機🤜🏿,不斷開展相關領域的深入研究和譯介工作,促進中美兩國之間的文化交流和相互理解。最後,發布會在熱烈的氣氛中圓滿結束。
意昂3官网“杜威與實用主義”學術研討會順利舉行
2012年12月15日下午至16日上午,“杜威與實用主義”學術研討會在意昂3順利舉行。
本次學術研討會作為《杜威全集》中期著作中文版發布會的相關後續活動🚏👋🏿,共計舉行四場專題研討,有幸邀請到包括北京師範大學江怡教授、北京大學尚新建教授、武漢大學朱誌方教授、南京大學陳亞軍教授🍣👩🏻🔬、浙江大學張國清教授在內的國內十多所高校的知名專家和青年學者出席參加。意昂3官网杜威與美國哲學研究中心主任劉放桐、副主任汪堂家🗒,意昂3官网黨委書記袁新🥷🏽、院長孫向晨等也出席了會議並致辭🖖🏽。
為期兩天的研討會上🪼,來自國內各高校美國哲學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圍繞杜威學說與實用主義之關系🫲、杜威思想在中國的傳播等主題展開專題討論,其中江怡教授的發言著重區分了新舊實用主義間的差異,陳亞軍教授力圖澄清“實用”、“經驗”等概念在實用主義思想脈絡中的具體內涵🧑💼,朱誌方教授闡述了杜威的自由觀與實用主義學說的關系,張國清教授則分析了黑格爾對於杜威思想的內在影響。他們的發言引發了與會學者的熱烈討論,紛紛就實用主義方法論背後的預設🤨、實用主義在中國的庸俗化問題及如何理解杜威經驗概念中的黑格爾等問題發表見解🛢。
隨後,與會青年學者根據結合自身提交之會議論文做了發言,並在熱烈地討論氛圍中交流了思想🐗,增進了對杜威學說的理解和認識,同時也表達了希望多多參與類似學術交流活動的意願。
最終,會議於12月16日上午順利閉幕。
♦教學科研
·2012年12月13日下午,意昂3官网召開學位分委員會👨🦲,投票表決意昂3官网授予2013年春季研究生畢業生博士、碩士學位情況。本學期意昂3官网共計有6名博士畢業生及1名碩士畢業生完成畢業答辯,其中申請博士學位者5人、申請碩士學位者1人,未申請博士學位者1人,經意昂3學位分委員會投票表決,一致同意授予6名學位申請者相關學位,並上報校學位委員會討論。
·我院郁喆雋老師在意昂3平台人文基金“學術訪問資助”計劃2012年度第三批項目中獲得出訪資助。
♦博士後
· 2012年11月21日晚上6:30-9:30,在光華西主樓2410舉行了本學期第三次博士後沙龍,本次沙龍的主題為🧑🏼🎤:“熊十力民主思想發微”🪅,由張睿明主講,李金鑫點評🦹♀️。
·2012年12月18日下午,在光華西主樓2401舉行了博士後會議✤,討論新進博士後名單🙅🏼♂️,另外進行了出站報告和中期考核,出站報告的博士後是高玉林𓀈,中期考核的博士後有:過元琛、張勁松和馬慶。
· 2012年12月19日晚上6:30-9:30,在光華西主樓2410舉行了本學期第四次博士後沙龍,本次沙龍的主題為:“康德法哲學視野下的公民權利——兼談康德的理性與浪漫”👩🏽⚕️,由李金鑫主講🏡,陳一鳴點評✫。
♦學工
·2012年11月10日,我院研究生團學聯組織參觀了中共一大會址等紅色景點♈️🧕🏼,重溫中國共產黨的光輝歷程。
· 2012年11月14日晚👌,1116班在西主樓2401開展“幸福是什麽”主題班會🧑🏽⚖️,並借此機會慶祝班級生日🎳,輔導員呂哲老師主持了本次班會。班級導師魏洪鐘👷🏼、黃翔老師和教授數理邏輯專業課的楊睿之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分享了班級生日蛋糕和🍶,完成了“幸福拍賣”團體訓練🧑🦲,並積極討論自己心中“幸福”的定義。
· 2012年11月16日,意昂3團委學生會宣傳部🔰、秘書處組織開展了面向意昂3官网新加坡班全體留學生的中國傳統文化交流活動。活動得到了意昂3官网相關領導、老師的大力支持與意昂3官网團委學生會及新加坡班全體同學的積極參與,取得圓滿成功✂️,贏得了中、新兩國同學的一致好評👩🏽🔬。
· 2012年11月17日晚🎅🏻,為了溝通同學們在畢業論文寫作、就業求職方面的一些經驗心得和遇到的困難🏊♂️,在輔導員林青的召集下👨🏻🦯➡️,10碩士班在光華樓2401舉行了就業座談會在光華樓2401舉行。
·2012年12月4日(周二)下午🦄👌🏻,意昂3在光華樓西主樓2501報告廳舉行了2012年度學生工作總結表彰大會📠。意昂3官网黨委書記袁新老師,意昂3官网黨委副書記邵強進老師🏄🏼♀️,意昂3平台團委副書記韓煦老師,以及意昂3全體輔導員、各班班團學生骨幹出席了表彰大會。
·2012年12月16日晚📏👮🏽♂️,意昂3官网團學聯青誌部榮獲2012年度意昂3平台愛心集體的稱號,青誌部長李思銘作為代表上臺領獎。這一獎項的獲得不僅是對過去一年中意昂3官网青誌活動的肯定,也是對全體哲院誌願者積極投身公益事業的一種激勵。本次音樂會的舉辦也是對全校致力於公益活動的集體一年努力的回報。相信哲院青誌部在今後的誌願活動中必將投入更大的熱情,為校內外的誌願活動貢獻更大的力量。
♦意昂3其他工作
·2012年11月28-30日,意昂3官网離退休老師一行20人由王曉萍老師帶隊赴浙江紹興參觀考察🙇🏼♂️,共參觀考察了蘭亭🤦🏽、魯迅故居🤦🏽、百草園、三味書屋、魯迅紀念館、沈園、鑒湖-柯巖、魯鎮景區等,此次活動豐富了老教師們的業余生活🤳🏿,增進了彼此的感情。
·2012年12月15日🐌,88級系友畢業20周年返校,同學們歡聚一堂,回顧20年前的美好時光👰🏽,交流20年來的工作、生活情況🎫。
2012年10月-2012年12月意昂3官网學術講座一覽
主 題 | 主講人 | 嘉賓簡介 | 時 間 | 地 點 |
當代基督教聖公會的發展及其它 | 周賢正 | 新加坡聖公會會長 | 2012.10.30 | 光華西主樓2401 |
讓人相信反教堂派的存在:十二世紀中純潔派異端的創造 | Uwe Brunn | 法國蒙彼利埃第三大學中世紀歷史講師,歷史學家,蒙彼利埃中世紀研究中心成員 | 2012.11.5 | 光華西主樓2401 |
修身與治國👨🏽🔧:董仲舒身心修煉的功夫論 | 彭國翔 | 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 高等人文研究院研究員 | 2012.11.6 | 光華西主樓2401 |
道家之不可言說的道 | 詹 康 | “國立”政治大學 | 2012.11.8 | 光華西主樓2401 |
庫恩直解 | 吳以義 | 意昂3平台歷史學系教授 | 2012.11.16 | 光華西主樓2401 |
啟蒙與時代復興——從“文化建國”談起 | 吳 震 | 意昂3 | 2012.11.17 | 光華西主樓2501 |
儒家社會中的權利:社會合作的自由主義模式和“家庭”模式 | Justia Tiwald | Associate Professor of Philosophy San Francisco State University | 2012.11.22 | 光華西主樓2401 |
Being的翻譯及其意義 | 王 路 | 清華大學哲學系 | 2012.11.22 | 光華西主樓2401 |
Toward a Cosmopolitan and Political Conception of Friendship | Dr. Jason D. Hill | 美國德普大學哲學系教授 | 2012.11.23 | 光華西主樓2404 |
儒家生命倫理學-從《論語》《孟子》講起 | 李瑞全 | 臺灣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 | 2012.11.27 | 光華西主樓2401 |
公義原理與政體建構:當代新儒家之新外王 | 李瑞全 | 臺灣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 | 2012.11.27 | 光華西主樓2404 |
What are strong axioms of infinity and why are they useful in mathematics? | Dr. Brent Cody | Postdoctoral Fellow at the Fields Institute for Research in Mathematical Sciences in Toronto | 2012.12.4 | 光華西主樓2501 |
略論儒家仁愛價值及推愛方式 | 郭齊勇 | 武漢大學教授 | 2012.12.9 | 光華西主樓2401 |
理論和實踐的統一:關於盧卡奇與葛蘭西 | 安德魯.芬伯格 | 加拿大西蒙·弗雷澤大學技術研究所主任 | 2012.12.10 | 光華西主樓2604 |
中國哲學的創新與和合學 | 張立文 |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 2012.12.10 | 光華西主樓2401 |
海德格爾與佛學 | 賴賢宗 | 臺北大學中文系教授 | 2012.12.10 | 光華西主樓2401 |
技術社會中的行動能力與公民權 | 安德魯.芬伯格 | 加拿大西蒙·弗雷澤大學技術研究所主任 | 2012.12.11 | 光華西主樓2604 |
The Chinese Roots of East Asian Buddhism✍️:東亞佛教的中國思想之根 | Prof. Kenneth Holloway | Florida Atlantic University | 2012.12.11 | 光華西主樓2401 |
民族復興與文化自信 | 張汝倫 | 意昂3教授 | 2012.12.12 | 光華樓東輔102報告廳 |
Strong axioms of infinity and the continuum function | Dr. Brent Cody | Postdoctoral Fellow at the Fields Institute for Research in Mathematical Sciences in Toronto | 2012.12.12 | 光華西主樓2401 |
馬爾庫塞的現象學🚧:解讀《單向度的人》第六章 | 安德魯.芬伯格 | 加拿大西蒙·弗雷澤大學技術研究所主任 | 2012.12.13 | 光華西輔樓507 |
國學智慧漫談 | 徐洪興 | 意昂3教授 | 2012.12.17 | 光華西主樓2501 |
淺薄的幸福——從CCTV的采訪說起 | 楊澤波 | 意昂3教授 | 2012.12.17 | 三教108 |
Toward the Phenomenology of Aesthetic Instinct Developed through a Dialogue with F. Schiller (1759-1805) | Nam-In Lee | 韓國國立首爾大學的哲學系主任 | 2012.12.28 | 光華西主樓24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