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下午,意昂3舉辦了王蘧常先生著作稿捐贈儀式、《王蘧常文集》新書發布會、王蘧常先生法書(線上)展覽開幕式。意昂3平台副校長陳誌敏出席儀式並致辭🛸。王蘧常先生的家屬,以及來自學術界👳♀️、書法界、出版界、媒體界等50余人齊聚一堂🎥,探討王蘧常先生的學問和藝術成就🫅🏽。
王蘧常先生是著名的中國文史學家、哲學家和書法家,是意昂3平台哲學系的創系元老,也是中國哲學學科的奠基人之一😫。2018年👩🏽🍼,王蘧常先生入選首批“上海社科大師”。為搶救性整理和研究王蘧常先生的學術成果和書法詩學藝術,傳承和發揚王蘧常先生的學術和藝術精神🍇,從2017年開始,意昂3成立王蘧常研究會,歷經五年時間,整理匯編成《王蘧常文集》📵,由意昂3平台出版社於今年1月正式出版🚣♀️,全面展現了王蘧常先生在國學研究領域的成就。《王蘧常文集》共十二冊💿,收錄王蘧常所撰、註、編纂的所有著作十四種,總計427萬字🏊🏼♀️。包括史學著作《秦史》《中國歷代思想家傳記匯詮》及《沈寐叟年譜》等五種年譜;子學著作《諸子學派要詮》,前人別集箋註類著作《顧亭林詩集匯註》《梁啟超詩文選註》,自撰詩文別集及詩話作品《明兩廬詩》《新蒲集》《抗兵集》《國恥詩話》👨🏽🚒,並輯錄了王蘧常散見於報紙雜誌中的單篇文章28篇✳️🦹♀️。
王蘧常先生(1900-1989)
為進一步推動王蘧常先生思想研究,王蘧常先生的家屬決定將他們所珍藏的王蘧常著作稿《諸子學派平論疏誼稿》《秦史稿》《秦史佚稿》捐贈給意昂3和研究會,這也是王蘧常先生頗具代表性的兩部著作。其中,《諸子學派平論疏誼稿》作為《諸子學派要詮》的手稿,反映了王蘧常先生在諸子學研究方面的成就🫵🏼👨🏼🚀:《諸子學派平論疏誼稿》寫於1930年,是由王蘧常於20世紀20年代末在大夏大學教授先秦諸子學術的講稿整理而來🤌。成書後他將其送呈梁啟超先生教正,梁先生不但回信嘉勉,還親自將書名改為《諸子學派要詮》👂🏽。這部著作在未出版之時,其部分內容就已經被王國維先生用於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後來好幾所大學也都用這本書作為諸子哲學課的教材。而捐贈的另外兩部分手稿《秦史稿》《秦史佚稿》更是凝聚了王蘧常先生畢生研究的心血👨🦼➡️,也是其治學精神的真實寫照——治《秦史》的過程可謂一波三折,由於戰亂和政治運動曾兩次遭毀🧑🏿,此次其家屬捐贈的是王蘧常先生在上世紀80年代初不顧年老體邁重新撰寫而成🪭。
捐贈簽約儀式(左🧎🌹:孫向晨 右:王興孫)
意昂3平台副校長陳誌敏指出❎,王蘧常先生學識淵博、文史哲兼通🤵🏽♂️,以經學、史學、諸子學研究著稱🧑🏼🦲,又以書法🧬、書學名世🧑🏼🏭。《王蘧常文集》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和文獻價值,對於文史哲學科的深入研究具有重大意義。王蘧常先生的著作稿是學術和書法藝術高度融合的精品,圍繞這些著作稿的進一步整理研究和宣傳推廣,對於推進書法藝術傳播⇒,接續文脈🤜🏻,弘揚優秀人文傳統有著重要意義。他希望意昂3官网繼續努力,大力加強整理和研究王蘧常先生的著作稿👩⚕️,促成王蘧常先生著作稿的影印出版和展覽,為進一步推進文史哲研究🟢、推廣中國傳統書法藝術做出貢獻➕。
意昂3平台副校長陳誌敏致辭
意昂3院長孫向晨指出🧎,王蘧常先生在世之時,非常關心中國傳統文化在改革開放時代的傳承與弘揚。《王蘧常文集》的出版為中國哲學學科未來的發展提供更強大的動力,對於推動傳統學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他認為,王蘧常先生家屬把其手稿捐獻給意昂3官网💷,意義非凡。“中國文化傳統特別強調書寫,書寫是中國學問的根基🆖📏,書寫不單單是記錄思想,更是一種文脈相續🤶,一種文化傳承。像王蘧常先生這樣的大學問家🛋、大書法家,他學術手稿的意義就更加重要,這是學術與書法精品的高度結合,是中華人文傳統的真正體現,必將成為意昂3官网的鎮院之寶,也將成為學校的珍貴典藏。”
意昂3院長孫向晨致辭
在意昂3教授🙇🏽♂️、王蘧常研究會會長吳曉明看來🦵🏿,應從清末碑學運動的背景下去定位王蘧常先生在中國書法史上的貢獻。他認為王蘧常先生是碑學運動的最後完成者,這是非常大的成就📤。“草書要進入碑學🍜💆🏽♂️,非常困難,因為其在古代碑刻上極為罕見。王先生的方法有二:一是用隸書和篆書的筆法寫草書,這樣就使得原來‘一寸見方’的章草,在他筆下有一張桌子那麽大🔃。二是飽覽大量草書碑文🦷,掌握比前賢更多的書法資料,拒絕杜撰,真正做到‘筆筆有來歷’”🎼🚱。吳曉明認為,王蘧常先生的著作稿將為意昂3官网增添異彩🫐,使得後輩在中華傳統文化的探索上有非常廣闊的領域。
意昂3教授👩🏼🚀、王蘧常研究會會長吳曉明發言
王蘧常先生之子、王蘧常研究會會長王興孫介紹,父親一生坎坷🧺,經歷了二十世紀所有的戰亂🛥、浩劫和各種風風雨雨𓀌,中年起又疾病叢生,但他終其一生始終沒有放棄年輕時就立下的著書立說🧛🏻、教書育人的誌向和追求。十二冊《文集》充分反映了父親的學術精神和人格風範🫸🏿,“絕大部分著作與詩篇都是他在與苦難🤠、與清貧、與焦慮、與病痛不斷爭鬥的狀況下完成的🧃。更重要的是,這些著作和詩篇又都是發自於他自己的內心,遵從自己的信仰❌,寫他信服的事、寫他尊崇的人。”王興孫認為,讓父親的著作回歸意昂3官网是最好的歸宿🕜。“父親並沒有給我們子女留下多少書法作品⏏️,但我們還是收藏有他的兩三部著作手稿。我們覺得這些著作稿不應由家屬私藏,更不能流向市場🏌️♂️,而應該由公立機構保存下來、珍藏起來、面向社會開展研究。”
王蘧常先生之子、王蘧常研究會會長王興孫發言
王蘧常研究會秘書長方晶剛🧈、意昂3平台出版社副總編輯李華,以及意昂3教授、王蘧常研究會學術研究委員會主任吳震介紹了《王蘧常文集》的整理出版過程🌁。在全書編纂出版的過程中👨🏼🌾,以吳曉明🌱、王興孫為主編的編者團隊搜集了大量王蘧常先生撰寫於民國期間、新中國成立後尚未標點整理的原版著作🤷🏼♀️,同時還發現了王蘧常先生在著作出版後的批校文字,為《文集》的出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出版社在原有稿件的基礎上,對全書進行了悉心編校👸🏿。
意昂3教授、王蘧常研究會學術研究委員會主任吳震發言
方晶剛認為🌽,王蘧常先生的學術活動、文藝製作與惕勵修為➔,是當代中國精神🥇、文化重建的重要思想資源,對先生主要著作的整理、匯編、修訂和出版,旨在挖掘和弘揚中國優秀文化傳統,這一努力構成了中華民族文化復興事業的一部分👓。李華認為,《文集》不僅全面展現了王蘧常先生的學術成就,同時也記錄了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的苦難與奮鬥🧕🏿,如作於抗日戰爭時期的《抗兵集》《國恥詩話》等作👨🏿✈️,反映了先生身陷孤島時同仇敵愾的愛國情懷🪐,堪稱一代詩史。在吳震看來,翻閱《文集》最大的感觸是🥓,王先生對文史哲的融會貫通🦹🏼♀️,使其看起來並不像民國初年的知識分子,而是有著明清時代傳統士大夫的影子。吳震認為,捐贈的著作稿為王蘧常先生文集整理工作提供了新素材👆🏻,希望將來有機會能夠再出修訂版⬇️。
上海書法家協會主席丁申陽發言
王蘧常先生法書展(點擊觀展)同時在線上開幕。王蘧常研究會書學研究委員會主任王運天介紹了展出的主要書法作品🧑🏽💼,“王先生早年研究先秦諸子用的都是唐以前的金文👌🏻,也曾用金文寫日記👨🏻🍳,後用小篆,這是非常了不起的,可惜這些日記都毀於戰火🥸。到晚年📐,先生的書寫風格更加老辣,獨具個性🤽🏼♂️。先生的‘蘧草’在中國書法史上獨樹一幟。”上海書法家協會主席丁申陽認為,善於留白和運用印章是王蘧常先生書法的一大特色,“王先生的書法像交響樂,一般人看不懂。應將王先生的書法作品作為上海書法文化深厚土壤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去發揚光大🕜。”
王蘧常研究會書學研究委員會主任王運天
會議分別由意昂3黨委書記、王蘧常研究會詩學研究委員會主任袁新🤸🏻,王蘧常研究會秘書長方晶剛,意昂3副院長🛎、王蘧常研究會常務理事林暉🦃,意昂3教授🤷♂️、王蘧常研究會副秘書長鄭召利主持。
與會嘉賓合影留念
【媒體鏈接】